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回家了,真好!
孟晚舟重獲自由,這一新聞引爆了世界輿論,因為這是中國外交特別是在中美關係交惡的環境下,取得了鼓舞人心的勝利,無疑是新聞界、政界、商界、科技界以及中國人民都極大關注的事件。
美國又給中國送了一個大禮,讓中國人民在國慶日前上了一堂真實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孟晚舟2018年12月在溫哥華機場過境期間,被加拿大當局應美國要求扣留,指她涉嫌隱瞞與伊朗有生意往來。
經歷近三年的司法程序,終還她自由身,從中我們可看到幾點啟示。
一是國弱無外交,國強有力量。
在此案結局中,孟沒有認罪、不留案底、不用交罰金,加拿大法院終止引渡聆訊,即時獲釋並離開加拿大,國航臨時加開一班從溫哥華到深圳的飛機。
可以做到這些,只有國家強大起來,政府強硬起來,企業壯大起來,人民自信起來,我們才能看到今天這樣的勝利,看到外交為民、外交捍衛國家利益的最新寫照。
正如孟女士在獲得自由後,她第一時間感謝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一直以來的關注,感謝她的家人、朋友和中國政府、人民的支持和幫助,這是她能堅持到最後的支撐。
我相信這不但是她的由衷之言,更是她打贏官司的力量的來源。
因為她的背後,叫中國。
二是霸權橫行,終歸失敗。
當前中美關係處於最困難的時期,但有一點是不變的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美國近年來一直想遏制中國的發展,重蹈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的行徑,甚至動輒使出制裁大棒,打壓、遏制、圍堵中國。
香港在2019年後,美國政府和國會合作,以法律和政治為手段,先後通過立法和行政命令,制裁政府官員和各類企業,不斷挑起金融動盪,企圖遏制正在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和製造業。
但在孟晚舟一案上,這根大棒不靈了,司法程序走不下去,道義上也越來越失去民心。說明正義可能會遲到,但不會不到。
三是中美博奕,鬥爭持續。
前不久,美國派特使來中國談氣候暖化問題,拜登也釋放氣球想與習主席見面,表面上中美有一點良性互動,兩國高層連番接觸。
但話音剛落,在聯合國大會上,拜登卻又大唱反華調子。美國的小動作,告訴我們不要對所謂“緩和”關係寄予希望。
特別是一些香港精英們,不要以為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西方的法律體系,就可以撇清與內地的關係,以換取美國的“高抬貴手”。
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國博弈,必須選邊,只有依靠自己的國家,才會有根本的保障。
從孟晚舟事件看,我們今天需要打破一些人的崇美、畏美、恐美的思想,美國不再是一個神話,只要我們據理力爭,任何霸權、淩權都會被擊破。
四是輿論陣地,寸土必爭。
許多人都看到,前兩天外交部也毫不客氣,歷數兩屆美國政府高調干預香港事務的事實,並對其官員全部點出名,更包括現任美國總統拜登。
以外交部的名義公開對美國干預香港事務表達嚴重不滿,此舉實屬罕見,許多人感到愕然。
我則認為,外交部舉證既是維護香港是中國一部分的主權宣示,同時也是對美國的警告,並已做好中美正面交火的全面準備,此次只是提前做好輿論鋪墊。
中美若全面交鋒,香港可能會成為中美較量的其中一個主戰場,同時其他領域包括金融、貿易、能源、科技等,都會難以避免交戰。
客觀而言,任由美國亂舞制裁大棒,不如我們奮起“千鈞棒”予以還擊,或許可以還我“玉宇澄清萬里埃”。
五是死抱美國,前途黯然。
過去不少反對派動不動就跑到美國找救世主,把美利堅當作防風碼頭。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孟晚舟被美國指使加拿大拘留近三年,通過社會各界的司法支持和抗辯下,特別是得到國家外交層面的幫助和世界輿論的關注下,已經重獲自由。
相反那些緊跟美英的反對派們,過去經常“大義滅親”式的惡意攻擊自己的國家和民族,賣命地為西方反華勢力在香港大肆破壞,甚至搞政變。現在他們許多人已紛紛逃跑,或者受到法律的制裁,正在監獄發惡夢。
這實在是極大的諷刺,說明追隨美英西方國家,反對派必將付出極大的政治代價。
兩相對比,那些仍沉迷西方國家的月亮比中國圓的人,是時候要清醒了。
美國政客從沒善待過本國和他國的人民,所謂的“民主”、“自由”不過是迷幻藥,救自己、救香港還是要依靠祖國。
作者:
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國內外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上周召開了,從發表的公告要點看,中央提出:將盡力穩住房市和股市,增大財政刺激;將採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把刺激消費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這些提法多年來少有,令市場鼓舞。當然如何落實穩定房市股市,如何鼓勵消費,是絕不容易的。
我作為實體經濟的企業家,感受到中央提出的政策調整,比較貼地,摸到了社會體感溫度。儘管未來幾年仍是經濟轉型期、困難期,但我對中央的政策方向和決心,以及政府的執行能力充滿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很豐富,從我自身的感受想講幾點看法。
