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作繭自綁2.0

博客文章

作繭自綁2.0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作繭自綁2.0

2019年03月20日 19:53 最後更新:19:57

經濟學人智庫公佈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指數,香港上升3位, 與法國巴黎和新加坡並列全球榜首。指數以紐約市的生活費100點 作為基點,香港、新加坡和巴黎高了7%,可見香港消費之貴, 生活之難。

圖: 經濟學人智庫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指數。

圖: 經濟學人智庫2019年全球生活成本指數。

早前參加一個財政預算研討會, 大多數的發問者都抱怨香港什麼都短缺,勞工短缺、土地短缺, 搞到營商成本很貴;打工仔則抱怨人工雖然加了一些, 但遠追不上生活費增加,特別是樓價貴得驚人。其實, 我們感受到的費用上升,核心推動因素是樓價和租金超貴。 以茶餐廳為例,租金就佔了總成本4成以上,就算餐廳不斷加價, 也抵消不了瘋漲的租金。

政府在覓地方面中短期沒甚良策,長線解決土地短缺的方法就只有「 明日大嶼」大規模填海計劃。政府周二公佈「明日大嶼」第一期10 00公頃工程造價估計為6240億元,主要在交椅洲填出人工島。 而第二期在喜靈洲的700公頃填海造價,則尚未公佈。

反對派話「明日大嶼」計劃等如「倒錢落海」,然而, 計數並非他們的強項。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說第一期填海計劃完成後, 可以供應15萬至2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七成是公營房屋,另外有 400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政府引述測量師學會行估算, 將會建成上限的7.8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賣地所得預計會有974 0億元至11430億元,若以下限4.5萬個私人住宅計, 預期賣地收益也會有7070億元至8230億元。 而核心商業區全面發展之後,每年可以帶來1410億元的增值, 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的5%。 政府這個估算尚未計算七成公營房屋當中, 還有相當部份居屋可供出售,政府也有收益。單看數字,填海之後, 政府賣地及賣樓所得,會明顯高於開發成本。所以, 質疑政府填海是倒錢落海,是只計支出不講收入的批評,難以成立。

其實,反對派如果覺得填海成本6240億太高, 理論上有兩個替代方案。一個是輸入勞工, 香港近年建築成本急升及工程不斷拖延,與本地勞工緊缺很有關係。 現時有人說在交椅洲建1000公頃的人工島, 是當年興建新機場的玫瑰園計劃的四倍, 成本高漲的主要部份是工人工資。當年興建新機場人工島, 政府封閉了整個地區,大量輸入內地勞工在島上工作。 現時政府預計不能大量輸入勞工,造價就變得很昂貴。現時, 在香港建造一方呎樓面的成本要4000元,在隔一條河的深圳, 成本只需400元人民幣。但當你問到工會以至反對派的時候, 沒有人會贊成輸入勞工,和回歸前相比, 如今政治上已不存在大批輸入外勞的選擇。

第二個方法是在市區邊陲地帶的郊野公園用地建樓, 肯定會比在海中心填出一個島便宜很多。在這些地區挑選500至1 000公頃的土地建樓,不用填海, 鄰接市區交通基建也能更快完成,相比填海,成本可能只是零頭,用 240億就開發到1000公頃土地,也可提前10年有樓落成。 問題是,很多反對派都是環保人士,大力反對在郊野公園建樓, 結果政府「一句唔該」就放棄了這個便宜又高效的方法。

這是一個典型的「作繭自綁」的狀況,什麼替代方案都反對, 剩下來的只有既長遠又昻貴的方案。 如果連這個唯一可大規模供應土地的方案都反對, 大家只能夠坐困愁城,不止是這一代人, 連下一代人都要繼續挨貴樓。

有時覺得政客都相當涼薄,滿口仁義道德, 但卻不會為香港這一代或下一代的年輕人打算,還「叻」 到把一些歪理,變成真理, 令年青人反對那些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方案。香港作繭自綁,已經不是 1.0版,而是2.0版,只比台灣的4.0版好一點而矣。

盧永雄

西方國家對外國指手劃腳的日子,應該走到盡頭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完全喪失道德高地。

英國政府最新發表《香港半年報告》,雖然以英國這種高高在上的取態而言,該報告對香港並非一面倒批評,報告結論部分表示,香港保留經濟、貨幣和金融領域的自治權,香港普通法和司法制度繼續獨立裁決民事、商業和刑事案件。但《報告》仍然就香港的政治問題意見多多,聲稱《香港國安法》繼續侵犯香港和海外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又批評香港對異見人士和新聞自由持續打壓,揚言關注黎智英、民主派人士及《立場新聞》記者遭到政治檢控等等。

