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必須正視網絡煽動欺凌法律真空

博客文章

必須正視網絡煽動欺凌法律真空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必須正視網絡煽動欺凌法律真空

2021年09月21日 16:01 最後更新:16:31

互聯網、社交平台的掘起,顛覆了全球溝通模式,亦建構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圈。然而,隨之而起的網絡欺凌、網絡煽動造成很多困擾。反修例事件發生後,香港出現一批網民,透過網上平台,有組織地號召群眾集體中傷、污衊、醜化、杯葛抵制敵對陣營商業機構,損害其商譽,這種無日無之的網絡欺凌,令很多需要面對公眾經營商家蒙受很大的損失。經常有人說,在香港這個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地方,他們沒有「不支持對方的自由」。本港的監管法例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或地區,未有特定法例針對此等導致不公平競爭的網絡煽動及欺凌等行為,受害的商界苦無保障,嚴重打擊本港的營商環境。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日前(9月15日)在立法會大會上,向當局質詢當局有何法例針對網上煽動、欺凌製造不公平競爭的行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指出,根據香港法例,大部分在現實世界用以防止罪行的法例,均適用於互聯網世界,任何鼓吹他人犯法或網絡欺凌,只要涉及刑事罪行,均受規管,例如《刑事罪行條例》下的「刑事恐嚇」罪、「作出具有煽動意圖的行為或發表煽動文字」罪、「處理和管有煽動性刊物」罪及「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以及《盜竊罪條例》下的「勒索」罪等。在網上發布危害公共安全信息,亦可能觸犯普通法的「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罪。鄧炳強提及,過去一年多警方曾因應在網上發布針對一間本地電視台的違法言論的三宗案件,共拘捕了六人,涉嫌干犯「串謀刑事恐嚇」、「煽惑他人犯有意圖傷人」、「煽惑他人犯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及「煽惑他人犯刑事毀壞」等罪行,當中一名男子已被落案起訴,其餘案件仍在調查中。

然而,鄧炳強提及的法例,根本未能竭止針對商界的網絡欺凌,上述的拘捕行動亦未對相關網上平台起阻嚇作用,該等網上平台至今仍然每日更新、不斷繼續號召群眾杯葛、抵制該電視台。法律的作用除了懲罰,更重要的是阻嚇,但很明顯在這件事上沒有效果。

根據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於去年四月進行的「選定地方應對『起底』行為」研究,比較了香港、新西蘭及新加坡三地,對網上內容經營者以及網絡欺凌的規管制度,結果發現,香港的相關規管遠遠落後於新西蘭及新加坡,其中新西蘭在2015年已制定《有害電子信息法》對網絡欺凌行為作出檢控;而新加坡在2014年制定的《防止騷擾法》針對網上和現實世界的騷擾行為,並就此訂立 刑事判罰及民事補救措施。反觀香港,只單靠現有不合時宜的刑事條例、以及被形容為《私隱條例》,完全未能竭止尤其是針對商家的網絡欺凌問題。

立法規管網絡欺凌之路漫長,鄧炳強表示,民政事務局正帶領跨部門研究外國不同處理經驗,立法必然是其中一個選項,然而被議員問及是否有立法時間表時,他坦言未能提供,令人氣餒;但他提及,會以證據為本,可引用國安法調查有政治立場的商業機構,又指即使政府過往甚少引用煽動意圖罪,但激活部分法例是「因時制宜」,強調政府違法必究。正如傳統的刑事條例本來就可以制止「裝修」,但也要到國安法實施後才真的看到效果。筆者覺得,一方面政府應該加緊調查和檢控違反刑事條例的網絡欺凌行為,另一方面立法刻不容緩。

洪爲民 全國人大代表




潘朵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鄧炳強

往下看更多文章

11月廣告旺季起步似較遲 網購平台谷雙11送驚喜

2024年11月11日 17:57 最後更新:18:07

11月份踏入傳統廣告旺季,消費宣傳都會趁聖誕前加強推廣。近年內地有雙11的網上購物節,令商戶更加重視這段時期的銷售。今年廣告活動起步似乎比過去略遲,反映客戶都傾向謀定後動,小心下注。

10月份廣告市場一向較平淡,到了11月開始升溫,月中到下月中是高峰期,消費者都會部署長假節目,無論旅遊、餐飲,零售以至信用卡都會加強宣傳。從Admango的統計數據,上個星期新推出的宣傳項目開始有見底回升的跡象,比10月底增加,只是回升的步速似乎略遲,傳統媒體的廣告量是平平穩穩,數碼廣告以社交平台最熱鬧,其他如網站等都未見突出。有廣告業界指,客戶就算有宣傳計劃,都會把落實時間盡量推至最後一刻,以保留彈性,和過去做好預算就按計劃推行不同,令執行要多花精神心力。

今年消費行業吹淡風,餐飲在旺季不能不做推廣,但都傾向採用短打和促銷為主。另外,今年網上平台加強在雙11銷售的宣傳推廣,在電視和戶外媒體投放了一筆預算,成為了小小的驚喜。內地商戶偏向相信和使用數碼宣傳,這次內地網購平台來港推廣,用了不少電視廣告,或者是知道本地媒體生態,電視仍然是接觸面最廣泛的渠道,這種認知在來港準備出海的大陸企業中是較少見的。
說起內地企業來港或借路出海,宣傳手法和香港企業的差異之一,是多數傾向打價格戰。無論是否伴隨廣告宣傳,以平價或性價比高作為賣點幾乎是必備的攻堅武器,或者這和市場規模有關。由於策略不同,故此內企來港較少聘用代言人或打形象廣告。就算有廣告投放,多數都以抵買抵用作為賣點。

大陸市場畢竟比香港大得多,只要能夠搶到市場份額,薄利多銷都有可為。香港市場相對細小,經營成本又貴,若然打減價戰開闢市場,就算搶到市場份額,但減價容易加價難,回本就不容易,如果遇著有實力的對手,久攻難下就陷入消耗戰。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