第一,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明年頭號任務。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從政府到企業,對於如何投資,尤其是以拉動投資來應對幾次經濟危機,都做得駕輕就熟;對於如何消費,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有人將中央過往的政策作對比,去年的提法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今年則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首要任務,足見此次對消費端政策的重視,是抓住了解決當前經濟下行的要害。
相關提法包括“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著力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包括一些立足中長期的政策方向,如“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等。
懂投資,還要懂消費。
如何提振消費,中央不是從原則到泛談,而是講得很具體。
包括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髮經濟。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專案。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等等。
由此可見,不論是明年還是未來5-10年,擴大內需將是中國經濟的最重要任務。
而在擴內需中,首先是“大力提振消費”。
今年中央已採取行動,以國家補貼名義刺激消費,以及補助困難群眾資金共下撥2000億元,其中在家電以舊換新方面,政府補貼131.7億元從而帶動銷售約691億元,取得了倍數的增長。
這一成效可以預計,2025年仍將推行“國家補貼”,有專家估計會增加至3000億,“補貼”的行業和場景也會增多。
對於這一政策帶動的消費市場,值得投資者、供應方以及消費者重點關注。
第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俗稱推動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外貿),不會因大環境變化而放棄,只是側重、先後會有所調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會聽音才會辯出重錘聲。
一般而言,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是指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制度型開放”應包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外貿領域信貸投放;推動世貿組織電子商務協定談判進程,壯大外貿新動能;通過穩妥推進與更多國家商簽互免簽證協定等方式,強化外貿企業服務保障,説明外貿企業穩定、開拓海外市場,穩住商品貿易基本盤;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等。
所有這些,特別是服務貿易正是香港的優勢。
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法治體系、會計準則、營商規則早已與世界經濟發達國家接軌。
從香港角度看,當下如何重點是以優勢鍥合內地企業新一輪的“出海潮”,從中達到雙贏。
前不久,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助推“湘贛粵港澳中醫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聯盟”,由香港承擔第三方檢測及專業服務,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打造ISO國際標準引領的品牌集群,聯合內地多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中藥材網上貿易平臺,提升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國際認可度和話語主導權,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高品質發展。
這是一個由香港聯手內地,共同開拓外貿市場的很好案例。
第三,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整治“內卷”,在過去中央層面提及不多,說明中央開始注意到“內卷”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障礙。
事實上,不少企業沒死在創新或銷售的路上,卻死在了“內卷”格籠中。
價格也是價值。
近幾年我看到,不少電商平臺往往“價格內卷”、“素質內卷”,不斷進行“鬥平”、“鬥爛”的惡性競爭。
從大到汽車、光伏等新興產業,小到奶茶、咖啡等飲料市場,內卷式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率下降,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會拖欠上游款項、壓低供應商價格,這些行為不僅破壞產業鏈穩定,還會導致整個產業生態惡化,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存,不但不能讓市民享受有質素的消費,更影響了中國品牌的存亡。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及了有關問題,相信來年中央會加強整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