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江澤民與香港

博客文章

江澤民與香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江澤民與香港

2022年12月05日 14:08 最後更新:14:14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這兩天香港西營盤人流不絕,市民自發到中聯辦悼念江澤民,向他的遺像鞠躬,表達哀思和感謝。

更多相片

有內地線民看到這樣場面感到意外,他們問:不是說香港人對內地的人和事冷感嗎?不是整天有各種反對的麼?

這些看法似乎仍停留在2019年香港不正常的時期。

香港人對江澤民的印象,有一種“近距離”的親近。

記得香港回歸一周年,江澤民再度到港出席慶祝回歸一周年活動,並落區視察聽取發展新狀況。

當時,許多市民從電台聽到江澤民將到馬鞍山新港城中心商場視察的消息,數以千計的市民,自發地早早來到商場等候。

9點正,只見他從中巴走下來,向市民招手問好,並走入完全沒有安全檢查的人群中,走入人流如織的商場,問小業主生意好不好?

江澤民與市民零距離接觸的畫片,至今仍是經典故事,流傳在許多港人心中。

市民之所以感懷江澤民,應該是有多方面的感愛。

首先,是香港回歸祖國,大家都親耳聽到江澤民親口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從此掀開了香港命運新的一頁。

當天香港下着黑雨,但無法阻擋市民冒雨上街迎接駐港部隊進駐香港,迎接“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新的開始。

其次,香港回歸不久,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東盟不少國家受到衝擊,經濟嚴重衰退了二十多年。

當時江澤民明確表示,要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沉著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及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團結各界人士,成功擊退金融“大鱷”,維護了香港的經濟繁榮穩定。

再次,在江澤民主政的十多年裡,內地經濟長足發展,國家開放的大門越打越大,取得08年奧運會舉辦權,市民看到江澤民對全國人民感性地講,“我們是驕傲的中國人”,讓香港市民激動萬分。

當1998年夏季遭遇的特大洪澇災害,市民又看到江澤民在一線指揮抗洪鬥爭,激發起香港人的愛國情懷,社會各界掀起捐款救災熱潮,市民的捐款數額,超出了內地捐款總額,成為當時國內的佳話。

由此可見,江澤民對香港、對人民的關懷,讓香港市民充滿敬意,而我們商界的感激之情,還有更深的體會。

第一,是江澤民延續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

在90年代初期,西方國家利用北京政治風波,對我國實施經濟制裁和封鎖,改革開放遇到了嚴重的挑戰。

鄧小平通過“南巡講話”,對內開啟新一波更大力度的改革,對外推動中國融入世界之路。

江澤民承接了鄧小平這一既定發展方向,提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主張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必須集中力量,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從此,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我們港資企業也乘上了國家的東方快車,趕上了新一浪的發展熱潮。

第二,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對於早已是市場經濟的香港商界,無疑是獲得了更大的機遇和市場。

江澤民提出,進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利用外資品質和水準,進一步擴大商品和服務貿易,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堅持以質取勝,經濟特區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

當時他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的兩個輪子。

2001年12月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為當時出口導向型經濟,注入巨大動力,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而香港正是在這十年中,借助內地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在航運、貿易、金融等方面,得天時地利之便 ,從中獲得巨大利益。

第三,形成穩定的對外國際關係。

改革開放有長足發展,跟國際大環境也有密切關係。

我們香港商界,以美歐國家為最大交易夥伴,東盟是第二大夥伴。

在江澤民任內的中美關係,可說是跌宕起伏,先有台海危機,後有美軍炸毀南斯拉夫中國大使館,以及中美軍機相撞事件等,中美關係呈現複雜性和險惡性。

江澤民從維護國家最大利益出發,堅持韜光養晦外交方針,對美外交既與美方鬥爭,又對美適度妥協,實現了有理、有利、有節地推動中美關係良性地向前發展,成功為中國延長了戰略發展機遇期。

而中美關係的穩定,同樣為香港贏得了穩定的發展環境。

此外,江在任內期間,建立了與東盟的對話夥伴關係,確立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這是中國最早的對外自由貿易協定之一,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獲授權與東盟等國建立雙邊貿易協定關係,拓寬了貿易市場。

第四,香港金融中心得到鞏固。

回歸之初,亞洲一些國家發生金融危機後,香港市場和人心都受到波及和影響,局面危急。

當時江澤民意識到,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亞洲一些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更容易受經濟“全球化”的衝擊。

