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潮州七日革命紀念館——涵碧樓

歷史長河

潮州七日革命紀念館——涵碧樓
歷史長河

歷史長河

潮州七日革命紀念館——涵碧樓

2025年02月07日 10:00

涵碧樓位於潮州市湘橋區西湖公園西湖湖畔,是一座兩層小洋樓。這也是一座和周恩來聯繫在一起的小樓,因該樓背倚葫蘆山青翠的山色,面朝西湖碧綠的湖光,故得名「涵碧樓」。別小看這小樓,它曾經是國民革命軍政治部、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學生軍辦事處、南昌起義軍二十軍三師指揮部舊址,內部陳列有1927年「潮州七日紅」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文物資料。

1925年3月,國民革命軍東征軍進駐潮州時,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曾在此辦公。第二次東征 的國民革命軍再克潮州,涵碧樓仍是東征軍領導人活動的重要場所。

更多相片
從航拍所見,涵碧樓位於西湖湖畔,風景宜人。(網上圖片)

從航拍所見,涵碧樓位於西湖湖畔,風景宜人。(網上圖片)

因該樓背倚葫蘆山青翠的山色,面朝西湖碧綠的湖光,故得名「涵碧樓」。(網上圖片)

因該樓背倚葫蘆山青翠的山色,面朝西湖碧綠的湖光,故得名「涵碧樓」。(網上圖片)

紀念館內部設計加入潮州地區特色,如設有「廣濟門」。(網上圖片)

紀念館內部設計加入潮州地區特色,如設有「廣濟門」。(網上圖片)

紀念館上展出「潮州七日紅」革命文物 (網上圖片)

紀念館上展出「潮州七日紅」革命文物 (網上圖片)

「潮州七日紅」舊照片展覽 (網上圖片)

「潮州七日紅」舊照片展覽 (網上圖片)

從航拍所見,涵碧樓位於西湖湖畔,風景宜人。(網上圖片)

從航拍所見,涵碧樓位於西湖湖畔,風景宜人。(網上圖片)

1925年12月,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成立,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學生軍辦事處設在涵碧樓。該分校至1926年年底結束,共存在一年時間,共舉辦二期學員培訓班,為北伐軍輸送了800多名學員。這些學員在北伐軍各部隊中擔任軍事或政治工作,參加了北伐戰爭的數次戰鬥,先後有近200人負傷或殉職。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潮州分校工作期間積極開展政治教育工作,推動學員積極獻身于中國革命事業,為國民革命作出了貢獻。

因該樓背倚葫蘆山青翠的山色,面朝西湖碧綠的湖光,故得名「涵碧樓」。(網上圖片)

因該樓背倚葫蘆山青翠的山色,面朝西湖碧綠的湖光,故得名「涵碧樓」。(網上圖片)

1927年9月23日,在潮州工農武裝的策應下,南昌起義軍佔領潮州城,周恩來、賀龍、葉挺、劉伯承、彭湃等領導人同時到達,受到城裡黨員、團員、工人、學生和商會代表等的熱烈歡 迎。期間,二十軍第三師司令部設于涵碧樓。當天傍晚,周恩來、彭湃分別接見了潮安縣縣委書記林務農,並詢問了潮安的情況。縣委根據上級的指示,立即部署了有關工作,並以賀龍總指揮的名義發 布了安民告示「士兵如有騷擾,准其捆送來營,本軍紀律森嚴,重懲決不姑徇」。起義軍進駐潮州,古老的潮州城一掃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的陰霾,工農群眾情緒十分高漲,四處掀起革命熱潮。潮安商會帶領各行業積極籌集近10萬軍餉,支援起義軍。在起義軍的幫助下,潮安建立了紅色政權——潮安縣革命委員會,恢復了農、工、商、學、婦等各界群眾團體。1927年9月24日,在潮州短暫停留休整後,周恩來等人率起義軍主力奔赴汕頭。

紀念館內部設計加入潮州地區特色,如設有「廣濟門」。(網上圖片)

紀念館內部設計加入潮州地區特色,如設有「廣濟門」。(網上圖片)

1927年9月30日下午,國民黨黃紹竑部約9000兵力到達潮州城週邊,攻打留守在潮州的南昌起義部隊。當時,防守潮州的南昌起義軍僅600餘人,防禦陣地就設在潮州城外韓江邊的竹竿山。由於敵眾我寡,力量懸殊,各陣地起義軍不得不組織突圍。其中,團參謀長周邦采帶領200多人強渡韓江,到達饒平北部山區與朱德部會合,後轉戰湘南到達井岡山成功會師。起義軍撤離潮州城後,潮州各地農會、婦女協會和人民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在敵人的大搜捕中治療傷患、掩護起義軍失散戰士。由於這次紅色政權只存在了7天,所以史稱「潮州七日紅」。

