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哈爾濱,頂流城市再出發

博客文章

哈爾濱,頂流城市再出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哈爾濱,頂流城市再出發

2024年05月27日 17:05 最後更新:17:09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今年初以來,黑龍江哈爾濱這座城市在互聯網平台上聲勢高漲。

本月中,俄羅斯總統普京到訪哈爾濱,為中俄兩國的友誼故事寫下新的篇章。

今時今日重新思考哈爾濱的城市定位和戰略價值,可謂正當其時。

馬克斯·韋伯曾經從經濟的立場出發,將城市劃分為「商人城市」、「生產城市」以及「消費城市」。

哈爾濱就在經歷這樣的轉變。

一、中東鐵路聯結蘇聯援華,從「商人城市」到「生產城市」

早在公元1114年,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定都金上京,位置就在今天的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然而,歷經明代废弃,清朝封禁,金代的文明传承停留在了文物古蹟中。

有著豐富的農礦產品和獨特自然風貌的黑龍江是從歐亞大陸進入中國的重要通道。

1896年,看中這一戰略價值的沙俄,從清政府手中取得中東鐵路的修築權。

也正是由於此鐵路及其後續鐵路工程的建設,滿洲里、綏芬河、哈爾濱、長春、鞍山、大連等城市,在19世紀末陸續發展成為典型的「商人城市」。

俄國、德國、日本僑民在這一時期來到哈爾濱,為其城市文化的塑造帶來了異域的風情。

有學者統計,到二戰結束前,一共有16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過領事館,開辦有33家外國銀行,整個中國東北地區的經濟實力也僅次於美、英、德,居世界第四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哈爾濱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重工業基地。

「一五計劃」期間,有13項蘇聯援華重點工程落戶於哈爾濱,形成了哈爾濱市以重工業為重心的工業經濟結構。也逐步從「商人城市」轉變為「生產城市」。

二、冰雪文化點綴北國風光,「消費城市」的塑造取得成效

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將於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黑龍江哈爾濱舉辦,這是中國舉辦的又一重大綜合性國際冰雪盛會。

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分別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省級行政區和省會城市,冰雪文化歷史悠久。

上世紀二十年代,哈爾濱市玉泉鎮的北極滑雪場成為現代滑雪運動在中國的「登陸地」。

九十年代,中國第一個面向大眾開放的大型現代度假滑雪場——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也是在哈爾濱誕生,並正式翻開了中國滑雪產業的新篇章。

2022年北京冬奧會又為冰雪文化做了一次很好的推廣,加快了其由東北延伸到華北、西北。

特別是在冬奧會上,黑龍江省的奧運健兒成績突出,樹立了黑龍江省作為冰雪運動大省的形象,哈爾濱因此獲頒「奧運冠軍之城」獎杯,促使更多的人愛上冰雪。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言的「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所言非虛。

從冰雪產業的角度看,黑龍江哈爾濱有著比中國其他任何地區更多的北國風光、美食和娛樂項目供遊客選擇。

在今年年初的冰雪季,哈爾濱就曾推出百餘項冰雪活動,創造出了龐大的市場新需求。

哈爾濱當前擁有冰雪產業相關企業641家,形成了冰雪場地裝備和道路清雪設備兩大裝備生產體系。

為冰雪運動裝備製造、特色冰雪文化產品製造等行業提供了發展平台。

隨著哈爾濱再次成功申辦2025第九屆亞冬會,冰雪產業、冰雪運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爾濱旅遊熱」形成疊加效應。

三、普京願共享北極航線,中國東北的戰略價值正直線上升

在普京為期2天的訪華行程中,中俄政府發佈了一份新的聯合聲明,其中有關北極航線建設、黑瞎子島開發以及圖們江入海口的表態,都反映出了西方陣營在俄歐之間落下新「鐵幕」後,俄羅斯政府對於加速推進「向東看」戰略的決心。

過去十年,俄羅斯與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對接歐亞經濟聯盟的框架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過去俄羅斯東部基礎設施不足的缺陷。

特別是近年來,北極部分海域可通航時間逐步增加,合理開發利用北極航線更是成為熱點。

與傳統航線比較,北極航線明顯縮短航程,航運企業節約了經營成本,同時減少碳排放,還可以避開航經海盜高風險區域的亞丁灣海域、東南亞地區海域。

中俄共建共享北極航線,將為中國領導全球經貿網絡帶來新的幫助。

作為毗鄰地區的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直接享受到了中俄戰略合作帶來的紅利。

同江大橋、黑龍江大橋、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等標誌性工程和口岸改造,疊加當下「北極航線」、黑瞎子島以及圖們江入海口的共同開發,將極大提升東北-遠東-歐洲人員和物資跨境配置的便利程度,包括哈爾濱、大連在內整個中國東北的戰略價值正直線上升。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施政的“改變”與“改革”

