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早知今日…..

博客文章

早知今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早知今日…..

2021年06月21日 20:27 最後更新:20:35

《蘋果日報》的生命,已在倒數之中。

《蘋果日報》內部通告流出,話「關於蘋果的去向,今日(6月21日)董事會開會,已就出糧一事,要求保安局解凍,並定周五為死線,如未能解封,公司欠缺資金營運,將於周五完成報紙出版,即周六為最後見報日,而online新聞,則會以周五晚23:59為死線。」

《蘋果》董事會如果想死撐下去,自然不會預告如果保安局不解凍資金,就會在周六停刊,因為這樣政府更不會解凍。據說是《蘋果》的前線員工,最想報館早早關門,所以逼令公司管理層及早作出決定。由此看來,《蘋果》前線員工,比高層更現實而且明智,有一種「不立危牆之下」的群眾智慧。

有人話估不到《蘋果日報》最後會這樣。我會說如果你過去7年都有看我的「點評」的話,應該估到這個結局。《蘋果日報》的老闆黎智英,一手把《蘋果》由一個媒體,變成一個政治組織,最後在2019年開始更變成一個要割中共喉嚨的顛覆組織,去到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蘋果》面對強大的中共,這種下場,早已命定。

所以《蘋果》之死,不止是一個媒體之死,更是一個顛覆組織之死。在肥佬黎一手導演之下,顛覆的毒血,已浸透這個蘋果了。或許可以看4個階段的變化:

1.     《蘋果》剛開始只是一份報紙。1995年《蘋果》創刊時,只是一份做得十分好睇的煽色腥報紙,用行內術語,是一份小報(tabloid)。肥佬黎睇住1997年回歸,覺得有市場空間搞一份親泛民的小報,但他那時膽子還不太大,所以回歸前他一度飛離香港,觀望一番,怕共產黨一到7.1回歸就拉人,但睇定無事,又飛回香港。那時的《蘋果》,踩界而未過界。

2.     5區公投插手政治。在董建華年代,2000年發生路祥安民調事件,《蘋果》大力插董,5年後推了董伯伯下台。肥佬黎開始頭腦發熱,興起想做泛民大佬的雄心。這個世界「金錢說了算」,他不斷向泛民捐錢,每年數以千萬計,泛民政黨就隱隱然以他為馬首是瞻了。

2010年社民連發動5區辭職公投,爭取普選。這一役真正把肥佬黎想做泛民共主的真面曝露出來。肥佬黎在何文田大宅擺下鴻門宴,約了幾個泛民政黨頭頭,想催逼民主黨大佬司徒華支持5區公投。華叔食完飯睇完辭職名單,卻拒絕參加(有一說是他覺得整件事台灣味太重)。但肥佬黎主持大局的泛民共主角色,已表露無遺。當時已有人質疑,一張報紙的老闆如此高度介入政治,報館豈非變了政治組織?

3.     佔中殺到直接參與。肥佬黎玩政治越玩越忘形,不介意說自己操弄報紙達到政治目的。他在2012年特首選舉前夕,當時梁振英勝選的大局已定。肥佬黎在報上撰文,向特首曾蔭權道歉,話不好意思他的報紙挺梁振英,反對曾蔭權支持的唐英年,皆因他估計梁振英上場,會激發更多人支持民主,為了民主大業,他只能這樣做云云。肥佬黎已到了毫無忌憚地講自己操控報紙搞政治的事實。

到了2014年佔中運動爆發前夕,網上爆出大量肥佬黎的秘密電郵,完全曝露了他出錢出力支持佔中的秘密。他不止捐出大量金錢去資助整場反政府運動,還指令報館的女老總,用報館的資源,拍佔中訓練片,訪問台灣的社運老手,教參與者如何搞一場佔領運動。

嚴格而言,佔中已是一場顛覆政府的運動,肥佬黎指使《蘋果》高度介入,已把自己的媒體,變成顛覆政府的機器。

4.     反修例去到政變地步。2014年佔中時肥佬黎還是猶猶豫豫,一邊去金鐘上街,一邊接受外媒訪問叫示威者回家,給自己留有後路。但2019年肥佬黎見過美國副總統彭斯之後,肥佬黎和《蘋果》在反修例運動中,已去到全面瞓身的地步,要和中共攬抄了。當你全身投入一場政變,最後又失敗告終,你就不要期望可以全身而退了。

《蘋果》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搞媒體,又為什麼要搞政治?