紀念館上展出「潮州七日紅」革命文物 (網上圖片)

紀念館上展出「潮州七日紅」革命文物 (網上圖片)

抗日戰爭期間涵碧樓被日軍炸毀。1963年,賀龍視察潮州時,來到當年起義軍三師司令部舊址,感慨萬千。由於當時涵碧樓僅剩一片廢墟,賀龍建議重修這座具有革命意義的小樓,並由汕頭專署撥出專款。曾任南昌起義軍革命委員會宣傳部部長的郭沫若獲悉,揮毫寫就「涵碧樓」三字相贈。1964年7月,涵碧樓重建竣工,命名為「潮安縣革命歷史文物陳列館」,1977年又改為「潮安縣革命紀念館」。其內部陳列有「潮州七日紅」和「潮州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等重大事件的文物資料。1998年,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00周年,涵碧樓修葺一新。一樓大廳是周恩來戎裝畫像,兩旁牆壁懸掛有郭沫若、粟裕、孔原、肖克等起義軍將領探訪涵碧樓的珍貴墨蹟,其中,粟裕大將的題詞為 「潮州七日紅,青史垂千秋」。一樓北側設為接待廳,南側佈置有《人民的好總理》圖片展覽。二樓設置為「潮州七日紅」史料陳列廳。

「潮州七日紅」舊照片展覽 (網上圖片)

「潮州七日紅」舊照片展覽 (網上圖片)

1987年,涵碧樓被公佈為潮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公佈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涵碧樓既是革命傳統教育場所,也是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文章文字版權由廣東人民出版社許可

「自知之名」這個成語最早的典故出自於老子所寫的《道德經》,當中第三十三章有提及:「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春秋時代,齊國相國鄒忌因為相貌堂堂,身高八尺,所以被人尊稱為「騶子」。恰巧,與鄒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是體格魁梧的美男子,因此兩人不免經常被人拿來比較。

一天早晨,鄒忌起床後,信步走到鏡子面前仔細端詳自己的裝束和模樣。他越看,就越覺得自己長得的確與眾不同。整理好衣裝,鄒忌帶著沾沾自喜的神情望向妻子,並問道:「你覺得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來,誰更好看呢?」

鄒忌像。(網上圖片)

鄒忌像。(網上圖片)

妻子見丈夫心情不錯,也不想掃他的興,便一邊幫他整理衣襟,一邊笑著回答說:「這還用問嗎?當然是我的夫君更好看啊!那徐公怎麼能跟夫君你比呢?」鄒忌聽到心裡樂開花了,但心裡還是明白自己其實遠比不上徐公。於是,他屁顛屁顛的跑去自己的妾侍那問道:「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俊俏呢?」妾侍對於鄒忌的突然到來感到十分惶恐,見他問自己問題,她想也不想,連忙附和道:「當然是大人您呀!徐公雖是我們有名的美男子,可怎麼都比不上大人您呢!」這次聽到妾侍的答覆,鄒忌才真的放下心來。

翌日,客人來訪。鄒忌在跟他聊天的時候,突然想起了昨天自己問妻子和小妾的問題,心想要不也問問客人好了。他清清嗓子,煞有其事的向客人問道:「您覺得我和城北徐公,誰更好看呢?」突如其來的問題使客人迷惑不已,他搔了搔頭,還是討好的說道:「徐公當然比不上您,您比他帥氣多了!」聽了三人如出一轍的答覆,鄒忌終於放下心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有天,徐公到鄒忌家登門拜訪。本來鄒忌還興致勃勃的在門前等待徐公,可他一見徐公那氣宇軒昂的模樣馬上就心生氣餒。明明自己比不上光彩照人的徐公,為甚麼妻子、妾侍和客人都說自己比徐公好看呢?兩人交談時,鄒忌邊思考邊觀察徐公。雖想不明白,但他還是得出一個結論:自己真的比徐公要差一些。

晚上,鄒忌在床上翻來覆去,始終因為早上的事難以入睡。想到最後,他總算找到了原因,只見他念念有詞,喃喃自語地道:「原來這些人都是在恭維我啊!妻子說我美,是因為偏愛我;妾侍說我美,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說我美,是因為有求於我。看來,我是受了身邊人的恭維贊揚而認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自知之明」這個成語,指自己瞭解自己的情況和能力。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