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控股(839)為一家領先的民辦高等和職業教育企業,按在校學生人數計,為中國最大的上市高等及職業教育機構。目前在中國和澳大利亞運營十所學校。集團在中國的招生網絡覆蓋國內所有省份,在澳大利亞有來自世界100多個國家的多元化學生團體。集團目前在校學生人數合共約18萬人。
早前公佈截至2019年8月31日止年度業績,錄得收入19.5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51%;整體毛利率57.4%,同比下滑3.2個百分點,主要受到新學校毛利率較低的影響;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約5.93億元,同比增長16.2%。
集團17年12月上市至今完成了7個併購項目,最近一個併購項目以1.34億澳元收購澳洲悉尼國王學院100%股權,成為集團首個海外學校項目。澳洲項目和集團旗下的國內學校有協同效應,包括一些互認學分、國際課程的開設等,相信併購可以優化其學校表現,同時也能提高國內教學質量,幫助提升集團運營效率。
中國民辦高等及職業教育行業增長趨勢穩健,潛力和機會巨大。職業教育是政策重點支持行業,產業升級市場前景廣闊,而民辦高等教育受政策鼓勵,收購擴展成趨勢,建議投資者可在11.20附近買入,目標13.50,如失守10.00則先行止蝕。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仕,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陳汝銘
助理副總裁
西證(香港)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西證證券經紀助理副總裁陳汝銘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芬蘭被視為「教育先進國」,曾積極推動數碼化學習,甚至在中學普及電子教材。然而據外媒報導指芬蘭近年來出現學生成績下滑及注意力下降等問題,當地政府與學校開始重拾紙本教科書。
芬蘭自1990年代起推行教育數碼化
據日媒「讀賣新聞」報導,芬蘭自1990年代起推行教育數碼化,並在2000年開始的國際學習成就評估(PISA)中表現優異,在全球閱讀、數學及科學多領域曾名列前茅。然而,從2022年開始,芬蘭學生的PISA成績表現明顯下滑,排名跌至閱讀第14、數學第20、科學第9。教育部長坦言,教育體系無法完全適應快速數碼化,必須重新檢視方向。
里希馬基2月下旬起已重新採用傳統教科書與筆記方式授課
芬蘭小城里希馬基(Riihimäki)曾是教育數碼化的先驅,當地中學約十年前開始推行「一人一台筆記本電腦」政策。然而,2月下旬時,英語和數學等科目已重新採用傳統教科書與筆記方式授課。一位14歲的學生表示,紙本比電子書更容易理解,學習效果較佳。
七成家長和八成老師希望恢復紙本授課
該市教育長則指出,過去每週超過20小時的電腦學習,使學生專注力下降,情緒變得急躁,引發全國擔憂。在2023年底,該市也針對中學生、家長及教職員約2000人進行問卷調查,有七成家長和八成老師希望恢復紙本授課。
Getty示意圖
新加坡2023年亦決定不讓小學生使用電子設備
在2022年的PISA中取得三項第一的新加坡,也在2023年時決定不讓小學生使用電子設備,因擔心電子設備會影響孩子身心的發展。
芬蘭和新加坡的經驗顯示,教育數碼化並非萬靈丹,過度依賴科技可能適得其反。隨著這些學校逐步恢復紙本教材,或許在數碼與傳統學習方式間取得平衡,才能確保學生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