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卡實名登記制由上年2月24日開始實施,個人用戶每人可以向每間電訊商登記最多10張電話儲值卡。
惟近日HOY TV節目《一線搜查》收到觀眾楊小姐報料,指懷疑身份被盜用,在同一間電訊商中,查出自己名下登記的儲值卡竟多達17張。
點擊看圖輯
《一線搜查》向報料觀眾楊小姐進行電話訪問,楊小姐指懷疑身份被盜用,在同一間電訊商中,查出自己名下登記的儲值卡竟多達17張。(《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涉事電訊商指已經立即展開調查及跟進工作,又表示楊小姐的儲值卡分別屬於集團旗下兩間持有類別牌照的電訊商。(《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涉事電訊商回應,查看過該批電話卡登記時使用身份證的照片,發現真正由楊小姐自己登記的那張及懷疑被人盜用的那10多張,兩者的拍攝角度及背景明顯不同,所以排除有資料外洩的情況。(《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記者根據楊小姐提供的資料,在截查推銷電話的網頁中輸入這些儲值卡號碼,發現部分號碼曾經與財務借貸的推銷有關。(《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記者發現,在電話卡實名登記制下,市民必須知道儲值卡電話號碼,才能查詢有關資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一線搜查》向報料觀眾楊小姐進行電話訪問,楊小姐指懷疑身份被盜用,在同一間電訊商中,查出自己名下登記的儲值卡竟多達17張。(《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原本只有一張電話儲值卡的楊小姐,早前再購入一張儲值卡,怎料在網上實名登記時,網頁卻顯示她名下於其電訊商的儲值卡配額已滿。對此,楊小姐表示自己當時只是有一張電話儲值卡,而同一電訊商的儲值卡上限最多是10張,不理解為何配額會滿。隨後,楊小姐致電該電訊商熱線查詢,該電訊商於電話中卻回應什麼也不知道,只叫楊小姐前往門市查詢。
楊小姐到達在門市後,職員態度十分惡劣,回應:「我都唔知咩事喎」,「點解會叫你落嚟(門市)㗎」,「叫你落嚟(門市)我哋幫你唔到㗎」。楊小姐認為事件涉及自己的隱私,十分嚴重,然而該電訊商卻不斷卸膊。幾經波折,楊小姐終於在門市成功查詢到自己名下所有儲值卡的號碼,更發現自己名下並非只是被人登記10張儲值卡,而是多達17張,而這批儲值卡由去年9月開始登記,直到楊小姐查詢時仍然在被人使用。
涉事電訊商指已經立即展開調查及跟進工作,又表示楊小姐的儲值卡分別屬於集團旗下兩間持有類別牌照的電訊商。(《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登記儲值卡需要用到身份證,楊小姐指自己並沒有遺失過身份證,該電訊商職員卻追問楊小姐「係咪自己跌過唔記得」,而門市職員亦不斷重複「唔知咩事喎」,「唔知點解喎」,楊小姐對此回應相當不滿。最後,該電訊商只是幫楊小姐取消了多餘的16張儲值卡,其後便沒有任何的跟進處理和回覆。由於楊小姐擔心私隱外洩,也立即報警,不過沒有財物損失,只能備案。
涉事電訊商向《一線搜查》作出書面回覆指,在知悉事件後,已經立即展開調查及跟進工作。涉事電訊商指楊小姐的儲值卡分別屬於集團旗下兩間持有類別牌照的電訊商;由於每人可以向每間持有類別牌照的電訊商登記最多10張儲值卡,所以涉事電訊商的做法是合乎通訊事務管理局規例。
涉事電訊商回應,查看過該批電話卡登記時使用身份證的照片,發現真正由楊小姐自己登記的那張及懷疑被人盜用的那10多張,兩者的拍攝角度及背景明顯不同,所以排除有資料外洩的情況。(《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涉事電訊商亦回應,查看過該批電話卡登記時使用身份證的照片,發現真正由楊小姐自己登記的那張及懷疑被人盜用的那10多張,兩者的拍攝角度及背景明顯不同,所以排除有資料外洩的情況。而當涉事電訊商知道客戶已經報案後,就主動聯絡警方,表明會全力配合調查及提供一切所需協助。
《一線搜查》記者根據楊小姐提供的資料,在警方的防騙視伏器上輸入這些儲值卡號碼,但顯示暫未有詐騙舉報或網絡風險記錄。不過,在一些截查推銷電話的網頁中輸入,就發現部分號碼曾經與財務借貸的推銷有關。
《一線搜查》記者根據楊小姐提供的資料,在截查推銷電話的網頁中輸入這些儲值卡號碼,發現部分號碼曾經與財務借貸的推銷有關。(《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回覆《一線搜查》查詢指,由實名登記正式生效至今,一共收到5宗有關個人資料被盜用作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的投訴。署方亦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但是如果懷疑個人資料私隱受到侵犯,而又可以提供表面證據,可以向署方查詢或投訴。
