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支持香港抗疫,為香港的抗疫工作注射了一枝強心針,但疫情爆發未止,往下的問題是如何好好地利用到中央的支持,制定計劃,令香港可以快速清零,目標更是要爭取在一、兩個月之內達到。香港如果不能夠快速控制疫情,達成清零目標,對香港對中央,都會造成重大風險:
一、疫情擴散,造成香港數以千計的人死亡。不要被很多輕症誤導了,當確診的基數大了,那怕是1%的死亡,數字也接受不了。
二、疫情蔓延到內地。由於內地不會封香港關,現在內地來自香港的輸入性個案急增,已成內地巨大的風險源。
三、衝擊特首選舉,完全霸佔了選舉議題。
四、衝擊「七一」香港的回歸慶典。
五、給予西方口實去攻擊中國的清零政策,指稱這個政策最終會徹底失敗。
六、影響第四季召開的中共二十大。
結論是香港要快速清零,來清除上述風險。
現在先要為香港的疫情把脈。平情而論,香港的疫情仍在急速擴展當中,現在初步確診個案已去到5000宗以上水平。據政府衛生官員的推算,香港在兩、三日,確診的數字就會翻倍。
這樣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政府已大幅加強了限聚措施,仍未能令確診人數回落?
第一,限制措施所減少的人群接觸,與病毒競賽時落敗。在上一輪的限聚措施,政府表示,從公共交通工具的數字顯示,香港的人群流動量下跌了三成。如今推出更嚴厲的禁止兩個或以上的住戶在私人地方聚會,但據初步了解,公共交通反映的人流減少仍是三成多一點,沒有進一步大幅下降。Omicron變種病毒三天已經可以傳一代,人流未進一步大幅減少,病毒散播仍然遠超限制措施帶來的減幅,意味著現有措施無法阻止疫情向上。這也是不禁足的代價。
第二,政府接受確診者和隔離密切接觸者的嚴重設施不足,而新增設施的速度同樣追不上新增確診者的速度。由於收治設備不足,檢測的數字又滯後,社會上可能有數千、甚至過萬的確診者,仍在家中等候。以一個確診者可以在家中感染兩個家庭成員計,過萬個確診者可以感染到超過兩萬個家人。
香港和內地的家居環境很難在家隔離而無感染。2020年初內地爆疫時,大量興建「方艙醫院」收治輕症者,就是要用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將確診者從社區中隔離出來,以防止最直接的二代傳播。內地是以行軍的速度興建方艙醫院的,當時內地出動了解放軍,利用軍用物資,在一夜之間將室內運動場變成「方艙醫院」,和時間比賽,快速地將確診者送院。當送人入「方艙醫院」的速度快過確診者感染人的速度,就可以控制疫情。
但香港太慢。按香港的經驗,由找到地方興建方艙醫院,隨時都要10天才可以入住,期間病毒已可以傳3代。政府搵到一個可放1000人的設施,不夠一天新增確診者去住,也不要說10日後才可入伙了。
政府只能大幅提高臨時設施的收治人數目標,例如在3日內搞好可以治10萬人的設施,才可以追上病毒的速度。
搞到這種數量的方艙醫院,加收重症的臨時醫院,再做大範圍的強制檢測,才有望快速清零。
用香港速度,用香港方式應付不了這種疫情,要用內地方式、內地的速度。
盧永雄
世界輪流轉,看看香港和英國兩地的移民情況,只能驚嘆事情變化得這麼快。
2019年黑暴事件後,大量香港人移居英國,因為當時英國保守黨首相約翰遜推出一個BNO「5+1」計劃,讓香港人先移居、後申請國籍。其實約翰遜打的小算盤,是看著香港移民的資產。當時英國在他一手推動之下脫歐,大量歐洲公司總部撤出英國,因為英已經不再享有歐盟內的關稅和移居便利,約翰遜就藉著吸引港人移英帶來的資產,來填補這個窟窿。他還可以厚著面皮,聲稱自己在支持香港的民主。
