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2022版的「查找不足」

博客文章

 2022版的「查找不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2022版的「查找不足」

2022年02月16日 20:57 最後更新:21:33

香港抗疫全面爆煲,中央看不過眼,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聲,官媒在今日凌晨4時30分發稿,指習主席作出重要指示:抗疫壓倒一切,中央全力援港。

習主席的講話和相關新聞突顯兩方面的內容:

一、用語嚴厲。習主席直接叫特區政府「負起主體責任」,要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確保市民的安全和健康。

近日港澳辦兩次發稿,已經顯示中央對香港的疫情失控,極度關切。但每當稿件中有片言隻語提到中央支持特區政府抗疫時,都會被曲解為「支持特區政府現有的抗疫方式」。所以,習主席今次不再對特區政府有半句的安慰言詞,直接指示特區政府要負起主體責任。按內地用語,「負起主體責任」,即是第一責任人,要為工作失誤負全責。換言之,若香港抗疫失敗,不能快速控制疫情、不能清零,特區政府要負全責,請你好自為之。

二、中央協調。有關報道提到中央決定成立以國務院港澳辦和國家衛健委牽頭的相關部門和專家、廣東省和香港特區政府三方面組成的「工作協調機制」,以加大抗疫工作的統籌協調力度。

上星期六,內地和香港召開抗疫會議之後,當日討論了的特區高層的工作安排,但回港後又推倒重來。如今中央決定的「三方工作協調機制」,說明了中央會直接介入統籌香港的抗疫工作,以確保內地和香港商定的抗疫政策不走樣、不變形,並且能夠落到實處。

香港爆疫已去到失控的地步,國家主席也忍不住要發聲。現時的情況,令人想起2004年,國家主席胡錦濤叫香港特區管治班子「查找不足」的情景。

2003年,香港就《23條》立法,觸發抗議大遊行,最終立法以難產收場,同年11月區議會選舉,建制派亦大敗。一年過後,香港的政治局面並無好轉。2004年12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澳門接見香港特首董建華和一眾特區高官,胡主席當面訓戒香港特區管治班子,要求他們「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即時引起香港各界重大關注。

回到現在,香港2019年暴發特大的「黑暴事件」,要中央介入,制訂《港區國家法》和完善香港的政制之後,亂局才穩定下來。但不旋踵又出事,新冠疫情全面失控,難怪阿爺震怒。

香港特區政府抗疫不力,爆疫的勢頭未止,香港不急謀補救,卻開始萌生投降思想,建議與西方國家與病毒共存,與西方國家抗疫失敗所走的舊路,一模一樣。西方國家不理小市民人命,只顧大資本家生意,中國大陸和香港不應這樣,特區政府的首要工作保障人民生命,不是任由死亡發生,甚或一廂情願,期望疫情3月見頂。

如今中央追責尚屬其次,首先要求香港馬上控制疫情,快速清零。

若要查找特區抗疫不足,要立刻扭轉敗局,主要分3方面:

第一,領導嚴重失誤。香港抗疫失敗是整體領導及抗疫策略錯誤。特區政府面對傳染力特強的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只是沿用過往的一套套路:加強社交限制去控制疫情。先是對疫情的估計過份樂觀,經常以為14日後疫情會停; 到疫情爆發到超乎其想像,不能不面對現實的時候,又手足無措,應變行動完全追不上疫情擴散的速度。

特區政府的抗疫策略,從一開始就排斥內地對抗嚴重疫情有效方法,例如封城和全民檢測。如果港式抗疫不斷加強限聚是A計劃,內地的封城(其實西方也有做過)和全民檢測是B計劃。特區政府的領導心中只有A計劃,一路做到底,任由風吹雨打跌落懸崖都不會變,沒有在疫情失控時一下子轉去B計劃抗疫的打算。這種化石腦袋,面對急促擴散的疫情,既不科學,又永遠落後於形勢。

要扭轉敗局,要麼換人,要麼換腦袋,將抗疫方法180度轉向,若兩者都不換,就會一黑到底,死傷無數。

第二,沒有堅守動態清零的目標。在香港未有八、九成市民接種了3針疫苗,亦未有普及的特效藥可以治療新冠肺炎前,根本不存在與病毒共存的空間。香港在抗疫失敗的時候,卻想與病毒共存,如非有「西方一定好」的政治偏見,就是投降主義作祟。特區政府高層過去口講要動態清零,又不見有什麼清零的行動計劃,卻見到從行政會議要員到政府專家,天天在吹「共存論」,令人懷疑,特區高層內心有多堅持動態清零的目標。

所以,務必徹底扭轉這種思想,重新確立動態清零的目標,而且不止口講就算,要有具體清零的計劃,有時間表有路線圖。理念上,政府可用一星期進行部署,訂出「一個月內清零」的目標,並提出具體計劃。我認為14日全城禁足加4至5輪全民強制檢測,香港有望在1個月內清零。香港做到不到中國式禁足,做西方式禁足都好,每日讓人們出街一小時買食品藥品或做驗測,維持必要服務的人員可以外出上班,目標是把出行人流減少九成以上。

