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美領館政治部主管 見黃之鋒、羅冠聰惹關注

博客文章

美領館政治部主管 見黃之鋒、羅冠聰惹關注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美領館政治部主管 見黃之鋒、羅冠聰惹關注

2019年08月07日 22:15 最後更新:22:32

修訂《逃犯條例》觸發的連串示威及暴力行為,有指是有外國勢力插手參與。在此敏感時刻,有讀者提供的一張照片,發現香港眾志的黃之鋒及羅冠聰與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政治部主管(Political Unit Chief) Julie Eadeh會面,此時此刻見面更令人關注。

美駐港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右二女士)和黃之鋒(左二)、羅冠聰(左三)見面。照片由讀者提供。

美駐港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右二女士)和黃之鋒(左二)、羅冠聰(左三)見面。照片由讀者提供。

該照片攝於金鐘萬豪酒店,在昨日下午5:30左右,見到 Julie Eadeh與兩名穿黑衣的黃之鋒及羅冠聰會面。本網記者曾致電Julie Eadeh查詢,問及她是否有跟兩位香港眾志的成員會面時,她表示會找公關回覆。

翻查香港特區政府網頁,Julie Eadeh 是領事,在官方的臉書,寫的職銜則為政治部主管。美總領事館發言人回應時,並無確認誰跟黃羅會面,只是說美國政府代表經常會與香港及澳門不同界別廣泛的人士接觸,就正如當日的會面一樣,美國外交官員也會與建制派和泛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會面,也會跟美國的商界和使團見面。

美駐港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右二女士)和黃之鋒(左二)、羅冠聰(左三)見面。照片由讀者提供。

美駐港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右二女士)和黃之鋒(左二)、羅冠聰(左三)見面。照片由讀者提供。

出席會面的羅冠聰回覆時表示,當日是與美國國會助理會面,作互相交流意見之用,而會面之前,美方也有見建制派及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再追問有否該名助理名片,以了解其姓名及職銜時,羅冠聰則沒有再回應。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在2018年的面書專頁內,有駐港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的相片。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在2018年的面書專頁內,有駐港政治部主管Julie Eadeh的相片。

而同樣有出席的黃之鋒則說,當日是與美國領事會面,似乎與羅所言與美國會助理會面有出入,但據美總領事館回覆,統稱為外交官也未嘗不可。

黃之鋒自行在其臉面專頁出帖自爆。

黃之鋒自行在其臉面專頁出帖自爆。

在記者查詢之時,黃之鋒自行在其臉面專頁出帖自爆:「會面內容,就是談論《香港人權民主法》的立法進程,亦促請美國停止出口催淚彈和橡膠子彈予香港警察。同時地,當日我們與美國領事會面,是安排在他們到訪立法會,與建制派及民主派的立法會議員會面以後。」

黃之鋒續說,過去曾到訪華盛頓,直接跟美國議員交流,羅冠聰在今年五月更曾與美國國務卿會面;對比之下,現在於香港跟駐港領事交流,根本沒有甚麼特別。

另一方面,被問及美國政府在香港示威和暴亂活動扮演的角色時,美總領館發言人回應:「我們譴責暴力,促請各方保持克制,但堅定不移支持香港言論及和平集會的自由。在香港持續的示威當中,反映港人的情緒及廣泛關注香港自治受到侵蝕。實在難以相信有過百萬市民會被操控,以爭取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

早前美國國務院官員督促港府尊重言論和集會自由,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時表示,事件跟言論和集會自由沒有任何的關係,目前發展的事態絕不是什麼言論和集會自由的問題,而是極端違法暴力行為的問題,不僅直接衝擊了香港的法治根基,違反了《基本法》和香港本地的法律,嚴重挑戰了一國兩制的底線。華春瑩曾警告美國,中國絕不會容忍任何外國勢力插手香港事務,奉勸美國趁早收回他們在香港伸出的黑手。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接受報章專訪,指本港仍然面對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威脅。在談及「軟對抗」時,鄧炳強點名指考評局前歷史科科目經理、《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及被國安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作出挑撥和分化。

鄧炳強指,軟對抗者利用看似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分化社會,企圖令市民憎恨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例如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參加交流活動期間輕生後,楊穎宇就作出挑撥,誣蔑事件是國家逼香港學生前往內地交流而導致。

鄧並指出,楊於2020年在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擬定了一條涉及日本侵華的題目,明顯是反中、辱華、媚日,本質是企圖危害國家安全,「他已經『走佬』去了英國,利用不同機會進行煽動。」

翻查資料,有關試題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當時教育局曾批評試題「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考評局其後決定取消有關試題。

楊穎宇2021年1月聲稱「受巨大政治壓力辭職」,質疑有人因政治需要曲解題目。考評局其後發聲明反駁,強調從沒施壓或指示楊請辭。

楊辭職後,轉去《蘋果日報》開頻道介紹香港史,《蘋果》執笠後舉家離港前往英國,當時佢接受《立場新聞》採訪,形容「走得很急」、「好似著草咁」,抵埗後才通知母親。

被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和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同樣被鄧炳強點名。鄧指出,兩人均以同樣方式進行分化。

高人話,「軟對抗」每日都在發生,尤其係一眾走佬外國的KOL,自恃身處海外,就成為搞「軟對抗」、煽動分化的主攻手。正如鄧局長提醒,市民要慎思明辨甚麼是真實情況,甚麼是別人煽動。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