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經濟到了要提速的時候

博客文章

中國經濟到了要提速的時候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經濟到了要提速的時候

2023年07月25日 20:25 最後更新:23:47

中國經濟近期走勢疲軟,早前公佈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長6.3%。由於去年內地經濟不好,第二季度GDP增長只有0.4%,在這個低基數的情況下,市場原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按年會有7.1%,但實際增長不似預期。

中國經濟疲弱,在4方面反映了出來。一是很多內地營商者都大嘆生意難做,資金回收很慢。二是內地樓市在首季反彈之後,第二季快速轉弱,特別是當恆大集團公佈其總負債由1.96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43萬億元,更加令到市場充滿戒心。三是股市和人民幣匯價疲弱,美國早前公佈較低的通脹數字,令市場猜測聯儲局再加一次息之後,就會停止加息,美元匯價急速回落,但人民幣匯價從1美元兌7.25元的低位反彈至7.14元之後,之後一度再行回落。港股亦受到人民幣貶值拖累,本周初再跌穿19000點。四是擔心形成向下螺旋。投資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疲弱,亦形成一個互相拉扯的向下螺旋,內房公司的債務就更像一枱炸彈,需要慢慢拆解,不能讓它爆破,否則內房公司大面積倒閉,會導致銀行產生大量壞賬,亦會令到買了樓的業主收不到樓。

在經濟形勢吃緊的當兒,中央政治局在周一(7月24日)召開會議,為下半年經濟定調。會議提出的幾點,頗成新意。

第一, 波浪式發展。政治局會議指,中國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又認為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這次會議提到的「波浪式發展」,是一個新詞,頗有控制市場期望的味道,提醒大家不要期望經濟會有一個V型的反彈。

第二,加大資金投放。會議強調了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所謂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市場是直接的理解就是加放水力度。西方國家每遇到經濟困難的時候,就會大力放水,採取一個大水漫灌的方式,例如美國聯儲局就會將利息減至零,並大量印鈔,實行量化寬鬆。

中國管理層顯然不想採取這種大水漫灌的方式,在2008年,就試過一次性放水4萬億元,產生了很多無效的投資,令產能過剩。因此,中央一直比較克制。但是,今次面對經濟困局,中央提到「加大宏觀力度」,等於要加大放水力度,但相信不會像西方國家那樣大水漫灌。

第三,會有救助房地產的措施。由於房地產是國內最大的內需,中央的工具箱內有大量救樓市的工具,特別是全面放寬各省市的限購政策。中央過去之所以沒有這樣做,主要是不想一下放寬樓市,價樓就會急速向上,影響到想買樓自住的市民。不過,今次會議提出會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相信中央會推出一些支撐樓市、救助內房,特別是「保交樓」的措施。

第四,提振投資者信心。政治局會議亦提到「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講得如此明確,實屬罕見。其實,在上星期五已傳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和一些外國的主要基金會面,徵詢他們對投資市場的看法。投資者主要擔心中國經濟疲軟,樓市爆煲,為銀行帶來大量壞賬。對於這些問題,管理層當然早已知曉,會晤外國大基金,相信是想緩解他們的疑慮。

如今人民幣國際化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很多外國資金會投資內地的股票和債券,如果內地和香港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太差,會影響到整個人民幣國際化的佈局。政治局會議提到要活躍資本市場,相信中央會有相應的措施出籠。

總體而言,中國面對經濟復甦環境,內外夾擊,形勢複雜。而這次的政治局會議,已透露出一個明確的信息:阿爺要出招撐經濟,中國經濟到了要提速的時候。

盧永雄

Tags:

加息

西方國家對外國指手劃腳的日子,應該走到盡頭了,因為他們自己已經完全喪失道德高地。

英國政府最新發表《香港半年報告》,雖然以英國這種高高在上的取態而言,該報告對香港並非一面倒批評,報告結論部分表示,香港保留經濟、貨幣和金融領域的自治權,香港普通法和司法制度繼續獨立裁決民事、商業和刑事案件。但《報告》仍然就香港的政治問題意見多多,聲稱《香港國安法》繼續侵犯香港和海外個人的權利和自由,又批評香港對異見人士和新聞自由持續打壓,揚言關注黎智英、民主派人士及《立場新聞》記者遭到政治檢控等等。

英國政府這份報告,充斥著陳詞濫調,但是放在特朗普重新執政的年代,卻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味道。英國無視特朗普放火,卻在管香港點燈。

