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經濟在艱難中前進

博客文章

中國經濟在艱難中前進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經濟在艱難中前進

2022年07月15日 20:52 最後更新:21:03

近日中國經濟傳出一些壞消息,令到「中國崩潰論」論者興奮不已。例如南京有鄉鎮銀行財政出現問題,不能讓客戶提款。另外,有多個地方發生爛尾樓事件,有小業主發動維權,想集體斷供。

世界激烈變化,疫情持續不退、能源價格高漲、通脹飆升、美國加息、美元大升,再加上內地一度在4月爆發疫情及房地產回調,的確令到中國的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不過,從最新公佈的經濟數字顯示,中國經濟的韌性相當強。

國家統計局於7月15日發佈中國今年上半年的國民經濟數字,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2.5%。中國今年上半年增長主要受到第2季拖累,今年首季按年有4.8%的增長,而第二季的增長卻急跌至只有0.4%,拖低了上半年的表現。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傅凌暉表示,受到疫情影響,4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深度下跌,而國家推出一籃子穩經濟政策,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穩住經濟的大盤工作,政策效應較快顯現,5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降幅收窄,6月份經濟企穩回升,二季度經濟實現0.4%的正增長。

國家對抗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真的可以用打仗來形容。見到疫情在5月企穩,國家馬上全面出招,目的就是要保住第2季經濟增長不跌入負數。結果成功保到0.4%的正增長。

國家於年初定出今年經濟增長5.5%的目標,當時並未預計會出現疫情。疫情在4月爆發,外國機構紛紛大幅調低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例如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5月時調降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至4.2%,6月再下調至只有的3.3%的增長,是在兩個月內第2次下調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

我估計中國經濟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應該會比標普預測的3.3%高,主要是第三季中國經濟會有報復式的反彈,而第4季也會維持較高的增長,但要做到全年增長5.5%難度極高。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若要達到年初制定的全年增長5.5%的目標,下半年至少需要增長7.8%,才能保證全年5.5%的增長速度。但7.8%這個速度大大超出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即6%。除非今年下半年經濟出現2020年下半年那樣的強勢反彈,否則要達到這個速度難度非常大。如果下半年經濟達到潛在增長速度6%,全年的增長速度大概在4.5%左右。

我覺得中國經濟增長可以達到4.5%的數字。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中國的出口會遠比估計的強勁。中國海關總署公佈,中國6月出口以美元計按年增長17.9%,遠高過市場預期的12.5%,進口按年僅增長1%低於預期的增長4%,一升一降,令到6月貿易順差錄得979.4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和其他工業大國的走勢背馳。

二、內地的工業生產穩步回升,高技術業和製造業發展較快。二季度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加0.7%,其中4月下降2.9%,5月轉為增長0.7%,6月增長3.9%。

三、放水刺激經濟。由於內地的通脹不高,最新公佈的6月通脹率只是2.5%,不像美西方國家通脹高達8%、9%,所以中國仍有放水支撐經濟的空間。以6月為例,廣義貨幣供應M2增長為11.4%,是近年的高水平。顯示阿爺加大力道去催谷經濟。

結論是中央如在彈性管控疫情和支撐樓市做更多的功夫,全年增長有機會超過4.5%。那些天天唱衰中國經濟崩潰的人,只是一廂情願。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移英做執死老鼠工作的故事

2024年09月06日 18:30

最近看到美國官媒《美國之音》一篇報導,值得分享。

故事的主角是移居英國的港人林正軒,移英之後從事滅鼠工作,被形容為「折墮」。但林正軒就大力反駁,說自己熱愛每天執老鼠屍的工作,更悟出人生哲學。

林正軒本來是香港一個活躍的反對派人士。在2016至17年間,曾任民陣副召集人。後來亦都做過前立法會議員毛孟靜的助理,更曾參加2019年區議會選舉。後來在警察調查「35+顛覆案」時,林正軒害怕被捕,就在一日之內離境。

