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由工人夜校蛻變成優質高校 港專堅守愛國立場75載

博客文章

由工人夜校蛻變成優質高校 港專堅守愛國立場75載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由工人夜校蛻變成優質高校 港專堅守愛國立場75載

2022年11月19日 15:41 最後更新:16:03

成立75年的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港專)昨晚舉行校慶晚宴,請來約200名來社會賢達參與,場面熱鬧。

約 200 名來自政、商、學、專業多個界別的社會賢達出席行「慶祝香港回歸 25 周年暨港專 75 周年校慶晚宴」,場面熱鬧。港專圖片。

約 200 名來自政、商、學、專業多個界別的社會賢達出席行「慶祝香港回歸 25 周年暨港專 75 周年校慶晚宴」,場面熱鬧。港專圖片。

港專75周年校慶晚宴以「兢業‧突破宏圖乍現」為主題,形容教職員多年來盡心、認真、刻苦的工作態度,為學校在不同方面取得「突破」,一步一步實現邁向專業進修大學的「宏圖」,並且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如曙光般「乍現」。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港專圖片。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港專圖片。

港專校董會榮譽主席、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在致辭時讚揚港專在過去五年香港社會動蕩的時候,堅守愛國立場,守護學生,最近更推出「博學課堂」,成立學生升旗隊,踏實認真地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切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港專校長、全國政協委員陳卓禧則形容,校慶晚宴日期撞上眾多國際、 國家和香港的大事,難得有眾多不同界別的重要人物抽出時間出席支持,十分感動和大受鼓舞。

港專校長、全國政協委員陳卓禧。港專圖片。

港專校長、全國政協委員陳卓禧。港專圖片。

港專前身是旺角工人夜校,於1947年開辦,成立至今都是一部有血有淚的愛國愛港故事。當時,二戰剛結束,香港市民普遍面對失業失學問題,有工人團體眼見基層家庭沒能力供養子女讀書,決定創立工人夜校,幫助他們紓困。

隨著政局變化,新中國成立,英國在港政策由防範右派國民黨,轉為抵制左派共產黨。50年代初,港英政府要求工人夜校懸掛英皇頭像,升旗要升英國旗,工人夜校堅拒服從。港英政府藉故不予撥款,還表示旺角官立學校另有用途,不能續租給勞工學校辦學,導致教育場地營運出現困難,學校發不出薪水,老師被迫無薪工作,甚至補貼校方開支。後來,校方決定賣花籌款建校,結果籌得二十餘萬,創下當時的紀錄,也反映香港社會民心所向。

旺角工人夜校。港專圖片。

旺角工人夜校。港專圖片。

於是,港英政府再出一招,故意刁難港專,將位於何文田荒山野嶺的一片亂葬崗撥給勞校做校舍。雖然港專籌得二十多萬,但不足以建成具規模的校舍。幾經波折下,港專再得善款,建成旺角勞工子弟學校校舍,並與工人夜校共用。1957年旺角工人夜校成立。據知,以旺角命名,是要紀念當時在旺角辦學。

75年間,港專一直堅持愛國教育,堅持辦國慶活動,升起五星紅旗,抵抗港英政府的壓力。從昔日的「工人夜校」發展至今天可頒授學士學位的「港專學院」,多年來在「職業專才教育」的領域上不斷創新,為社會上不同年齡、界別、階層人士提供多元化的專業課程。未來,港專勢必繼續發揚「敬業日新」的精神,朝著專業進修大學的目標邁進,屢創高峰。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萬眾矚目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本月底首次在啟德體育園揭開戰幔。最新一期《警聲》為大家講述港隊華人球員麥季聰的背後故事,原來他與欖球結緣,並投身這項運動成為全職港將,全因受到兩名警察兄長的影響。

身為港隊少數華人全職球員的麥季聰,原來由認識到熟悉欖球,全因受到兩位現正效力警隊的兄長麥季東及麥季軒所薰陶。麥季聰指自小學已與欖球運動結緣,三兄弟在訓練中一直互相扶持,「小時候以為欖球只講碰撞,幸得兩位哥哥引導,身型較小的華人要在洋人堆中找到定位,一定要『食腦』,講求走位、速度和轉數快!」

效力警隊的大哥麥季東(右)及二哥麥季軒(左)將欖球精神的冷靜、果敢和團隊合作應用在警務工作上。

效力警隊的大哥麥季東(右)及二哥麥季軒(左)將欖球精神的冷靜、果敢和團隊合作應用在警務工作上。

身為大哥、現駐守黃大仙警區反黑組的麥季東表示,慶幸當年介紹兩位弟弟認識這項運動,更為三兄弟留下不少共同回憶。他笑說:「我們首次搭飛機,就是一起到東南亞參賽!」

其後,大哥和二哥憑實力,同入選香港欖球隊轄下隊伍,獲得與外隊對壘的寶貴經驗,而三弟當時則在港隊U20青年軍受訓。三兄弟最難忘的聯手戰,就是於2017年代表西貢隊參與全港運動會決賽。當天,球隊於賽事末段落後對手一次「達陣」,形勢緊迫下,兩位哥哥負責中場組織,在重重包圍下將球傳到已突破對方防線的三弟手上,成功「達陣」扳平。之後,大哥再射入附加罰球,協助球隊反敗為勝;三弟更一戰成名,獲賞識加入港隊跟操,翌年簽約成為全職港將。

三兄弟多次共同上陣,以高度的默契打好每一場比賽。三弟麥季聰奮勇作戰(左三)。

三兄弟多次共同上陣,以高度的默契打好每一場比賽。三弟麥季聰奮勇作戰(左三)。

香港欖球的成績在亞洲位列前茅,港隊成員的席位爭逐激烈。麥氏兩位哥哥未能在運動員生涯上再進一步,卻將欖球精神順利轉移。兩人均指在欖球場上鍛鍊的堅毅精神,在警務工作上大派用場。現駐守柴灣分區雜項調查隊的二哥解釋:「我和哥哥在球場上的崗位都是負責中場傳球,習慣在對手重重包圍和截擊下,有效傳球給前鋒得分,因而學會在沉重壓力下,冷靜和果敢地協助團隊完成任務。」

在警隊的工作雖然繁忙,但兩人均仍有參與欖球運動,主要是代表警隊或紀律部隊聯隊,出戰本地及海外比賽,為港爭光。三弟則繼續以全職運動員身份追夢,力爭在年底舉辦的全運會,代表香港角逐殊榮。麥氏一門三傑,三兄弟均感恩能夠透過這項運動磨練身心,幫助他們向理想達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