2024年10月21日 15:35 最後更新:15:43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上周,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篇幅較長,既有推動這個城市面向國際的宏偉構想,也有對劏房設定8平方米的最低標準。

其中有不少新亮點,包括:打造香港成國際黃金交易市場、國際醫療創新樞紐,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設海運港口發展局推動高增值海運,設百億基金推動創科產業等。

大家最期望“改革”,都想從中尋找各自想像的“改革”藍圖。

我仔細閱讀了全文,的確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想法,但不少仍屬於“改變”的措施。

無論如何,“變”總比不變要進步。

“改革”一詞,對於內地人耳熟能詳;對於凡事講法的香港,的確需要仔細斟詳。

日前,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變”的說法,有更具體的表述,即“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換言之,要改革,先厘清有哪些需要改,要精准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評估,改革會帶來哪些影響,以科學、穩步、有序地推進;要擔當,面對當前存在的阻力,主動地推動社會踏上改革之路。

改革是為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香港面臨經濟轉型,創科必定扮演著重要角色。

施政報告在創科方向著墨不少,已宣佈以100億元設立“創科產業引導基金”,以公幣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新興及未來產業。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指,相關政策屬“重大思路變化”。

或許這也是政府決心“改革”的一個標誌,目的是吸引更多社會資本與政府一同投資“具戰略意義的策略發展產業”,期望透過母基金未來5至10年內“彙聚過千億元資金”,投入香港創科產業。

香港的幾所大學在世界排名較前,科研力量雄厚,但長期擱置於金字塔中,未有釋放這股科研能量轉化為先進產業,面對香港未來5至10年的經濟轉型關鍵期,政府將“資金”用於在未來的產業發展上,發揮“打通最後一公里”的關鍵作用十分重要。

當然,政府反復強調,這只是一隻母基金,創科過程不能單靠政府投入,未來會按不同產業板塊設若幹個子基金,並要吸引市場上的專業投資經紀人參與子基金運作,再透過他們運作及籌措資金,包括投資具體項目,將“杠杆效應”進一步放大。

設立“引導基金”,內地、新加坡、美國及瑞士等地已有先例。

據政府掌握,截至去年內地共有2086個政府引導基金,初期引導資金規模為12.19億元人民幣,政府樂觀預計可“撬動”數十倍市場資金。

若這一案例在香港複製成功,將可為創科注入新動力。

搞創科,資金固然重要,但人才是成功的關鍵。

施政報告稱,要讓頂尖人才來港,關鍵在香港要提供舞臺讓他們充分發揮。

相關局長表示,政府正建立生命健康研發院,各校正準備計畫書,其中重要指標為是否吸引到世界頂尖人才。

創科局亦將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設“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畫”,冀助大學在全球招收最好的人才。
這份決心,是令人鼓舞的。

資金、人才想通了,下一步就是創科平台。

特首李家超用了不少篇幅,就如何規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加快深圳河兩岸兩個科技園區的協同發展提出不少落實措施。

按照港深兩地政府的規劃,未來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占地87.7公頃,分兩期發展,將專注發展六大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新能源、新材料、微電子及機械人。

香港實施“一國兩制”,與深圳必然有差異,這種差異對於兩個園區內的公司及研究機構會構成何種約束及障礙,特區政府與內地正商討創新邊境管理方式。

據聞,或會採取“白名單制”,容許兩個科技園區的特定工作人員經登記後,即可透過人面識別或電子卡等方式,自由進出兩個科技園區。

除了人員流動,也將與內地加快採取措施拆牆鬆綁,促進物資、資金及資訊過河流通。如何儘快可以起動,仍需要兩地政府加把勁。

李家超和他的管治團隊對振興經濟、推動創科、改善民生的決心及努力,尤其是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在金融科技和航空樞紐展現的規劃等,市民是肯定的。

在治理層面,政府又成立若干跨部門工作小組,雖有點架床疊屋的官僚做法,可能因為改革之路不易行,需要集中力量處理複雜的社會問題,但效率如何?政府需要不斷檢討。

不可否認,施政報告除了立志要加快香港以創科帶動經濟轉型的決心,我們也看到政府著眼解決長期困擾市民的住房問題,兼顧了各方利益和需求,四平八穩。

下一步,需要的是政府精准佈局,確保提出的措施可行、可見成效、可惠及市民福祉。

這才是從“改變”到“改革”,再由“改革”轉化為社會進步的“改變”之目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