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申請加入CPTPP 一著妙棋 美日各有難題!

博客文章

中國申請加入CPTPP 一著妙棋 美日各有難題!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申請加入CPTPP 一著妙棋 美日各有難題!

2021年09月17日 18:06 最後更新:18:07

中國申請加入CPTPP這個組織,真是一步外交妙棋。

CPTPP,即《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前身就是美國和日本牽頭搞的TPP,是在奧巴馬政府期間推動的,那時為了孤立中國。 到了2017年,特朗普總統上台第一周就宣佈退出TPP。

9月16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向CPTPP保存方新西蘭提交了中國正式加入的申請書函,他還和新西蘭貿易與出口增長部長奧康納舉行了電話會議,就中方正式申請加入的有關後續工作進行了溝通。

關於中國申請加入CPTPP一事,美國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在新聞發佈會上回應,美國總統拜登不會加入TPP。

有記者追問,是否擔憂中國加入CPTPP之後,會加大對亞洲國家的影響力。普薩基表示,這交由CPTPP的會員國來評估。

中國要加入CPTPP,不是做做樣子,開始玩真的了。放在4、5年前,這是無法想象的。

CPTPP的前身是TPP。在奧巴馬時期,美國鼓吹「亞太再平衡」,正是在美國的極力推動下,促成了TPP。

2016年TPP協議正式簽署。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仍稱「訂立規則者仍是美國」。如今已是明日黃花。

2016年TPP協議正式簽署。當時美國總統奧巴馬仍稱「訂立規則者仍是美國」。如今已是明日黃花。

看一下這個組織本來的12個成員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新加坡、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越南。

其中,7個國家和中國主導的另一個自由貿易組織RCEP重合。

但更關鍵的是,這個組織有美國、日本,也有馬來西亞、文萊,甚至還有越南,卻偏偏沒有中國。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宮,不顧日本首相安倍的苦苦請求,特老兄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簽署行政命令,一腳將TPP踢進了垃圾桶。

面面相覷的日本和其他國家,搞出了一個沒有美國的CPTPP。

但也別小覷這一協定,它覆蓋約5億人口,GDP總和超過13.5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經濟總量13%。在RCEP協定簽署之前,它是亞太地區最大、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自貿區網絡。

如今的CPTPP由日本主導。

如今的CPTPP由日本主導。

TPP最初是針對中國,哪知道,世界變化太快,帶頭大哥率先跑了,日本在苦苦支撐,搞出了變形版的CPTPP,現在,中國又正式申請加入CPTPP。

中國加入CPTPP,道理也很簡單。

1,美國退群了,沒有了美國,CPTPP就少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或者說,搗亂因素。

2,CPTPP目前的群主是日本,但日本等國也清楚,CPTPP要走得更好更遠,必須擴大朋友圈,最優質的對象就是中國。

3,RCEP已經成立了,加入CPTPP,更有助於中國擴大朋友圈,對地區經濟有利,對中國經濟也有利,世界也看到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堅定態度。

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報告,如果中國加入CPTPP,到2030年時,中國國民收入有望增加2980億美元,CPTPP其他成員也是受益匪淺,有望增收6320億美元。

這是真正的共贏。

但拜登上台後,口號是「美國回來了」。日本更盼望美國歸來,因此在現行CPTPP協議中,凍結了美國原來主張的20條條款,預留了美國回歸的空間。

如何中國發了這個先手棋,說要加入CPTPP,給美國出了個不大不小的難題,是重新加入呢還是不加入?

美國的官方答案是「拜登總統已清楚說過,不會加入最初的TPP設計架構。」

美國太尷尬,不想又離開又加入。臉皮再厚,也不想這樣。但若堅持不加入,而中國加入了,豈不是讓中國去領導CPTPP?

日本更慘,盼著想美國加入,怎料卻盼來一個中國。拒絕,就違背了CPTPP的初衷,其實也是在拒絕商機;歡迎,那日本又會不會得罪美國?

經過這一折騰,世界也發現,很多自貿協定,以前都是美國在主導;但美國一系列退群之後,世界也看到,沒有了美國,有時運行反而更順暢;中國的龐大市場和開放姿態,更成為最佳的合作夥伴。

中國不僅僅加入並領導RCEP,不僅僅申請加入CPTPP,不排除以後更緊密的中日韓經貿區,可能遲來先到。

中國總能化危為機。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CPTPP

美國總統特朗普瘋狂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受相關政策影響,人民幣匯率會如何變化?如何理解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人民銀行主管媒體近日刊文,詳細解讀擇機降準降息的三層含義。

支持性的貨幣政策有兩重含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近日接受《金融時報》採訪,對於支持性的貨幣政策,他分析,它可以理解為支持經濟增長,並克服通縮壓力的「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例如,擇機再次降低準備金率、降低市場基準利率。此外,還可以理解為支持實施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他進一步解釋,當前經濟環境下,貨幣政策受到較多制約。例如,儘管利率已降到相當低的水平,但由於消費者和投資預期較差,導致消費和投資意願低,擴張性貨幣政策就難以發揮促進經濟增長,克服通縮壓力的作用。

如果財政政策率先發力,貨幣政策隨後跟進,無論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功效。例如,如果財政部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使用提高赤字率、大規模增發國債等措施,極有可能導致十年期國債利率上行。

然而,增發國債將導致市場利率上升產生「擠出效應」,不利於投資和消費。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通過降息、擴大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等手段,支持財政政策,使之既能為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又不會抬高利率水平,導致「擠出」民間投資。這樣一來,財政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均能發揮出最大功效,最終取得1+1>2的效果。

如何理解「擇機降準降息」?

