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即位第二年,遷都雒邑,史稱「東周」,而《東周列國志》這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正正涵蓋了東周時代,由春秋、戰國,到秦統一全國的這段歷史。
周平王 (網上圖片)
《東周列國志》的最初版本,由明朝的余邵魚所撰,名為《列國志傳》。全書共8卷226則,約28萬字。故事始於周武王伐紂建立西周,一直至秦併六國為止。當中包含春秋五霸、吳越之爭以及戰國七雄許多著名的歷史故事,但內容很多都是來自民間傳說故事,有不少內容為虛構。
書中描寫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亡盛衰,批判那些腐朽殘暴、驕奢淫佚的統治者,如周幽王、齊襄公、陳靈公、宋康王等;對改變政治、促進社會發展的開明君主和官吏,如齊桓公和管仲、魏文侯和西門豹、秦孝公和商鞅等,則予以肯定和讚揚。
戰國時代很多故事都膾炙人口。(網上圖片)
由於明代開啟士庶閱讀通俗小說的龐大需求,帶動民間書坊的運作。明朝末年,馮夢龍於是在《列國志傳》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形成了《新列國志》一書,共108回,增至70餘萬字。他刪除了舊本《列國志傳》中明顯不符合史實的故事傳說,並依據《左傳》、《史記》等書,增添了不少重要內容。另外,他又刪去了武王伐紂到西周衰亡這部分內容,集中寫春秋、戰國,即東周的歷史。
網上圖片
清代乾隆年間,蔡元放對《新列國志》略加修訂潤色,並加入大量的評語及一些夾注,改名為《東周列國志》,共27卷108回。成為了近200年來最流行的版本。
「屠龍之技」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莊子・列御寇》,典籍有言:「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古時候,有一個叫朱泙漫的人。因為他家中富有,且自小聰明伶俐,所以他學甚麼家裡都表示支持。他為了學成一身本領,便決定把家產賣光。等湊足千金後,就打算周遊列國,尋師學藝去。
他最先接觸的便是聖人之書,即學習治國安邦之道。只是他很快就了解到世上政治家多如繁星,善於治國的賢能者也不計其數,如商朝的傅說、周朝的太公望,以及春秋時期的管仲,所以他很快就放棄了這條習賢之路,畢竟他渴望的是一套獨一無二的本領。
稍後,朱泙漫對行兵布陣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到老師家中學習《孫子兵法》和《司馬兵法》。在打開兵書之際,他突然抬頭問:「老師,除了您讀懂《孫子兵法》和《司馬兵法》外,還有別的人掌握它嗎?」聽過他的問題,老師也不禁笑着說:「我國軍事家這麼多,會兵法的又怎會只有我一人呢?」朱浮漫一聽,便覺得索然無味。把書合上後,他擺擺手道:「既然這樣,我再學也沒甚麼用了。」然後轉身離開了老師的家。
網上圖片
不久,朱泙漫從眾人的口中得知一位名叫支離益的奇人。聽聞這個人居於深山之中,屠龍之技精湛無比,讓人見之不忘。只是此人居無定所,就算找到了,也不輕易收徒。朱泙漫一想到自己要是把屠龍之法給學會,肯定就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了。因此哪怕歷盡千辛萬苦,他也要找到這位屠龍大師。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他翻山越嶺後,終於找到了支離益的住所。不巧的是,支離益出門遠遊,朱泙漫也只好暫住在附近一間草屋中。然而,支離益根本沒有出門,他只是想考驗一下朱泙漫的決心。現在見他誠意滿滿,便決定收他為徒。朱泙漫學習認真,不消三年就學會了屠龍之技。
網上圖片
朱泙漫學有所成,便起程回家。別人問他學了甚麼本領,他便滔滔不絕的向別人講解怎樣可以按住龍的頭,怎樣從龍頸上用刀……他講得眉飛色舞,卻沒想到聽的人都在笑他:「說了這麼久,你見過龍嗎?現在哪裡有龍給你動刀呢?」 朱泙漫一臉惘然,回答不上來。旁人都輕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學習需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朱泙漫這才恍然大悟,他驚覺原來世界上根本沒有龍這種生物。那麼就算他之前花費巨資、煞費苦心,也沒有用大展拳腳的機會,所以他不禁失意難過起來。
龍是傳說中虛構的生物,在後來龍就變成了帝王的象徵,所以在皇帝的衣服上都可以找到龍的標記。(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屠龍之技」這個成語,原意是指宰殺蛟龍的技能,在指則用來比喻技術雖高,卻無實用,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