政府若不同意這個做法,請提出可以一個月清零的其他方法。若無方法,又繼續話動態清零,只是騙中央吧。

第三,有作戰式的組織和強有力的執行。在香港兩年前爆疫之初,特區政府公布過有一個「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抗疫的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但近期都沒有見到這個「抗疫督導委員會」正式開會。特區政府只是在每天早上的所謂「早禱會」上,特首和問責高官隨意議論一下、報告最新情況、講講外界的評論,鬆散地討論抗疫工作就完事了。

在過農曆年前疫情開始失控時,「早禱會」上還在拗疫情是否很快會受控,主導的樂觀派,還覺得疫情很快會過去。政府根本沒有一個作戰式的決策和執行機制,去對抗疫情。

特區高層現在的狀況,和習主席所講「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去遏制疫情保障生命,相去甚遠。

我覺得只能由中央介入,定出明確的政策和指標,透過三方工作協調機制,天天開會,要求特區政府交差。例如要多少時間內搞好多少方艙醫院,要特區交貨。

香港不是美國,不會見到有95萬人因新冠死亡,都無動於衷,香港要爭分奪秒,拯救生命。要快速清零,一切只好通權達變了。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美國高息的壓力

2024年12月20日 20:44 最後更新:22:18

美國減息的前景放緩,對整個新興市場都有壓力。

12月19日,美國聯儲局宣佈減息0.25厘,將指標利率區間調低到4.25至4.5厘。減息符合市場預期,亦是聯儲局繼9月和11月之後連續第3次減息,今年全年累計減息幅度達到1厘。

不過減息決定公布之後,美股當日並無上升,美國3大指數持續下挫,美元向上,現貨金當時暴跌超過20美元。減息理論上會利淡美元、利好美股,但市場的反應剛剛相反,主要原因是市場對明年減息預期降溫。據反映聯儲局委員未來利息預期的點陣圖顯示,明年聯儲局將減息兩次,每次0.25厘。這就和今年9月時的預期大幅降溫,當時預計明年會減息4次,這個現象被稱為所謂的「鷹派減息」,意即雖然減息,但現時聯儲局的態度已變得比較鷹派。

消息令美元保持強勢,人民幣匯率走低,離岸人民幣的匯率在聯儲局議息決定公布之後,一度跌至1美元兌7.3271元人民幣水平,刷新了去年11月以來的一年多新低位,隨後收復部分失地。不過港元的表現就相對堅挺,港元近日徘徊在1美元兌7.77港元的水平,較今年4月11日的低位7.84, 仍然有相當距離,顯示有相當多資金留在香港。

港元和人民幣最大的不同是,港元的匯價和利率基本上貼近美元,所以資金留在香港可以收高息,而內地的利息走低和美息的差距較大,所以對人民幣有壓力。固然內地有外匯管制,資金不能自由流出,情況已經很好多,所以人民幣匯價不會完全反映中美兩地的息差。

美元和美息這樣向上,會產生幾個效果。

第一,對新興市場有壓力。美元美息上升令到資金持續回流美國,資金從新興市場流走,會加劇全球美元的流動性緊缺風險。聯儲局維持高利率的時間越長,對新興市場的衝擊就越大,發生黑天鵝事件的機會就越高。

第二,利率關稅雙重風險。即使美國來年再減息0.5厘,美國的指標利率仍會維持在3.75至4厘的高位。這樣就令港息難以大幅下降,對本地經濟和投資市場造成壓力。另外,特朗普已聲言一上台就會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這就會對香港帶來雙重壓力。

第三,人民幣有貶值空間。過去中央為了維持人民幣匯價穩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當人民幣跌至1美元兌7.3元左右的水平,阿爺就會透過各種工具干預。 不過最近有消息傳出,內地將考慮讓人民幣貶值較多,來抵消一部分關稅的影響。據路透社引述消息透露,人民銀行正考慮容許人民幣匯價可以跌至1美元兌7.5人民幣的水平,即較原來7.3的水平再有3%的貶值空間。換言之,港元對人民幣的匯價將會更強,這會對北上消費有利,對旅客來港消費有壓抑的作用。

第四,整體衝擊有限。雖然香港和內地經濟面臨宏觀的負面因素,但亦不用過分擔心。美國銀行最近做了一個情景預測,假設明年由第2季起美國中國入口產品關稅,由現在平均20%左右,增加10%至到30%,再於後年、即2026年首季再進一步調高關稅10%,令對中國入口產品平均關稅升至40%,而美國對其他地方的關稅亦由現時約4%水平升至8%,但美銀仍然估計,中國的出口可望保持合理增長。加上中央推動振興經濟措施,會在明年下半年顯現,估計明年經濟增長仍可達到有4.5%。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漸趨穩定,叠加政策支持,到2026年中國的經濟增長可以維持在4.5%。

換言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有限。中國經濟保持合理增長,對香港經濟就有重大的支撐。總的來說,未來都是風高浪急的一年,香港亦要全力拼經濟,做好各種應變準備。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