第一,政治自由。英國政府報告指,香港對黎智英和泛民主派人士的檢控,影響政治自由。但是美國對政治自由的殺傷,比香港嚴重得多。2021年1月,特朗普支持者不接受特朗普選舉失敗,衝到美國國會山騷亂,結果其中一個主要煽動者、極右團體「驕傲男孩」領袖塔里奧(Enrique Tarrio),他雖然不在現場,但是就被判處22年的監禁。到特朗普今年1月上台之後,就馬上特赦了塔里奧,塔里奧出獄之後聲言要「報復」,話「驕傲男孩」未來將「一如既往」。

這個事件邏輯上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塔里奧這班人,就好像香港的激進分子一樣,他們發表的言論煽動暴力,意圖顛覆政府,最後受到法律制裁,但美國激進份子受到的刑罰,遠比香港的同類高。這就是拜登政府的理念。第二個可能是,這班人暴力示威有理,只是受到政治檢控,所以應該特赦他們,這就是特朗普政府的理念。不知英國政府認為如何分析美國的事態?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政治檢控塔里奧、支持他報復?

第二,學術自由。英國政府的報告認為,香港實施《國安法》令學術界失聲。但現實上真正失聲的是美國的學術界,其中被針對的焦點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大被特朗普認定為反猶份子的溫床,特朗普2.0開始後,就向哥大開刀。在3月8日,哥大一個巴勒斯坦裔的研究生馬哈茂德·哈利勒被美國移民部門拘捕,哈利勒曾參加反對以色列出兵加沙地的抗議活動。

哈利勒其實已經擁有綠卡,有美國的永久居留權,他的妻子是美國公民,而且已經懷孕8個多月。但美國白宮和國土安全部回應哈利勒被拘捕時說,「哈利勒支持恐怖組織」,美國將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定性為恐怖組織,美國正尋求將哈利勒驅逐出境。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面警告,今後還有很多像哈利勒這樣支持恐怖分子和反猶太的人,會被捕並遭到驅逐。香港何曾驅逐永久居民?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逼害哈利勒?

哥倫比亞大學更是特朗普開刀的對象。3月初,特朗普政府暫停向哥大提供4億美元的聯邦資金,透過關水喉壓逼哥大要接受政府的管控措施,結果哥大在3月21日跪低,在一份備忘錄裡默許了幾項政府的要求,包括推進在校園裡面禁止戴面罩的計劃,賦予安全官員在校園的逮捕權,任命一名新的高層管理人員主管提供中東研究課程的院系等。

特朗普政府要求哥大將有很多學生示威的中東、南亞和非洲研究系,置於「學術接管」之下至少5年,剝奪教職員工的控制權。「學術接管」是極罕見舉措,指大學管理層通過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員接管該院系、修復運轉失常院系。英國《路透社》評論說,美國政府提出這樣的要求是「聞所未聞」。

特朗普是赤裸裸地進行學術審查,連英國的通訊社都提出批評,英國何不出報告譴責美國干預哥大學術自由?

第三,新聞自由。英國政府報告將香港按《國安法》檢控作出煽動的新聞媒體,侵犯了新聞自由。但在美國,即使媒體不作出煽動,只要不服從政府的指令,記者的新聞自由就會大受干擾。特朗普政府將墨西哥灣改稱為美國灣,《美聯社》不跟隨改變,特朗普就禁制美聯社進入白宮和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採訪,干擾新聞自由的動機昭昭明也。英國政府有批評嗎?

第四,法治。英國政府報告批評香港法治受損。真正無法無天的是美國,不單可以讓一個犯重罪的人出任美國總統,還可以不理法庭判決特赦重犯。這還不止,更要去逼迫律師。美國的頂級法律事務所「寶維斯法律事務所」(Paul Weiss)被認為支持拜登政府,為民主黨議員服務,特朗普就將矛頭指向它。特朗普在3月14日發布行政命令,懲罰曾經任職這個事務所的律師波梅蘭茨和寶維斯事務所,下令剝奪寶維斯員工的任何政府安全許可,限制該律師事務所進入聯邦大樓,並採取措施撤銷政府與該律師事務所及其客戶的合約。

寶維斯事務所去年的營收有26.3億美元,特朗普的命令意味著包括美國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以及環球資產管理公司阿波羅全球管理等,不能夠再成為該事務所的客戶,事務所將會蒙受重大損失。結果寶維斯事務所的一把手卡普跪低,走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達成協議。

結論是,英國對香港指手劃腳,但美國的情況比香港差一百倍,英國卻噤若寒蟬。奉勸大英帝國一句,在如今混亂的世道,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不要再對其他國家或地區說三道四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