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援引匿名消息指出,由於美方「對台海衝突的憂慮」,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聲稱具備能力通過遠程操作,使其在台灣的高精尖光刻機失效。
阿斯麥
「一旦中國大陸進攻台灣,阿斯麥和台積電有能力癱瘓製造芯片的機器。」據《觀察者網》,彭博社5月21日援引兩名消息人士的話稱,有美國官員就大陸攻台的後果私下向荷蘭和中國台灣官員表達擔憂。不過,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向荷蘭官員保證,可以遠程癱瘓(remotely disable)相應機器,包括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
兩位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稱,中國台灣生産了全球絕大多數的先進芯片,因此美國政府私下向荷蘭及台當局官員表達了對台海衝突的憂慮。另兩名消息人士稱,荷蘭政府與阿斯麥就這一問題進行商討時,阿斯麥向官員保證,該公司有能力遠距停止機器運作,他們已就可能發生的戰事進行模擬,以便妥善評估風險。
阿斯麥、台積電和荷蘭貿易部的發言人拒絕置評。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商務部的發言人沒有回復電子郵件置評請求。
台積電
台積電是阿斯麥的重要客戶,世界上最先進的芯片約有90%産自中國台灣。
消息人士稱,EUV 需要頻繁維護,如果沒有阿斯麥提供的備件,這些機器很快就會停止工作。EUV的現場維護要求很高,它們被安置在無塵室內,需要工程師穿著特殊的套裝以避免污染。
阿斯麥網站展示的由該公司生産的光刻機
報道說,阿斯麥為某些客戶提供聯合服務合同,讓他們自己進行一些日常維護,從而允許台積電等客戶訪問他們自己的機器系統。阿斯麥表示無法訪問客戶的專有數據。
在5月15日舉行的國台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說,曾任美國國土安全部、國防部顧問的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日前發文,鼓吹要使用「破壞台積電設備」等手段讓中國大陸明白「武力犯台」無法獲得台積電。有綠媒稱美國這是在「保護台灣」。對此有何評論?
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反華勢力把台積電當「武器」、當「炮灰」,頻頻拋出「炸毀台積電」、「破壞台積電設備」、「遠程癱瘓台積電」等言論,徹底暴露出他們的卑劣心理和邪惡本質。美方任何時候都以「美國利益」優先,不只台積電,台灣的一切在其眼中都是可以隨時丟弃的。有關綠營媒體把美方「毀台」言論硬拗成「保護」,是在侮辱台灣民眾的智商。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已經認清,「倚美」越深、「毀台」越甚,只會讓台灣民眾陷入深重禍害。
近一段時間來,拜登政府屢屢加强對荷蘭政府施壓,脅迫其配合美國對中國先進半導體産業的「圍堵」。其中包括,要求其阻止本國光刻機巨頭阿斯麥為中國客戶在當前銷售禁令生效前購買的「受限」芯片製造設備提供維修等售後服務。
阿斯麥首席執行官彼得•溫寧克(Peter Wennink)上月曾表示,目前公司沒有理由不為已經出售給中國客戶的設備提供服務,他們在中國安裝的設備沒有服務限制。
值得留意的是,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阿斯麥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高達49%,約20億歐元(約合169.42億港元)。而該公司以往的最大市場中國台灣和韓國占比則保持在低位,分別只有6%和19%。
截至今年一季度,傳統上是ASML第三大市場的中國大陸,已經連續三個季度成為其最大市場,營收占比分別為46%、39%和49%,相比之下去年一季度只有8%,二季度為24%。
面對美國的技術封鎖策略,中國政府多次表明反對態度,強調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相互依存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示,中方一貫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以各種藉口脅迫其他國家搞對華科技封鎖。半導體是高度全球化的産業,在各國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美方有關霸道、霸淩行徑嚴重違背國際貿易規則,嚴重破壞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嚴重衝擊國際産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穩定,必將自食其果。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一份標注「秘密」的美國防部文件近日曝光,將中國列為「唯一的步調威脅」,要求美軍全力盯防台海並「外包」其他戰區風險。然而,既要全球收縮又要威懾四方,這份被指照搬保守派智庫的戰略指南,就連美國議員都直呼「睇唔明」。
密件核心:台海與本土防禦成最高優先級
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29日報道披露,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近日簽署的一份秘密內部指導備忘錄顯示,美國把中國視作所謂「唯一的步調威脅」,將阻止中國大陸「奪取」台灣和加強本土防禦作為首要任務,為此寧願減少在歐洲、中東等地軍事存在並接受由此帶來的「風險」,同時要求盟友承擔更多防衛責任,俄羅斯威脅主要由歐洲負責。
