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早知今日…..

博客文章

早知今日…..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早知今日…..

2021年06月21日 20:27 最後更新:20:35

《蘋果日報》的生命,已在倒數之中。

《蘋果日報》內部通告流出,話「關於蘋果的去向,今日(6月21日)董事會開會,已就出糧一事,要求保安局解凍,並定周五為死線,如未能解封,公司欠缺資金營運,將於周五完成報紙出版,即周六為最後見報日,而online新聞,則會以周五晚23:59為死線。」

《蘋果》董事會如果想死撐下去,自然不會預告如果保安局不解凍資金,就會在周六停刊,因為這樣政府更不會解凍。據說是《蘋果》的前線員工,最想報館早早關門,所以逼令公司管理層及早作出決定。由此看來,《蘋果》前線員工,比高層更現實而且明智,有一種「不立危牆之下」的群眾智慧。

有人話估不到《蘋果日報》最後會這樣。我會說如果你過去7年都有看我的「點評」的話,應該估到這個結局。《蘋果日報》的老闆黎智英,一手把《蘋果》由一個媒體,變成一個政治組織,最後在2019年開始更變成一個要割中共喉嚨的顛覆組織,去到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地步。《蘋果》面對強大的中共,這種下場,早已命定。

所以《蘋果》之死,不止是一個媒體之死,更是一個顛覆組織之死。在肥佬黎一手導演之下,顛覆的毒血,已浸透這個蘋果了。或許可以看4個階段的變化:

1.     《蘋果》剛開始只是一份報紙。1995年《蘋果》創刊時,只是一份做得十分好睇的煽色腥報紙,用行內術語,是一份小報(tabloid)。肥佬黎睇住1997年回歸,覺得有市場空間搞一份親泛民的小報,但他那時膽子還不太大,所以回歸前他一度飛離香港,觀望一番,怕共產黨一到7.1回歸就拉人,但睇定無事,又飛回香港。那時的《蘋果》,踩界而未過界。

2.     5區公投插手政治。在董建華年代,2000年發生路祥安民調事件,《蘋果》大力插董,5年後推了董伯伯下台。肥佬黎開始頭腦發熱,興起想做泛民大佬的雄心。這個世界「金錢說了算」,他不斷向泛民捐錢,每年數以千萬計,泛民政黨就隱隱然以他為馬首是瞻了。

2010年社民連發動5區辭職公投,爭取普選。這一役真正把肥佬黎想做泛民共主的真面曝露出來。肥佬黎在何文田大宅擺下鴻門宴,約了幾個泛民政黨頭頭,想催逼民主黨大佬司徒華支持5區公投。華叔食完飯睇完辭職名單,卻拒絕參加(有一說是他覺得整件事台灣味太重)。但肥佬黎主持大局的泛民共主角色,已表露無遺。當時已有人質疑,一張報紙的老闆如此高度介入政治,報館豈非變了政治組織?

3.     佔中殺到直接參與。肥佬黎玩政治越玩越忘形,不介意說自己操弄報紙達到政治目的。他在2012年特首選舉前夕,當時梁振英勝選的大局已定。肥佬黎在報上撰文,向特首曾蔭權道歉,話不好意思他的報紙挺梁振英,反對曾蔭權支持的唐英年,皆因他估計梁振英上場,會激發更多人支持民主,為了民主大業,他只能這樣做云云。肥佬黎已到了毫無忌憚地講自己操控報紙搞政治的事實。

到了2014年佔中運動爆發前夕,網上爆出大量肥佬黎的秘密電郵,完全曝露了他出錢出力支持佔中的秘密。他不止捐出大量金錢去資助整場反政府運動,還指令報館的女老總,用報館的資源,拍佔中訓練片,訪問台灣的社運老手,教參與者如何搞一場佔領運動。

嚴格而言,佔中已是一場顛覆政府的運動,肥佬黎指使《蘋果》高度介入,已把自己的媒體,變成顛覆政府的機器。

4.     反修例去到政變地步。2014年佔中時肥佬黎還是猶猶豫豫,一邊去金鐘上街,一邊接受外媒訪問叫示威者回家,給自己留有後路。但2019年肥佬黎見過美國副總統彭斯之後,肥佬黎和《蘋果》在反修例運動中,已去到全面瞓身的地步,要和中共攬抄了。當你全身投入一場政變,最後又失敗告終,你就不要期望可以全身而退了。

《蘋果》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搞媒體,又為什麼要搞政治?

今年7.1,是中共建黨100周年大慶,《蘋果》作為一個顛覆組織,恐怕就過不到7.1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遞刀者」許穎婷的哀歌

 

想不到一個國家可以流氓到這種程度,對外是一副面孔,對內又是完全相反的一副面孔。

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6名內地及及香港的官員,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指制裁是「因為那些人剝奪了香港人的自由,同時對美國領土上的活躍分子實施跨境壓逼。」

流亡美國的黑暴份子如許穎婷等人,一直遊說魯比奧等人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魯比奧早已把制裁名單握在手上,但到今天才突然發出制裁,恐怕與長和暫緩出售巴拿馬等港口的交易有關。美國這次的制裁是隔空敲打長和,逼他們盡快簽約,所以誰還傻得說這是「純商業交易」,就真是天真得可以了。

由特朗普政府的官員,說要捍衛自由和反對跨境壓逼,那種黑色幽默的意味,真是濃得化不開了。

第一,卡壓自由。美國的《國安法》不但比香港強硬得多,而特朗普政府超越法律對各種自由的卡壓手段,的確令人大開眼界,其中一招就是直接削減撥款。特朗普可以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暫停對衛生科研和大學的撥款,並在3月15日停止對《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的撥款,目的是整治這些機構裡支持民主黨的人員,徹底打碎他們的飯碗,而矛頭焦點就是針對所謂「DEI」政策(多元、平等和包容政策),直指這些政策要求機構聘用跨性別人士,這些人就是特朗普的反對者。

在特朗普斷水喉之後,那些機構紛紛跪低,其中一個就是哥倫比亞大學,完全接納了特朗普對大學學術自由的干預。特朗普政府大力壓制美國人的自由,為何還可以妄稱要保護香港人的自由呢?

