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沙羅洞保育專家小組召開首次會議 討論提升當地生態

社會事

沙羅洞保育專家小組召開首次會議 討論提升當地生態
社會事

社會事

沙羅洞保育專家小組召開首次會議 討論提升當地生態

2024年06月14日 19:57 最後更新:20:17

沙羅洞保育專家小組召開首次會議,重點討論保育沙羅洞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首要工作。

沙羅洞保育專家小組召開首次會議,重點討論保育沙羅洞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首要工作。 政府新聞處圖片

沙羅洞保育專家小組召開首次會議,重點討論保育沙羅洞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首要工作。 政府新聞處圖片

專家小組重點討論為維持及提升沙羅洞豐饒生態所須推行的首要工作,包括透過研究改善水文修復重點濕地生境及進行更全面的環境及生態基線調查。

專家小組重點討論為維持及提升沙羅洞豐饒生態所須推行的首要工作。 鄉郊保育 Countryside Conservation HK FB

專家小組重點討論為維持及提升沙羅洞豐饒生態所須推行的首要工作。 鄉郊保育 Countryside Conservation HK FB

專家小組認為,相關措施有利加強沙羅洞的生物多樣性。專家小組召集人林健枝表示,沙羅洞有極高生態價值,認為要維持沙羅洞的淡水濕地生態,必須有積極的保育措施,將全力協助政府制訂和落實保育沙羅洞的長遠保育策略。

往下看更多文章

《香港志.自然》講座邀專家學者分析本港環保趨勢 籲環保與發展雙贏

2024年07月22日 21:34 最後更新:22:18

香港地方志中心與中華書局再度攜手合辦的2024書展主題講座——「《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22日下午順利舉行。講座由《香港志.自然》「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卷其中三位作者:香港大學客席教授、前環保署副署長、IESG Technologies Ltd 聯合創辦人區偉光教授、香港大學客席教授、香港濕地保育協會創辦人劉惠寧,以及長春社總監蘇國賢擔任主講嘉賓,分別以退休政府官員及民間團體的視角,分析香港環境保育的歷史、現況及趨勢。講座吸引110名左右公眾及媒體參與。

主題講座由《香港志》自然部類《建置與地區概況》三位參與《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卷的作者區偉光、劉惠寧、蘇國賢擔任主講嘉賓,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及對談;中心助理編輯主任李慶餘主持。

主題講座由《香港志》自然部類《建置與地區概況》三位參與《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卷的作者區偉光、劉惠寧、蘇國賢擔任主講嘉賓,分別發表主題演講及對談;中心助理編輯主任李慶餘主持。

《香港志.自然》:全景式自然歷史專著

本次講座圍繞香港地方志中心2023年底推出的《香港志.自然》內容而展開。該系列志書約140萬字,合共五卷,分別為:建置與地區概況、人口、自然環境、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香港志.自然》由全港67位專家學者參與編撰及擔任評審,以全景方式記錄從古至今香港地理與環境的發展和演變,可謂香港自然歷史的百科全書。《香港志.自然》引證香港與國家在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方面的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極具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左起)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編輯黎耀強、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 (營運) 張梨珊、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周建華、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劉蜀永、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講者蘇國賢、講者區偉光、講者劉惠寧、香港地方志中心推廣委員會委員紀文鳳、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輯部總監孫文彬、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香港地方志中心助理總編輯羅家輝。

(左起)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編輯黎耀強、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 (營運) 張梨珊、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總編輯周建華、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劉蜀永、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講者蘇國賢、講者區偉光、講者劉惠寧、香港地方志中心推廣委員會委員紀文鳳、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輯部總監孫文彬、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香港地方志中心助理總編輯羅家輝。

一眾嘉賓前來聆聽《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講座。

一眾嘉賓前來聆聽《香港志・自然》「自然環境保育在香港」講座。

三位權威學者回顧香港環保歷史

區偉光的演講主題為「香港環境政策的演變:從洗太平地及寂靜的春天說起」。區偉光分享在國際的環保大環境下香港環境政策的誕生和演變,以及環保架構的形成。由70、80年代汚染的歲月,到環境逐步改善,藍天及維港渡海泳再現的歷程,區偉光認為「預防勝於治療」。他分享了天水圍新市鎮及香港國際濕地公園、古洞新市鎮及塱原自然保育公園、新機埸及跨境鐵路與海岸公園及濕地保護區相互促進的案例,呼籲「環保與發展雙贏思維,共同締造充滿生氣的春天」。

區偉光的演講主題為「香港環境政策的演變:從洗太平地及寂靜的春天說起」。

區偉光的演講主題為「香港環境政策的演變:從洗太平地及寂靜的春天說起」。

劉惠寧以「香港自然保育的今昔與成效」為主題。他首先提出,香港的生物多樣性具全球重要性;並分析香港從「荒岩」變成生物多樣性熱點的三大原因:大自然自愈能力、物理環境因素,及多年的保育工作。他介紹保育工作的相關法例及行動計劃,以及平衡發展與保育的機遇與挑戰。劉惠寧倡議:「制定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包括建立補償機制、修復多功能濕地、恢復森林等,從而為大自然、氣候和人類提供共贏的解決方案。」

劉惠寧的演講主題為「香港自然保育的今昔與成效」。

劉惠寧的演講主題為「香港自然保育的今昔與成效」。

蘇國賢主講「香港植林歷史」。據考古證據顯示,一萬年前香港曾是茂密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而自從人類文明伊始,原始森林即遭到破壞。如今,香港三分之一的野生樹種稀有或面臨滅絕。蘇國賢回顧了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及戰後的植林工作,並透過天然次生林與植林的對比,指出「植林的生物多樣性低,而且不利天然演替,最終面臨消失」。他建議選擇合適的樹種以增加多樣性及穩定性。

蘇國賢的演講主題為「香港植林歷史」。

蘇國賢的演講主題為「香港植林歷史」。

在對談環節,三位講者分享了對環保事業官民合作的看法和經驗。區偉光認為應發揮機動效應轉危為機;劉惠寧呼籲政府制定環保政策時應與不同界別共同商討;而蘇國賢則指出政府與環保團體並非對立關係,雙方的共同目標是協調配合,將香港建設得更好。

李慶餘擔任主持,介紹《香港志・自然》最新出版三卷:「自然環境」「自然資源與生態」及「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李慶餘擔任主持,介紹《香港志・自然》最新出版三卷:「自然環境」「自然資源與生態」及「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三位講者獲頒香港貿易發展局代表贈送的紀念品,並與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劉蜀永(右二)及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輯部總監孫文彬(左一)合影留念。

三位講者獲頒香港貿易發展局代表贈送的紀念品,並與香港地方志中心副總編輯劉蜀永(右二)及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輯部總監孫文彬(左一)合影留念。

講座吸引110名左右公眾及媒體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講座吸引110名左右公眾及媒體參與,現場座無虛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