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思。AP圖片
這份文件名為《臨時國家國防戰略指導意見》(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在大多數段落中標有「秘密/禁止外國人接觸」字樣,於3月中旬在整個國防部內分發,並由赫格塞思簽署。
文件為國防部高級官員設定了優先級框架並提出了執行該工作的願景,還指示軍方在打擊非法移民和毒品販運中發揮更直接作用。
報道稱,儘管特朗普第一任期和拜登政府均將中國視為美國「最大威脅」,並調整軍事力量以準備和遏制太平洋地區的衝突。但赫格塞思簽署的這份最新指南非同尋常,它將中國大陸可能進攻台灣視作優先於其他風險的核心事態,將龐大的美國軍事架構重新定位於印太地區。
赫格塞思在文件中炒作:「中國是(美國)國防部的唯一步調威脅,阻止中國(大陸)對台灣形成既成事實的『奪取』——同時防禦美國本土,是國防部的唯一首要情景。」
美菲防長舉行聯合新聞發佈會。 AP圖片
根據這份指導意見,鑒於人員和資源的限制,五角大樓將「在其他戰區承擔風險」,並向歐洲、中東和東亞的盟友施壓,要求他們增加國防開支,以承擔起對來自俄羅斯、朝鮮和伊朗威脅的大部分威懾責任。
文件稱,五角大樓在規劃有關大國戰爭的應急方案時僅考慮與中國的衝突,稱俄羅斯的威脅主要由歐洲盟友應對。
此外,拜登政府2022年《國家防禦戰略》強調聯盟在對抗俄羅斯「侵略」時發揮的作用,稱「互利聯盟和盟友是我們最大的全球戰略優勢」。而赫格塞思的指導文件則表示,北約必須承擔「遠大於以往」的防衛責任,因為美國將把優先事項轉向他處,無法提供足夠的軍力。
美國國防部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省錢霸權」遭國會拷問,智庫「影子文件」浮出水面
一名看過這份文件的民主黨議員助手透露,這份指導意見已提交給國會國家安全委員會,但兩黨議員都對這份指南感到困惑。這位助手指出,該指導意見呼籲美國從包括中東在內的世界大部分地區撤軍,但政府卻一直專注於展示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火力威懾,並向伊朗施壓。
這位助手說:「一方面我們希望美國在世界上擁有強大的實力和軍事主導地位,我們想無處不在,但另一方面又不想去任何地方,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這是不一致的,對他們來說,據此制定戰略將很困難。」
《華盛頓郵報》認為,這份文件寬泛且有時帶有黨派色彩地詳細闡述了特朗普為應對並贏得與中國的潛在戰爭、以及保護美國免受包括格陵蘭島和巴拿馬運河在內的「近鄰」地區威脅所做的設想。這份文件帶有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的明顯痕跡,在某些方面幾乎是該智庫去年「2025計劃」報告的逐字複製品。
所謂「2025計劃」的核心是,對內,美國保守派要發動一場針對自由派的全面「文化戰爭」,打擊涉及LGBTQ的各種「政治正確」,回歸傳統的、保守派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並且大規模改組美國政府部門,確保美國政府各級官僚體系能夠嚴格執行特朗普的意志。尤其是涉華部分,充斥著對中國政治制度、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深深的偏見、敵意甚至是仇恨,鼓吹在經濟、教育和文化等各領域跟中國「全面脫鈎」。
根據《華盛頓郵報》的分析,該指導意見其中的幾段內容與傳統基金會去年的報告極其相似,有些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傳統基金會那份報告的合著者之一亞歷山大·韋萊斯-格林(Alexander Velez - Green)如今正在五角大樓擔任高級政策官員。
傳統基金會去年8月發佈的那份報告建議,五角大樓應優先考慮三個核心問題:阻止台灣「遭入侵」、本土防禦以及增加盟友與合作夥伴的防務責任——這些都與赫格塞思的指導意見如出一轍。
上述國會助手說,國會山的工作人員很容易看出這份文件受到了傳統基金庫的影響。
傳統基金會沒有回覆置評請求。
中方嚴正回應美方「中國威脅」劇本
特朗普。AP圖片
特朗普「二進宮」僅兩個多月,已頻頻在中美關係上製造事端。當地時間3月25日,美國情報機構再度炮製出一份涉華報告,大肆渲染所謂「中國是美國面臨的最大軍事和網絡威脅」。
報告炒作稱,中國大陸在高超音速武器、網絡戰、人工智能(AI)及核武庫等方面能力不斷提升,目標是到2030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AI領導者,在奪取台灣和威懾美國軍事干預方面,可能正取得「穩步但並不均衡的進展」。
3月25日,多名美情報機構高官出席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聽證會。AP圖片
在報告發佈後的聽證會上,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在聽證會上稱,中國是美國「最有能力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軍方正在部署先進的能力,包括高超音速武器、隱形飛機、先進潛艇、更強大的太空和網絡戰資產,以及更大的核武器庫」。
對於美方老調重彈炒作所謂「中國威脅」,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駁斥稱,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誇大中國的威脅,以此作為維持美國軍事霸權的藉口。
劉鵬宇強調:「中國決心成為世界和平、穩定和進步的力量,也決心捍衛我們的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