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海空兵力自9月18日起在台灣海峽軍演,牽動著台灣的敏感神經,令島內高度緊張。據台灣媒體報道,近日進入台灣海峽空域巡航的解放軍軍機為殲-10、殲-11、殲-16等型號,殲-16戰鬥機還對台軍經國號進行「包夾」。大家很關心,這次兩岸戰機短兵相接,力量如何對比?

解放軍殲-16戰機編隊訓練資料圖。
據台灣媒體19日報道,台防務部門19日表示,當天上午,解放軍多型戰機進入台灣當局所謂「防空識別區」,具體包括2架殲-10戰鬥機、2架殲-11戰鬥機、12架殲-16戰鬥機、2架轟-6轟炸機及1架運-8反潛機。
1天之前在9月18日,進入台灣當局所謂的「防空識別區」的大陸戰機就包括4架殲-10戰機、4架殲-11戰機和部分殲-16戰機,越過了所謂的「海峽中線」。
如果台灣方面報道屬實,那麼解放軍的主力「3代」及「3代改進型」戰機今次均用於台海軍演。
解放軍殲-10戰機包括基本型殲-10、殲-10A/B/C/S等型號。殲-11戰機則包括殲-11、殲-11B、殲-11BS等型號。台軍媒體泛泛而談話到台灣海峽的是殲-10和殲-11戰機,很可能是因為未能分辨出具體型號。這兩個系列戰鬥機中,初期型號和後期型號儘管外形差別不大,但性能差距比較大,後期型號均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加裝更先進的機載武器,屬於3代半,比前期先進半代。而殲-16則算是3代半中最高端的重型戰鬥機型號。
這3個型號系列是解放軍的主力殲擊機,派出它們進入台海屬於正常之舉。解放軍既可以派出高低搭配,也就是用殲-16配合殲-10和殲-11的早期型號,也可以強強結合,出動殲-10和殲-11的後期型號與殲-16配合。
據分析,不同型號飛機很可能隸屬不同的作戰單位,這說明這幾次巡航都是多單位的協同作戰。這也說明解放軍不同型號戰鬥機之間能夠有效組網,協同作戰。另外,不同戰鬥機的平台性能、用途、火控雷達性能各有不同,可以充分發揮不同機型的優勢。
此外,不排除有預警機進行空情保障的可能。地面雷達網雖然足以覆蓋海峽的中高空空域,但對低空、超低空目標,還是由預警機進行探測,效率比較高。由於預警機探測距離遠,也就沒有必要前出到海峽內了。至於為什麼殲-20戰機沒有出現在海峽上空,有評論話:「你怎麼知道沒有去呢?去了你也看不到啊!」
殲-16「摩擦」經國號,是當日的好戲。
根據台灣媒體的描述,在上述所有機型中,殲-16戰機表現突出,讓台灣空軍前去攔截的IDF經國號戰鬥機無可奈何。殲-16幾乎是把IDF戰鬥機「按到地上摩擦」。
台媒20日報道稱,19日台軍的2架IDF戰機在執行驅離任務時,遭到解放軍6架殲-16戰機「包夾」。IDF戰鬥機是台灣在美國的技術援助下發展的一種輕型3代機,服役至今已有超過20年時間,各項技術均已落後。它的起飛重量在3代機中屬於最小的類別。反觀殲-16屬於高端、重型3代半戰機。兩者對壘,就如同重量級拳王打蠅量級拳擊選手,一個重拳就可以將其KO。

IDF經國號戰機只是3代機中的落後型號。(中央社圖片)
此外,殲-16戰機屬於多用途戰鬥機,可利用強大的電子戰裝備、反輻射導彈和防區外發射導彈對付台灣的地空導彈系統。中時電子報報道稱,也許殲-16不如殲-20戰機先進,但將成為解放軍空軍作戰以及對付台灣,或嚇阻美國軍事介入的關鍵利器。報道稱,軍事觀察家說,根據軍演中的戰機序號來判斷,已有更多殲-16戰機服役。這證明,解放軍空軍正默默擴大它的列裝數量。這款多用途戰機能攜帶大陸自制的各式武器,如反艦導彈、空對空導彈、衛星制導炸彈,巡航導彈與電子干擾發射機等。它既能用來執行空對空,也能用來執行空對地任務。
美國偵察機「隔岸觀火」?
解放軍與台軍戰機在海峽鬥法的同時,美國偵察機似乎也在「隔岸觀火」。據台灣親綠媒體《自由時報》報道,解放軍戰機在20日上午6時53分進入台灣西南空域。而美軍EP-3則在清晨5時許進入該空域巡航,上午11時離開,E-8C上午約8時也加入該區域巡察中。而美機出現在台灣島附近,也引發美軍偵察機會否借兩岸戰機鬥法之際,獲取解放軍軍機電子信號的擔憂。
有分析認為,相對於戰機攔截伴飛甚至是「包夾」這種明面上的對抗、鬥爭,看不見的電磁鬥爭可能才是最有技術含量的部分。前段時間的行動中,台地空導彈的火控雷達開機進行跟蹤鎖定,當時就有台灣專家分析認為,台軍啓用地空導彈制導雷達進行跟蹤鎖定,就已經先失一局,因為容易洩露己方的雷達參數。那麼,解放軍戰機的雷達、通信參數會不會被美國電子偵察機「偷走」呢?
分析人士認為,從各國執行這類任務來看,非必要,火控雷達均不開機,通常可以通過數據鏈接收雷達情報網獲取信息。而雷達情報網中的雷達通常使用值班頻率,其參數的敏感性沒有那麼高。即便需要戰鬥機火控雷達開機鎖定目標,現在的很多雷達使用先進技術,也不易被偵測到。比如,現在各國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普遍使用非常寬的工作帶寬和多樣化的工作模式,只暴露一兩個頻率點和有限工作模式,並不妨礙戰時的反干擾、反偵察。有的雷達還運用低截獲概率技術,不易被對手探測到。
所以,這種背後的電子鬥爭的結果,取決於雙方的電子戰技術和戰術運用水平。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