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必須正視網絡煽動欺凌法律真空

博客文章

必須正視網絡煽動欺凌法律真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必須正視網絡煽動欺凌法律真空

2021年09月21日 16:01 最後更新:16:31

互聯網、社交平台的掘起,顛覆了全球溝通模式,亦建構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圈。然而,隨之而起的網絡欺凌、網絡煽動造成很多困擾。反修例事件發生後,香港出現一批網民,透過網上平台,有組織地號召群眾集體中傷、污衊、醜化、杯葛抵制敵對陣營商業機構,損害其商譽,這種無日無之的網絡欺凌,令很多需要面對公眾經營商家蒙受很大的損失。經常有人說,在香港這個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地方,他們沒有「不支持對方的自由」。本港的監管法例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未有特定法例針對此等導致不公平競爭的網絡煽動及欺凌等行為,受害的商界苦無保障,嚴重打擊本港的營商環境。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日前(9月15日)在立法會大會上,向當局質詢當局有何法例針對網上煽動、欺凌製造不公平競爭的行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指出,根據香港法例,大部分在現實世界用以防止罪行的法例,均適用於互聯網世界,任何鼓吹他人犯法或網絡欺凌,只要涉及刑事罪行,均受規管,例如《刑事罪行條例》下的「刑事恐嚇」罪、「作出具有煽動意圖的行為或發表煽動文字」罪、「處理和管有煽動性刊物」罪及「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以及《盜竊罪條例》下的「勒索」罪等。在網上發布危害公共安全信息,亦可能觸犯普通法的「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罪。鄧炳強提及,過去一年多警方曾因應在網上發布針對一間本地電視台的違法言論的三宗案件,共拘捕了六人,涉嫌干犯「串謀刑事恐嚇」、「煽惑他人犯有意圖傷人」、「煽惑他人犯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及「煽惑他人犯刑事毀壞」等罪行,當中一名男子已被落案起訴,其餘案件仍在調查中。

然而,鄧炳強提及的法例,根本未能竭止針對商界的網絡欺凌,上述的拘捕行動亦未對相關網上平台起阻嚇作用,該等網上平台至今仍然每日更新、不斷繼續號召群眾杯葛、抵制該電視台。法律的作用除了懲罰,更重要的是阻嚇,但很明顯在這件事上沒有效果。

根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於去年四月進行的「選定地方應對『起底』行為」研究,比較了香港、新西蘭及新加坡三地,對網上內容經營者以及網絡欺凌的規管制度,結果發現,香港的相關規管遠遠落後於新西蘭及新加坡,其中新西蘭在2015年已制定《有害電子信息法》對網絡欺凌行為作出檢控;而新加坡在2014年制定的《防止騷擾法》針對網上和現實世界的騷擾行為,並就此訂立 刑事判罰及民事補救措施。反觀香港,只單靠現有不合時宜的刑事條例、以及被形容為《私隱條例》,完全未能竭止尤其是針對商家的網絡欺凌問題。

立法規管網絡欺凌之路漫長,鄧炳強表示,民政事務局正帶領跨部門研究外國不同處理經驗,立法必然是其中一個選項,然而被議員問及是否有立法時間表時,他坦言未能提供,令人氣餒;但他提及,會以證據為本,可引用國安法調查有政治立場的商業機構,又指即使政府過往甚少引用煽動意圖罪,但激活部分法例是「因時制宜」,強調政府違法必究。正如傳統的刑事條例本來就可以制止「裝修」,但也要到國安法實施後才真的看到效果。筆者覺得,一方面政府應該加緊調查和檢控違反刑事條例的網絡欺凌行為,另一方面立法刻不容緩。

洪爲民 全國人大代表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鄧炳強

飲食節目一向受觀眾歡迎,助力宣傳的價值也高。港人熟悉的厨師,除了經常上電視的幾位,外國名厨也有不少,包括有多年前走紅的英國青年厨神、地獄厨神,論炙手可熱,自然數憑《黑白大厨》走紅的安主厨安成宰。今年大慶160周年的匯豐,繼春節過煙花後,最近策動安主厨來港上演真人騷,成為另一哄動市場的大動作。

今年匯豐儼然成為橫空出世的大豪客,今個月有聯乘國泰的七欖之餘,開始見到有電視廣告為安主厨來港為信用卡宣傳鋪路。推廣片段披露,整個策劃大致是由名厨、上電視、真人騷構成,主題是本地飲食,打著振興香港食肆的概念。在北上潮橫掃,香港飲食似乎只餘下2餸飯的情景下,匯豐信用卡推動發掘本地潛力食肆做推廣主題,刺激本地消費,創意上是利己利人,容易討好,加上落本請來紅人,加添國際元素,概念相當完整。

真人騷的好處容易贏得觀眾共鳴,在篩選和淘汰過程中為參賽者建立形象,一般這類賽事會有一段長時間,令宣傳效力長期滲透,名牌效應很強。匯豐本身的知名度已經極高,嚴格而言無需再打響招牌,今次活動目標可能是直接刺激消費,怎樣能達致效果,要看具體的執行落實,譬如有沒有相應的獎賞計劃?

《黑白大厨》是南韓過去1年最成功的IP,匯豐能夠聯乘合作,基本上已是無得輸,能夠達成這個級數的合作,大概就只有幾間本地跨國性的國際金融機構。香港打從疫情開始,在國際盛事上似乎都落後於鄰近地區,甚至是近鄰澳門,這一次能夠邀請到全球級數的名人來港做節目,是推廣計劃另一個亮點,背後投入的人力物力應該不小。

安主厨憑與美國媒體合作爆紅,來港演出的製作要求相信不低。正常情況就算有本身創作班底,都會大量僱用本地製作人配合,對低迷的市道會有一定助力。

在網絡媒體掀起效果廣告的大浪潮後,大型製作明顯減少,加上社交平台流行短劇,製作的要求呈現向下流的跡象,有金主能夠像匯豐的支持,就算是像安成宰級數的明星,應該都是難得的機會。怎樣能夠做好這場騷,應該是廣告主、台前幕後以至本地廣告創作人齊心爭取或至少樂見其成的共同目標。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