三年幾過去,林正軒在英國倫敦一間防治蟲鼠的公司工作。《美國之音》整篇報道,主要就是要否定他要靠這種基層滅鼠工作維生「十分折墮」的講法。

報道指原來林正軒小時候連曱甴都害怕,不過長大了就膽子變大,現在可以駕輕就熟執老鼠屍。他形容「摸下去,哦!硬繃繃、凍冰冰,即是好似以前的倉鼠死了那樣(他曾飼養倉鼠),所以我完全沒有一個如很核突、很驚恐的感覺。」

不過從第三者角度去評價,恐怕執老鼠屍而不覺核突,並不是普通人的感覺。

《美國之音》報道亦指,林正軒是在浸會大學攻讀社會政策,擁有大學學歷,如今做滅鼠工作,並不是紆尊降貴。報道亦承認,近年經常困擾移英港人的一個議題,就是就業配套不足。多份民調顯示,不少港人因為學歷和專業資格未獲英國承認,從而無法找到原來在香港任職的工種。

不過林正軒就表示,在英國從事「滅蟲師」的收入,在扣除應交稅款後,高過香港的滅蟲同業,每個星期的工時亦較短,所以待遇都可以接受。他說:「誠實地講, 任職滅鼠工作之後,從來沒有一個我很差的感覺。」

從第三者的角度去評論,移民外地學歷和工作經驗不被承認,就很難找到理想工作。

我曾經在一個本地論壇上,看到「英國搵工難」的討論。英國的失業率4.4%,不算極高。有一個應該是已經移居英國的網友留言這樣說,「白領是很難搵工,藍領就好易,中高層就難,低層就比較易。同樣低層白領又要一段時間收CV,又排期見工又揀人,藍領望兩望就試工,然後就請。」

這的確是現實的寫照,我自己亦有不少移英的朋友,已經成為麵包廠工人或是倉務員,特別是半夜看倉的工作,更加容易找到,現實點說,這些都是當地人不願意做的低下階層工作。

《美國之音》繼續講林正軒的故事,主要想否認一個昔日在香港從事民主活動的港人,在英國做滅鼠是十分折墮。林正軒說,「他們形容說我很悲慘,說到好像三餐不繼,很後悔那樣,我覺得這是他們『大外宣』的一個方針。」

對一個正常智力人來說,恐怕執老鼠屍不是一個理想的工作,恐怕也不是受中國「大外宣」影響吧。反倒是《美國之音》指鹿為馬,叫入嚮往執鼠屍,美國「大外宣」的味道更強一點。

《美國之音》的報導

《美國之音》的報導

報道連標題都充滿政治性,說「移英港人滅鼠專家 感慨英國善待老鼠 比港府打壓政治犯還要好」。而這個所謂英國善待老鼠,只是說滅鼠都不能夠虐待牠們,不能夠用滾水淥牠們,將他們折磨至死。

從第三方的角度來評論,香港其實亦有防止虐待動物的法例,《美國之音》竟然可以將這些事件昇華到英國善待老鼠,真是受訪者夠膽講,也要《美國之音》也夠膽幫手傳播。

林正軒的故事,令我想起幾十年前的一個經歷。當時去探望一個親戚,只見那幢舊樓的看更是一個很斯文的中年人,有空就在看書。和他聊一下,聽著他帶濃重北方口音的廣東話,才知道他是來自內地的新移民。他在內地本來是醫生,來到香港資格不被承認,只找到最容易找的工作,就是做看更。

這位醫生先生說,當時70年代內地收入很低,在香港做看更的人工,高過在內地做醫生。他很現實,用半鹹淡的廣東話說:「馬死落地行」。他不會說做看更的工作很好,因為這個已經是他能夠找到最好的工作。他的總結是,移民異地,寄人籬下,就是這樣了。

現在想想,香港人移民外國,處境其實和當年大陸人移居香港,沒有太大差別,能夠做回自己本來的專業工作只是極少數,馬死落地行的卻是大多數。

林正軒的故事,讓我想起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年少時讀此名著時已在想,阿Q若不是有這種思維,他的日子可能很難過吧。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