英國政府這份報告,充斥著陳詞濫調,但是放在特朗普重新執政的年代,卻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味道。英國無視特朗普放火,卻在管香港點燈。

第一,政治自由。英國政府報告指,香港對黎智英和泛民主派人士的檢控,影響政治自由。但是美國對政治自由的殺傷,比香港嚴重得多。2021年1月,特朗普支持者不接受特朗普選舉失敗,衝到美國國會山騷亂,結果其中一個主要煽動者、極右團體「驕傲男孩」領袖塔里奧(Enrique Tarrio),他雖然不在現場,但是就被判處22年的監禁。到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之後,就馬上特赦了塔里奧,塔里奧出獄之後聲言要「報復」,話「驕傲男孩」未來將「一如既往」。

這個事件邏輯上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塔里奧這班人,就好像香港的激進分子一樣,他們發表的言論煽動暴力,意圖顛覆政府,最後受到法律制裁,但美國激進份子受到的刑罰,遠比香港的同類高。這就是拜登政府的理念。第二個可能是,這班人暴力示威有理,只是受到政治檢控,所以應該特赦他們,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理念。不知英國政府認為如何分析美國的事態?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政治檢控塔里奧、支持他報復?

第二,學術自由。英國政府的報告認為,香港實施《國安法》令學術界失聲。但現實上真正失聲的是美國的學術界,其中被針對的焦點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大被特朗普認定為反猶份子的溫床,特朗普2.0開始後,就向哥大開刀。在3月8日,哥大一個巴勒斯坦裔的研究生馬哈茂德·哈利勒被美國移民部門拘捕,哈利勒曾參加反對以色列出兵加沙地的抗議活動。

哈利勒其實已經擁有綠卡,有美國的永久居留權,他的妻子是美國公民,而且已經懷孕8個多月。但美國白宮和國土安全部回應哈利勒被拘捕時說,「哈利勒支持恐怖組織」,美國將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美國正尋求將哈利勒驅逐出境。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面警告,今後還有很多像哈利勒這樣支持恐怖分子和反猶太的人,會被捕並遭到驅逐。香港何曾驅逐永久居民?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逼害哈利勒?

哥倫比亞大學更是特朗普開刀的對象。3月初,特朗普政府暫停向哥大提供4億美元的聯邦資金,透過關水喉壓逼哥大要接受政府的管控措施,結果哥大在3月21日跪低,在一份備忘錄裡默許了幾項政府的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裡面禁止戴面罩的計劃,賦予安全官員在校園的逮捕權,任命一名新的高層管理人員主管提供中東研究課程的院系等。

特朗普政府要求哥大將有很多學生示威的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置於「學術接管」之下至少5年,剝奪教職員工的控制權。「學術接管」是極罕見舉措,指大學管理層通過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員接管該院系、修復運轉失常院系。英國《路透社》評論說,美國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是「聞所未聞」。

特朗普是赤裸裸地進行學術審查,連英國的通訊社都提出批評,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干預哥大學術自由?

第三,新聞自由。英國政府報告將香港按《國安法》檢控作出煽動的新聞媒體,侵犯了新聞自由。但在美國,即使媒體不作出煽動,只要不服從政府的指令,記者的新聞自由就會大受干擾。特朗普政府將墨西哥灣改稱為美國灣,《美聯社》不跟隨改變,特朗普就禁制美聯社進入白宮和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採訪,干擾新聞自由的動機昭昭明也。英國政府有批評嗎?

第四,法治。英國政府報告批評香港法治受損。真正無法無天的是美國,不單可以讓一個犯重罪的人出任美國總統,還可以不理法庭判決特赦重犯。這還不止,更要去逼迫律師。美國的頂級法律事務所「寶維斯法律事務所」(Paul Weiss)被認為支持拜登政府,為民主黨議員服務,特朗普就將矛頭指向它。特朗普在3月14日發布行政命令,懲罰曾經任職這個事務所的律師波梅蘭茨和寶維斯事務所,下令剝奪寶維斯員工的任何政府安全許可,限制該律師事務所進入聯邦大樓,並採取措施撤銷政府與該律師事務所及其客戶的合約。

寶維斯事務所去年的營收有26.3億美元,特朗普的命令意味著包括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以及環球資產管理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等,不能夠再成為該事務所的客戶,事務所將會蒙受重大損失。結果寶維斯事務所的一把手卡普跪低,走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達成協議。

結論是,英國對香港指手劃腳,但美國的情況比香港差一百倍,英國卻噤若寒蟬。奉勸大英帝國一句,在如今混亂的世道,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不要再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說三道四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