當被問及如何理解中國人民銀行近期表態的「擇機降準降息」時,余永定解釋,他理解「擇機」有三層含義。

其一,如果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出現某種不利變化,如面臨美國加徵關稅等外部衝擊,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進一步降準降息,刺激經濟增長。

其二,如果擴張性財政政策產生的加息壓力,削弱了財政擴張效果,中國人民銀行就可能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流動性供給,進一步降低利率,甚至在二級市場買入新增發的國債,使擴張性財政政策充分發揮作用。

其三,當資本市場(股市、樓市)遭受某種衝擊暴跌,引發系統性經濟金融風險時,中國人民銀行不但需要大幅降息,提供充分的流動性,甚至要直接入市干預,從而穩定資產價格。

如何理解貨幣政策中間目標與最終目標之間的關係?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物價的表述從「穩定物價,並以此來促進經濟增長」轉向「保持流動性充裕,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對此,余永定解釋,長期以來,市場對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形成了共識,包括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充分就業以及保持國際收支平衡。需要指出的是,貨幣政策目標分為最終目標和中間目標,前述4個目標為最終目標。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決定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等工具。在正常情況下,通過調整這些政策工具,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大致控制貨幣供應量增長、社會融資規模和市場基準利率等中間目標。」他補充,「保持流動性充裕」說明瞭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的取向是適度寬松。與2024年相比,中國人民銀行想通過現有政策工具降低市場基準利率,加快M2增速,從而實現 GDP增速5%左右、通貨膨脹率漲幅2%左右的貨幣政策最終目標。因此,當前的貨幣政策不存在轉向問題。

余永定進一步分析,中國人民銀行需要擇機控制中間目標,才能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必須具備可測性、可控性,與最終目標也要具備相關性。例如,準備金率是中國人民銀行可以直接精准控制的貨幣政策工具。

理論上,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通過調整準備金率控制M2的增速,M2增速的變化又可以影響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速。此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可以直接改變政策利率(如7天逆回購利率),進而影響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如DR007,存款類金融機構質押式回購利率),進而影響貨幣市場利率。貨幣市場利率變化,又可以影響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速等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人民幣匯率如何變化?

近期,市場十分關注受「對等關稅」等政策影響,人民幣匯率會如何變化。

對此,余永定稱,截至目前,中國經常賬戶幾乎每年都有大量順差。然而,2015年以來,多個年份的中國資本和金融賬戶出現逆差(資本流出>資本流入),其原因大多與中美利差變動,以及不同性質的預期變化有關。他分析,受到關稅壁壘影響,今年中國出口增速可能呈現下滑態勢,但繼續維持順差應該是大概率事件。2025年,中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狀態,人民幣將受到升值還是貶值壓力,主要看資本和金融賬戶的變化。

據余永定預判,2024年,外資對中國資產的減持調整已經基本結束,近期中國又在各個高科技產業展現出驚艷表現,加之美國股票市場的價值重估,今年的證券投資可能會從淨流出轉為淨流入。2025年,中國企業美元債(以地產、金融為主)的償還壓力,或將有所緩解,但居民購匯規模還難以預料。多年以來,許多中國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繞過美國的關稅壁壘。此次美國向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徵關稅,中國企業的出海浪潮可能會有所衰退。綜合來看,他分析 2025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將會大幅減少,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也會減少,但幅度應該小於上年。因此,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貶值壓力,應該要大於上一年度,但仍處在正常範圍內。

對於「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余永定認為,2019年前後,中國人民銀行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大致採取了「善意忽視」政策。然而,受到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正常運行受到嚴重干擾,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平衡和調節作用遭到了極大破壞。中國人民銀行可能不得不進行干預,並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除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外,中國人民銀行還可以通過「外匯市場自律機制」,調整遠期售匯業務風險準備金率,改變宏觀謹慎因子等方法,影響人民幣匯率。中國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作為最後一道防線,中國人民銀行完全有能力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維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他談到,對中國而言,當前存在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我們需要使貿易順差保持一定增速,以實現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另一方面,因為長期維持貿易順差,截至2024年底,中國已經積累了3.2萬億美元的海外淨資產。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這些資產也面臨著風險。針對關稅壁壘,中國必須加速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轉變,而非訴諸於人民幣貶值,增加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等措施。總而言之,中國今年出口形勢將面臨更大挑戰,貿易順差增速可能呈現較大幅度下降趨勢。2025年,預計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將小於上一年,但仍將繼續保持順差態勢。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