由此,他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穩住香港金融市場,並要求相關部門清醒認識和及時防範金融風險,幫助香港股市和幣值穩定,保持市場運行基本正常。

正是有中央的支持,香港才得以延續繁榮,外匯儲備、財政儲備較為雄厚,提高了頂住這些年內外經濟衝擊的能力。

朵朵小菊憶偉人,盞盞心燭慰英靈。

江澤民與香港的情懷,將永載歷史。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江澤民

往下看更多文章

拉動經濟懂投資,還要懂消費

2024年12月16日 14:37 最後更新:14:44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國內外矚目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上周召開了,從發表的公告要點看,中央提出:將盡力穩住房市和股市,增大財政刺激;將採取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尤其是把刺激消費的重要性放在第一位。這些提法多年來少有,令市場鼓舞。當然如何落實穩定房市股市,如何鼓勵消費,是絕不容易的。

我作為實體經濟的企業家,感受到中央提出的政策調整,比較貼地,摸到了社會體感溫度。儘管未來幾年仍是經濟轉型期、困難期,但我對中央的政策方向和決心,以及政府的執行能力充滿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內容很豐富,從我自身的感受想講幾點看法。

第一,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明年頭號任務。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其中一個顯著特點,從政府到企業,對於如何投資,尤其是以拉動投資來應對幾次經濟危機,都做得駕輕就熟;對於如何消費,與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有人將中央過往的政策作對比,去年的提法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今年則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首要任務,足見此次對消費端政策的重視,是抓住了解決當前經濟下行的要害。

相關提法包括“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著力提振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還包括一些立足中長期的政策方向,如“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制定促進生育政策”等。

懂投資,還要懂消費。

如何提振消費,中央不是從原則到泛談,而是講得很具體。

包括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遊業發展。積極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髮經濟。加強自上而下組織協調,更大力度支持“兩重”專案。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等等。

由此可見,不論是明年還是未來5-10年,擴大內需將是中國經濟的最重要任務。

而在擴內需中,首先是“大力提振消費”。

今年中央已採取行動,以國家補貼名義刺激消費,以及補助困難群眾資金共下撥2000億元,其中在家電以舊換新方面,政府補貼131.7億元從而帶動銷售約691億元,取得了倍數的增長。

這一成效可以預計,2025年仍將推行“國家補貼”,有專家估計會增加至3000億,“補貼”的行業和場景也會增多。

對於這一政策帶動的消費市場,值得投資者、供應方以及消費者重點關注。

第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

俗稱推動經濟的三架馬車(投資、消費、外貿),不會因大環境變化而放棄,只是側重、先後會有所調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

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完善海外綜合服務體系。

會聽音才會辯出重錘聲。

一般而言,高水準的對外開放是指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制度型開放”應包括: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外貿領域信貸投放;推動世貿組織電子商務協定談判進程,壯大外貿新動能;通過穩妥推進與更多國家商簽互免簽證協定等方式,強化外貿企業服務保障,説明外貿企業穩定、開拓海外市場,穩住商品貿易基本盤;加快服務業對外開放,積極發展服務貿易等。

所有這些,特別是服務貿易正是香港的優勢。

香港的國際貿易中心地位,法治體系、會計準則、營商規則早已與世界經濟發達國家接軌。

從香港角度看,當下如何重點是以優勢鍥合內地企業新一輪的“出海潮”,從中達到雙贏。

前不久,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助推“湘贛粵港澳中醫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聯盟”,由香港承擔第三方檢測及專業服務,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打造ISO國際標準引領的品牌集群,聯合內地多省建立具有公信力的中藥材網上貿易平臺,提升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的國際認可度和話語主導權,推動中醫藥全產業鏈高品質發展。

這是一個由香港聯手內地,共同開拓外貿市場的很好案例。

第三,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範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整治“內卷”,在過去中央層面提及不多,說明中央開始注意到“內卷”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障礙。

事實上,不少企業沒死在創新或銷售的路上,卻死在了“內卷”格籠中。

價格也是價值。

近幾年我看到,不少電商平臺往往“價格內卷”、“素質內卷”,不斷進行“鬥平”、“鬥爛”的惡性競爭。

從大到汽車、光伏等新興產業,小到奶茶、咖啡等飲料市場,內卷式價格戰導致行業利潤率下降,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會拖欠上游款項、壓低供應商價格,這些行為不僅破壞產業鏈穩定,還會導致整個產業生態惡化,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生存,不但不能讓市民享受有質素的消費,更影響了中國品牌的存亡。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及了有關問題,相信來年中央會加強整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