今年7.1,是中共建黨100周年大慶,《蘋果》作為一個顛覆組織,恐怕就過不到7.1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透過自動化控制人力開支

2024年12月03日 18:11 最後更新:19:16

財政司司長預告本年度財赤會由2月時預計的481億元,倍增至1000億。經濟不好,政府赤字上升,難免令外界感到憂慮。而千億赤字亦導致財政儲備下降,令人擔憂特區政府的財政可持續性。

高額財赤雖然值得擔心,但是香港的家底仍然很厚,一方面政府的收入減少赤字上升,一定程度都是和利息高企影響經濟有關;但另一方面利息高企,亦令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大增。

由於外匯基金獨立於政府的財政,每年只是支付財政儲備存款、特區基金和法定組織存款的數百億收益,會反映在特區政府的帳目收入之內,其餘外匯基金的盈虧都是獨立於財政預算之外。

可以看看過去幾年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2022年因為當年美國利息減至接近零,外匯基金當年蝕了2024億元。但是隨著過去兩年多美國大幅加息,外匯基金的收益亦水漲船高,2023年外匯基金錄得2127億港元的投資收益,完全抵銷了2022年的虧蝕。而今年首3季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更高達2247億元。按這個走勢,外匯基金今年的投資收益有機會增至近3000億。

如果將這兩條分開的數加起來看,政府盤數蝕1000億,外匯基金的投資收益有3000億,香港整體的財政狀況,就沒有表面看來那麼不健康。

另外,截止去年底外匯基金累計盈餘是6524億港元,如果再加上今年的3000億投資收益,扣除開支之後,外匯基金的累計盈餘都應該超過9000億。

回頭看特區政府的財赤,主要是由於收入減少所致。第一,土地收入,原預計地價收入有330億元,但頭7個月只有37億元。第二,主要收入利得稅,本年度原預計有1802億,截止9月上半年度只錄得71.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1.8%,恐怕全年減幅也較大。第三,印花稅亦按年下跌16%至239.6億。第四,大項中只有薪俸稅有增加,按年增5.4%至83.6億元。總體來說收入是跌的多。

收入下跌和利息高企及地緣政治下美國對內地和香港施壓有關,但隨著美國步向減息周期,今年第4季起股市交投有起色,相信情況會略有改善。但總體而言,仍難望政府的收入短期內會達到平衡。

本來財赤高企,政府就應該要開源節流,但經濟不好,若政府還大幅削減開支,就會出現一個「落雨收遮」的情況,觸發私營部門進一步萎縮,令經濟更差。所以政府推出逆周期措施,維持相當的開支以支撐經濟,是合理的做法。

至於支出方面,政府3大開支項目教育、醫療和社會福利。醫療會隨著人口老化而增加,社福亦難減,唯一教育是可以斟酌的領域,因為隨著出生人口減少,中學及以下的教育開支應該可以削減,以反映收生減少的狀況。固然教育界會對加快殺校有很大的意見校,但從節流來看,這亦是一個可考慮的方向。

另一個可以思考的地方,是整體節省人力成本。政府有超過18萬公務員,仍未聘任的缺口有10%,現在勞工市場仍然緊張,市場薪金高企,叫政府減公務員薪金並不現實,否則公務員流失會更嚴重,政府減薪也會進一步推低消費。

所以政府使用人力資源主要應該考慮的方向,第一是增加外判以減少工資開支,無論如何外判的成本都會較政府請人便宜。第二,加快智能化自動化的步伐,盡量取代用人力做的工作。政府內部部分做事的方法,仍相當古老,效率較低,如果能夠加快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步伐,可以節省人手。當年入境處引入自動過關的設備,十多年後效益反映出來,關口不斷增加擴大,但人手就不用完全成比例增長,節省了大量人手。政府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從這些角度考慮節流,而不是削減服務,否則會對公眾影響太大。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