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反修例》運動持續超過半年,對香港經濟影響逐步浮現。
英倫銀行於日前發表的「金融穩定」年度報告(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表示,根據該行及兩家研究機構全球資金流向數據,顯示今年香港的投資基金有大量資金流走,4月至今累計流出資金總額約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約佔香港GDP的1.25%。
資料圖片
英倫銀行表示,由於英國銀行業在港有很大的金融風險敞口(exposure),故非常關注香港局勢發展及金融市場變化,又指香港最近的社會活動帶來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及資產價格的下跌,第三季度GDP收縮3.2%,為自2009年金融海嘯以後表現最差,樓價至今雖下跌幅度不大,但商業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累計按年收縮約31%。
報告並提到,英國的銀行業在香港參與不少,佔有關銀行普通股一級資本的約160%。而自《反修例》運動於4月開始以來,恒指亦下跌約12%,商業物業市場成交亦按年大減31%。
報告又指,示威活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反映政治風險屬本港的弱點,並影響了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發表財政預算案時表示,香港經濟仍面對非常具挑戰性的外圍環境,同時亦有不少正面因素。
他指出,保護主義影響環球貿易和資金流向,打擊投資和消費信心,拖慢環球經濟增長。令人鼓舞的是內地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國家內外循環相互促進,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內地企業在全球布局產業鏈和供應鏈等,將有利外貿活動穩步發展。另外,內地經濟韌性強、基本面堅實。中央政府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全方位擴大內需,亦會為經濟增長加添動力。
另外,主要央行逐步放寬貨幣政策,應能為其經濟增長帶來支持。不過,美國的經貿政策為今年的減息步伐帶來不確定性。歐洲央行亦表示在通脹大致趨向其目標水平的背景下,將會進一步減息。根據國基會的最新預測,全球經濟今年增長3.3%,略高於去年。
在以上背景下,香港今年的出口料會有平穩表現。此外,承接上年的各項政策及良好勢頭,訪港旅客數目應會進一步增加,加上其他跨境經濟活動進一步恢復,應可推動服務輸出繼續增長。
內部需求方面,今年投資者或因外圍不確定性而採取較審慎態度,但環球金融狀況料更為寬鬆,將有利固定資產投資。私人消費經歷去年的調整後,年底時已有回穩迹象。市民收入持續增加,資產市場穩定發展,都可進一步提振消費。
考慮到上述各項因素,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繼續溫和增長,全年實質增長介乎2%至3%。
物價方面,預期本地成本壓力或會因經濟持續增長而有所上升,外圍價格壓力則應大致可控,雖然地緣政治局勢或會帶來風險。我們預測今年基本通脹率和整體通脹率將分別為1.5%及1.8%。
中期而言,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有助環球經濟維持穩健增長。「全球南方」特別是內地,將繼續是環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地緣政治仍會為香港經濟帶來挑戰。不過,內地正以科技創新、全面深化改革及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香港亦正努力促進市場多元化和開拓新增長點,預期經濟將持續穩步發展。
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全球唯一結合國際優勢與中國優勢的地方。本屆政府一直大力擴充經濟容量和加強競爭力,已取得一定成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我們定能繼續把握國家以至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創造亮麗前景。
預測香港經濟在2026至2029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9%。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