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教育界可能犯了「是非太歲」,風波爆完又爆,繼中大之後,香港大學高層又現內鬥,校務委員會收到對校長張翔幾項「嚴重投訴」,原定今午開會討論,校長以需時準備為由,強烈要求延期,會議終於取消。事件反映港大內部矛盾尖銳化,而校長與校委會主席王沛詩的不和,也漸浮面。一位關注港大多年的商界猛人同我講,港大高層出現這情況,與林鄭當年一個決定有關。
林鄭當年委任廖長江太太王沛詩(左)做港大校委會主席,接替「教育沙皇」李國章,其後新主席與校長不和,導致高層矛盾重重。
猛人說,振英哥做特首時,委任「教育沙皇」李國章為港大校委會主席,結果他由2016年起,連續兩任(3年一任),頂過不少政治風浪,到2022初夠鐘。他已做了6年,換班亦屬合理,不過香港局面仍有暗湧,讓這位好打得的高手再做一任,也非沒可能,況且他與張翔十分合拍,自己亦願意捱義氣,所以他留任是一個 option。
可是,時任特首的林鄭另有想法,屬意一個人選接替李國章,那就是監警會主席、港大校委會委員王沛詩。據猛人分析,林鄭委她這要職,除了其背景外,也因為她丈夫廖長江是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班長」,乃建制派大佬之一,加強彼此關係,對她可能連任特首有利。
王沛詩2022年初坐上主席之位後,港大高層的關係慢慢出現轉變,據該位猛人了解,加上一些消息人士聽聞,這位新主席對港大決策介入越來越深,可說事事過問,甚至要在校內設辦公室長駐。作為港大行政最高話事人的校長張翔,自然很不舒服,兩人對一些事項意見相左,主席卻堅持己見,彼此不和遂逐漸白熱化。
港大校長張翔招聘兩要職的做法,與主席王沛詩有極大分歧,成為今次被投訴的「罪狀」之一。
今次校長被投訴的事項之一,是他想聘請美國名牌大學猛人出任負責大學拓展的副校長,以及醫學院院長,故花257萬元找了一間美國獵頭公司去物色,主席對此做法甚有意見,認為很不妥。
王沛詩上周回覆傳媒就此事的詢問時說,港大是提供平等機會的僱主,請人視乎其是否合適,她從未直接指示校長,導致偏袒聘用世界任何地方學者的做法,如果請人時要求對方是特定國家的員工,港大是不會容忍的。這段回覆清楚顯示,校長與主席的想法南轅北轍,分歧極大,究竟這與今次投訴是否有關,明眼人不難判斷。
另一位商界朋友同我講,在兩個月前一次聚會碰見林鄭,當談到港大近況時,她說王沛詩做港大校委會主席,是她委任的,然後「唉」了一聲,是否因這任命導致港大高層矛盾迭起,而令她慨嘆?她就沒細說了。
如果今次風波是源於校長和主席不和,日後恐怕還會招來招往,明槍暗箭橫飛,但最受傷害的,是港大的校譽,學校將成為最大輸家。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長和擬「打包」出售海外43個港口,由美資公司牽頭的財團接手,因這些港口多位於戰略要地,對中國極之不利,故連日來內地與本港對「大刁」惡評不絕,在巨大壓力下,傳聞長和本周三將暫緩簽約。即使長和不顧嚴重後果,最後硬要簽約,仍須面對重重變數,行會召集人葉劉就指,除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可以審查這次交易,由於多個港口位於歐洲,不排除歐盟會用「反壟斷法」加以干預。我翻查資料,歐盟去年11月就曾針對Facebook 母公司Meta 壟斷網上平台廣告,重手判處罰款65億港元,若日後它以同一手段對待長和這交易,都咪話唔攞命。
葉劉指長和出售大批港口給美資牽頭的財團後,將出現壟斷,除了中國當局可依法審查這「大刁」外,也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歐洲的反壟斷法,導致歐盟出手干預。
葉劉昨日在fb發文指,香港冇壟斷法,而《競爭條例》沒提及併購,意思是,港府欠缺法律手段,去對付發生在境外的商業壟斷,例如今次長和多個港口被收購。但是,內地的《反壟斷法》寫明,「中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即是說,當局有權依法規管涉及境外資產的交易,包括長和這項「大刁」。
這種反壟斷措施非中國獨有,美國和歐盟等,都有類似法律。葉劉說,美國早於1890年就通過《休曼反壟斷法案》,並有其他法例禁止妨礙競爭商業行為。至於歐盟,數十年前已實施《歐洲共同體競爭法》,亦即「反壟斷法」,主要是防止大企業弱肉強食,扼殺公平競爭。
今次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部分位於歐洲,包括比利時、德國、波蘭、西班牙、荷蘭、瑞典等的戰略重地,而買家財團成員之一TiL的控股公司「地中海航運」(MSC),是航運超级巨企,本來已透過TiL 營運全球70多個港口,如果把長和的大批港口也「呑下」,將形成絕對壟斷。
葉劉同我講,歐盟有全面法律管制區內的商業競爭,而長和擬出售的港口中,多個位於歐洲,若營運被「高度壟斷」,不排除交易可能觸犯競爭法例,導致歐盟出手介入。
去年11月,歐盟委員會就曾裁定Facebook 母公司Meta壟斷社媒平台廣告,違反競爭法,嚴厲判罰款8億歐元(約65億港元),出手相當狠辣。
除了反壟斷法外,歐盟也有其他法例處理長和大批港口易手,其一是《歐盟外資審查框架條例》,成員國可基於國安等理由,阻止及限制外資公司收購關鍵基礎設施,包括港口。所以歐盟如真的干預,也不奇怪。
說回阿爺對這宗交易的反應,葉劉指,長和今次賣掉的多個港口,對國家而言,是重要戰略資產,但事先卻不打招呼,「又怎說得過去?」她說,若此事發生在美國,美企擬賣掉在國外的關鍵礦產,卻沒與白宮磋商,相信白宫不會坐視不理,大有可能立即啟動反壟斷法,伸出「長臂」阻止。
長和營運的大批港口若然易手,戰略上對中國肯定有重大影響,故當局若出手干預,亦合法合理。
葉劉所說十分對,根據一本爆美國「長臂管轄」的書《隱秘戰爭》披露,美國政府有個「外國投資委員會」,負責監管外資對美企的投資,若有外國公司想收購美國企業,特別是涉及國防、交通、能源、電子等業務,必須先取得該委員會同意。例如2017年時,中企想投資於美國萊迪斯半導體公司,就被委員會「封殺」。
按同樣邏輯,中國當局出手監管長和這宗「大刁」,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