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與班農在遊艇上共同生活36天的郭文貴 如今捲入調查旋渦中

博客文章

與班農在遊艇上共同生活36天的郭文貴   如今捲入調查旋渦中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與班農在遊艇上共同生活36天的郭文貴 如今捲入調查旋渦中

2020年08月21日 14:53 最後更新:08月23日 10:11

白宮前政治顧問班農(Stephen Bannon)於周四(8月20日)遭美國逮捕。班農和另外三人,在發起用於修築美國南部邊境牆的「我們築牆」(We Build The Wall)項目網絡籌款活動中,涉嫌將數十萬民眾的捐款用於個人支出。

班農。

班農。

班農發起的「我們築牆」項目,計畫籌款2500萬美元。起訴書中顯示:班農許諾會把籌集到的所有資金用於「我們築牆」項目,但班農的實際行為,卻與他在籌款網頁上的承諾前後不一。偽造的收據、虛假的供應商合同以及其他欺騙方式,都暴露出他的詐騙行為。

班農曾擔任特朗普競選團隊負責人,被認為是特朗普2016年勝選的主要功臣之一。特朗普當選總統後,班農出任白宮首席戰略師、總統高級顧問,但2017年8月被特朗普解職。離開白宮後,班農曾重掌美國右翼網絡媒體《布萊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 Network)。

特朗普周四在白宮回應此事,他表示:「我感到很遺憾。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和班農打交道了。這對班農來說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他補充道:「我不喜歡那個項目。我認為那是為了炫耀。」

流亡美國的中國商人郭文貴一直炫耀與班農的關係,如今班農出事,也連累了郭文貴。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與班農和郭文貴有關聯的一家媒體公司(GTV Media Group)今年春天通過私募融資3億多美元,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目前正針對該媒體公司的集資手段是否觸犯證券交易法展開調查,紐約州檢察官也在追查此案。

反共的流亡富豪郭文貴,近年來經常與曾在特朗普政府任職的班農打關係,目的是吹噓他對特朗普政府有影響力。

班農經常在郭文貴的直播對中國當局嚴詞抨擊,並呼籲中國人民推翻中共。郭文貴近日直播表示,他會選擇與班農組成搭檔的原因,正是因為班農對「滅共」有堅定的信仰。

郭文貴炫耀和班農在遊艇上共同生活。

郭文貴炫耀和班農在遊艇上共同生活。

郭文貴在7月25日還在直播上透露,他最近和班農在自己的豪華遊艇上已共同生活36天,而班農遲遲無法減肥的原因,正是因為「食量驚人」。

郭文貴在直播還透露,近期有許多重要人士叫他與班農切割,不要再跟班農合作,1名剛退出美國總統大選的美國政界人士,近日派出代表向他勸告「班農這個人不好,在美國多少人只要一說班農,大家都恨得慌,你跟他站在一起,那不行」。不過郭文貴強調,班農是唯一能讓中共、中國國家副主席王歧山恐懼的美國人,故他拒絕了上述人士的勸告。

其實郭文貴相信班農是可有直通美國天庭的人。郭文貴形容,班農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美國司法部長巴爾、4分之1的美國國會議員都是「親兄弟」關係,「為什麼?班農是愛爾蘭人、天主教徒、共和黨人,他1個電話打過去,他跟誰都敢喊!咱能找誰去?我可真不敢跟人家喊」。

去年6月香港反修例期間,郭文貴在直播中和本土派梁頌恆對話,郭文貴話班農會聯繫美國官員搞香港 。

去年6月香港反修例期間,郭文貴在直播中和本土派梁頌恆對話,郭文貴話班農會聯繫美國官員搞香港 。

不過如今班農被捕,郭文貴都受牽連了。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作為全球第六大半導體出口國,馬來西亞如今被推上了中美經貿科技博弈的前線。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馬來西亞正面臨來自美國的壓力,要求其加強對半導體行業的監管,以阻止對人工智能(AI)發展至關重要的芯片流入中國。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長扎夫爾(Zafrul Aziz)受訪時透露,美國要求馬來西亞密切監控高端英偉達芯片的流向。美方懷疑,這些芯片最終可能通過馬來西亞輾轉進入中國,違反美國的出口管制規定。

扎夫爾表示,馬來西亞蓬勃發展的數據中心產業高度依賴英偉達芯片,為此,他已與數字部部長哥賓星(Gobind Singh Deo)組建特別工作組,強化行業監管。「美國希望我們確保每一批運來的英偉達芯片最終進入預定數據中心,而不是被轉運到其他地方。」他說。

扎夫爾

扎夫爾

美國對先進半導體實施出口管制的背景,是妄圖阻礙中國在下一代技術領域的發展。今年初,拜登政府即將卸任前出台新規,為AI數據中心芯片設立三級許可制度,試圖封堵中國企業通過第三國獲取芯片的漏洞。然而,供應鏈的全球化特性讓追蹤芯片流向變得異常複雜。扎夫爾坦言:「從芯片製造商到分銷商,每個環節都需負責,但執行起來遠比聽起來困難。」

這場爭端的導火索之一,是近期新加坡破獲的一起涉案金額高達3.9億美元的欺詐案。三名男子被指控通過馬來西亞向中國「非法」出售含英偉達芯片的伺服器,引發了對東南亞地區「芯片黑市」的警惕。英偉達新加坡辦事處貢獻了其全球近四分之一的銷售額,這讓美國懷疑部分芯片可能輾轉流入中國。早前新加坡警方突襲22處地點,逮捕9人,其中3人被起訴,涉案伺服器包括戴爾和超微的產品。新加坡已請求美國和馬來西亞協助調查。

扎夫爾回應稱,雖然美方認為芯片經馬來西亞流入中國,但目前調查尚未發現這些芯片抵達相關數據中心。他強調,美國也在逼迫本國企業確保芯片送達正確地點,這是整個鏈條的共同挑戰。

馬來西亞近年迅速崛起為數據中心熱點,特別是在南部柔佛州。過去一年半,英偉達、微軟和字節跳動等巨頭在當地投資超250億美元。今年1月,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簽署協議,打造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進一步鞏固其科技樞紐地位。自20世紀70年代起,馬來西亞便憑藉廉價勞動力、英語人口優勢及穩定政局,吸引英特爾等企業入駐,如今美國23%的芯片產自這裡。

AP圖片

AP圖片

與此同時,美國的對華政策愈發強硬。本月中,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公開要求企業及盟友配合,阻止中國獲取美國芯片,並無端指責中國AI公司DeepSeek「不當使用」美國芯片。他揚言將出口管制納入貿易協定,試圖通過長臂管轄壓迫他國順從美國意願。中方多次譴責美方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指其霸凌行為損害全球企業利益,破壞國際經貿秩序。

簡單總結,隨著AI時代的到來,供應鏈的每一環都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而在這場中美芯片大戰中,馬來西亞既是關鍵玩家,又是被動棋子。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