第二,跨境壓逼。說到跨國干預,香港通緝幾個流亡到美國的黑暴份子,真是小兒科之極了。美國的跨國干預是針對整個國家或地區,特朗普要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要取回巴拿馬運河,還要強奪丹麥屬下的格陵蘭,到最近還聲稱為奪取格陵蘭會不惜動武。而據格陵蘭傳媒做的民調顯示,85%的格陵蘭居民不想成為美國人。特朗普威脅用武力去強奪他國的領土,這些才真正是魯比奧口中的跨國壓逼(Transnational repression)。

美國就是拿著她的雙重標準,借許穎婷這些人遞來的刀,制裁內地和香港的官員,壓逼中國就範,恐嚇長和要把巴拿馬的碼頭賣給美國公司。

在黑色幽默的背後,真正悲哀是許穎婷這種流亡的港人。她在2014年加入學民思潮,之後在香港大搞本土派運動,後來去了美國麻省波士頓愛默生學院讀新聞系,在2020年10月宣布流亡美國,在2024年4月宣布成功獲得美國政治庇護,成為首名獲得美國政府批出政治庇護的香港人,拿到美國的綠卡。她之後在美國到處搞政治遊說,要求美國政府制裁香港官員。不過她乞求的對象,剛好就是大力扼殺美國民主和自由的特朗普政府官員和共和黨議員。

許穎婷在香港十分激進,但去到美國就變成乖乖女,她顯然不喜歡特朗普,但又不敢開罵。在特朗普2020年競選連任時,她未申請到政治庇護,已經非常低調,在facebook評論美國選舉時不敢批評特朗普。到2024年特朗普再次參選,許穎婷更噤若寒蟬,不再評論美國的選舉事。直到最近,特朗普政府要關閉《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就踩到許穎婷最痛之處。她在facebook直言「《自由亞洲電台》可以說是對我有恩。自2021年起,我以不同的方式與《自由亞洲電台》合作,也正是因為這個機會,我才能搬到華府,在美國政治核心打滾。」

但許穎婷對特朗普停止資助《自由亞洲電台》的評論,仍然溫和得可以,不敢罵特朗普半句,只是說「美國政府削資的決定是否合理,仍然值得深思」。

許穎婷面對特朗普政府這樣橫蠻無理地削資關停於她有恩的媒體,只作一句「值得深思」的評論,如果許穎婷當日在香港都是這麼溫和的話,就根本不需要流亡了。

2023年12月,許穎婷(中)和另一流亡份子邵嵐(左)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丹.蘇利文(右)見面,遊說蘇利文支持制裁香港官員。如今丹.蘇利文是一個剷除DEI政策的活躍份子,力主在他所屬的阿肯色州立法去除所有大學的DEI相關課程。

2023年12月,許穎婷(中)和另一流亡份子邵嵐(左)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丹.蘇利文(右)見面,遊說蘇利文支持制裁香港官員。如今丹.蘇利文是一個剷除DEI政策的活躍份子,力主在他所屬的阿肯色州立法去除所有大學的DEI相關課程。

許穎婷的確是害怕特朗普政府,因為特朗普政府會毫不猶疑地將類似她那樣的人驅逐出境。3月8日,美國移民部門拘捕哥倫比亞大學一個巴勒斯坦裔的研究生哈利勒,因為他曾經參加過反對以色列出兵加沙的抗議活動。哈利勒已經擁有美國綠卡,他的妻子是美國公民,但仍要面臨被驅逐出境的厄運。美國國土安全部在3月28日再宣布,拘捕另一名哥大學生鄭允瑞。鄭允瑞是韓裔,自小跟隨父母移民美國,也擁有美國綠卡,因為參與哥大校園的反猶抗議活動被捕,目前也面臨被驅逐出境。

愛默生書院成員的哀嗚

愛默生書院成員的哀嗚

許穎婷的母校愛默生書院亦正發出哀鳴,2月5日有書院成員在愛默生書院學生報發表文章,題為《多元平等包容 在愛默生書院有多安全》,內文直指總統特朗普意圖取消DEI政策,愛默生書院的師生及文化組織面臨重大壓力,不單怕會被學術審查,更怕會失去聯邦撥款,他們形容這是「情緒恐怖主義」、「學術審查」、「超級民族主義」,這就如60年代末的情況一樣。相信許穎婷都知道母校人員的哀歌,但是她不敢吭一聲,不敢出來示威抗議特朗普政府,不敢鼓勵人上街扔汽油彈去反對美國政府要取消「DEI」政策,她怕特朗普政府會驅逐她出境。特區政府已經吊銷了許穎婷的護照,如果她被美國驅逐出境,恐怕會成為國際人球。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許穎婷們這些向美國遞刀,最後會淪為對方用完即棄的棋子,下場悲慘。而被美國制裁的官員們,就是國家的英雄。誰登上了美國的制裁榜,就是上了我國的光榮榜,前路光明。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