香港人移居英國,如果是已經賺夠退休的一族,生活倒還可以,但如果要在當地搵工,就我所知,只有少數能夠找到與本來類似的工作,很多人就要降級打折。有朋友在香港做行政人員或中層主管,到英國就要做工廠工人或是通宵的倉庫看更。這讓我想起上世紀80年代大陸同胞移居香港的情況,那時在國內的專業資格在香港不被承認,他們只能夠做看更或地盤工,那種辛酸又有誰能明白。
不過,現在最有趣的發展,是英國人開始移居香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七屆世界桌球冠軍奧蘇利雲,他通過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奧蘇利雲十分喜歡香港,他接受入境處處長郭俊峯訪問時,被問及為何選擇香港作為居住地,奧蘇利雲說香港有良好的稅制,桌球在香港很受歡迎,加上美食和文化,令香港成為一個理想居住地,「如果想擁有美好的生活,那一定要來香港」。
後來奧蘇利雲在澳門接受訪問的時候就提到,他一年有幾個月在香港、澳門和中國大陸打球,取得香港身份證,讓生活和出行更方便,預料4至6年後或會搬來香港長住。
奧蘇利雲的例子,至少可以看到三個事情。
第一,新通行證安排有效。內地最近改變港澳通行證(俗稱回鄉證)的安排,容許香港永久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士,申請通行證返回內地。他們本來回內地要申請簽證,工作的話更需要申請工作簽證,但是在新安排之下就可以拿通行證過境,不用簽證,非常方便。奧蘇利雲提到的出行方便,主要就是指這一項。
第二,香港低稅率吸引。香港有低稅制,入息稅最高只是收15%,遠較英國為低,英國是累進制,最高即15萬鎊(150萬港元)以上收入稅率是45%,相當驚人。
過去沙特主權基金贊助的LIV 高球職業巡迴賽在港舉辦時,有獲獎的球手事後發現香港只是需要交15%的入息稅,有點不太相信,反覆追問是否只交這個稅率就足夠嗎?在外國動輒起碼要交20幾至40幾%的入息稅,香港只交最高15%,可以說是稅務天堂。而明年「LIV 高球2025 香港站」獎金高達2,500萬美元,獲獎球手少交30%稅等如節省750萬美元,即是5836萬港元,你話球手喜歡在香港還是在英國比賽?
另外英國有資本增值稅,越富有的人交稅越高,買股票買樓賺了的錢都要減一截。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剛公布的預算案,就提到高稅率的納稅人,資本增值率會由20%加至24%,低稅率的納稅人增值稅亦都由10%加至18%,而住宅物業的稅率就維持在低收入的收18%、高收入的收24%,而香港就並無資產增值稅,物業稅收15%亦較英國低。
但有一樣更要命的是,非以英國為永久居住地的英國居民稅務優惠將會在明年4月取消,這個叫做「非定居者身份」(Non-Domiciled)豁免稅制,規定在英國居住的外國人,如果海外收入不匯入英國,就無需要繳納當地稅,但英國將會把非定居者免稅待遇豁免取消,明年4月起必須將海外資產向英國繳稅。奧蘇利雲是英國人,如果一年在英國逗留183天以下,在英國沒有全職工作,本來可被視為非英國稅務居民,海外收入免稅,未來應要交稅。另外有大量在英國居住的外國富豪亦受此影響,計劃離開英國。
第三,非政治化角度。很多香港人移居外地,主要從政治角度出發,覺得香港實施《國安法》之後生活不下去。但是奧蘇利雲這個正宗英國人的看法,卻剛好相反,說「如果想擁有美好生活,一定要來香港」。由此可見,只要你撇除泛政治化的眼光,香港其實樣樣都好。
過去香港人移民英國,現在英國人移居香港,都可說是世界輪流轉了。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