通訊事務管理局指,在收到《一線搜查》的查詢後,已經主動聯絡相關電訊商了解楊小姐案例的詳情,並要求該電訊商即時提交報告,但由於事主已經報案,現階段不宜作出評論。而為免不法之徒利用虛假資料進行實名登記,通訊事務管理局有要求電訊商進行抽查。截至今年3月底,有大約190萬張電話儲值卡,因未能提供登記資料而被拒絕登記。另外,亦取消大約138萬張,登記紀錄未合規格的儲值卡。
《一線搜查》記者發現,在電話卡實名登記制下,市民必須知道儲值卡電話號碼,才能查詢有關資料。(《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但是,《一線搜查》記者卻發現,在電話卡實名登記制下,市民必須知道儲值卡電話號碼及主動向每間電訊商遂一查該,才能查證有否被人盜用身份。雖然今次屬個別事件,但萬一實名登記的電話卡被人用於非法活動,就真是「水洗都唔清」!希望有關部門介入能解決電話卡實名登記的漏洞,同時涉事電訊商亦能盡快向楊小姐作出交代。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
《一線搜查》近日接到灣仔一幢舊樓街坊集體爆料,指大廈內一個空置超過十年的單位,近日被一名陌生男子闖入並霸佔居住。
影片截圖
據街坊表示,該單位原屬一位已故、無後人的伍姓婆婆所有。更離奇的是,根據土地註冊處文件顯示,該單位在2021年被人以伍女士名義申請抵押,貸款高達500萬元,而簽名竟是出自早已去世十多年的伍女士。而經過《一線搜查》深入調查,發現霸佔單位的男子為活躍於網絡討論平台、自稱網媒記者「軍火佬」。
業主離世17年 養子失聯 單位空置冇人住
據街坊憶述,伍女士於2008年4月去世,享年82歲,生前曾有兩段婚姻,並育有一名姓鄭的養子。養子15歲時赴加拿大多倫多讀書,其後在加拿大定居、結婚生子。九十年代,他曾多次回港探望伍女士,惟後來失去聯絡。大廈業主鄧先生:「我印象記得係指呢間屋牽涉一宗案件,如果有人要入呢間屋、或者攞呢間屋嘅鎖匙,就要去灣仔警署。看更呀伯話(單位)個女人死咗,工人返到屋企發現個女人冇晒反應就報警,警察嚟到話冇後人,跟住就封咗間屋。」
影片截圖
涉事單幢式住宅有逾50年樓齡,僅有40個單位,不少街坊在此居住數十年,彼此熟識。大廈業主李女士表示,她的父母與伍女士關係密切,伍女士曾要求他們幫忙處理遺囑,但父母拒絕。伍女士亦曾透露希望遺產能由養子繼承,否則會捐贈予東華三院,「為此,我曾經都打電話去東華三院問過,東華三院話佢哋嘅規矩係要先登記,但伍女士冇登記,佢哋查唔到。另外,佢(伍女士)放啲嘢去銀行保險箱時,佢係帶埋我爸爸去,所以我爸爸知道佢入面放咗啲咩,佢嘅遺產、銀行存款嘅證明,應該全部都係銀行保險箱嗰到。」
欠36萬管理費、維修費 冇交差餉被「釘契」
據了解,伍女士名下財產有不少,單單該大廈的住宅單位及地舖已經總值約3000萬元。此外,她在九龍旺角砵蘭街還有商業地舖等物業,銀行戶口內存款相當可觀,銀行保險箱費用每月由戶口自動轉賬繳交。李女士透露,伍女士曾帶過養子和媳婦去視察物業,而在伍女士離世後,九龍物業的租客曾多次上門,想聯絡養子處理大維修費用,「但都冇辦法,冇人知道佢個仔點解唔返嚟。」
伍女士離世後,單位一直空置。翻查大廈法團收支紀錄,伍女士去世17年來,其單位及地舖累計欠下36萬的管理費及維修費,早年更因欠交差餉及管理費被「釘契」。一眾街坊曾試圖聯絡伍女士的養子,甚至求助加拿大警方,但最終因私隱問題被拒。
自稱「契仔」霸佔單位 現身業主大會稱:我唔需要同你哋解釋
本來空置物業與欠費問題尚未引起太大關注,直到2019年,一名姓胡的男子突然闖入伍女士的單位。大廈業主鄧先生:「(法團)主席問我知唔知呢件事,話有人霸咗間屋嚟住,我話我真係唔清楚。其實有人霸咗嚟住,報警就最好,咁問佢有冇報警,佢又話佢冇報警。」鄧先生後來就事件報案,但就被警方告知太遲,陌生男子已經入住單位。他引述警方指:「當日佢裝修嘅時候你去報警,我哋有權查佢身份、都有權查佢點入嚟呢到,裝修又好、住又好、咩都好。但到而家已經米已成炊,已經成為事實,我哋係做唔到嘢嘅。」
影片截圖
鄧先生坦言當時未有留意單位有人裝修,後來向主席追問,竟發現對方早已知情。鄧先生:「我問主席,點解你會畀佢哋入去裝修?佢話又唔係攞你間屋、又唔係攞我間屋,佢入去裝修咪收佢訂金,裝修後佢咪交返晒所有費用囉。」
影片截圖
眼見單位被陌生人入住,鄧先生認為事態嚴重,於是要求召開業主大會。惟會議中途,被指是陌生人、私自入住伍女士單位的胡先生突然現身,並自稱在2008年已經入住該單位,而且持有單位鎖匙。根據街坊提供的錄音,胡先生當時在會議中表示:「各位可以上網去查下逆權侵佔係咩嚟啦,係08年期間其實我哋已經到咗單位啦。其實我無需向大家解釋或者交代我同伍女士嘅關係、或者王女士嘅關係,我係唔需要同你哋任何人解釋嘅。咁你哋保安證明,我唔係破門入屋,大家都唔好有咁嘅疑慮,你哋嘅保安係睇住我用鎖匙入屋,明唔明?我嚟到預備裝修時,亦跟你哋條例交按金。」
用死者「簽名」抵押借貸$500萬 陌生男身份曝光
而更離奇的是,土地註冊處文件顯示,2021年有人以伍女士名義將單位抵押借款500萬,文件上的簽名竟是伍女士的筆跡,而文件由一名譯音為「林欣芬」的律師處理。不過翻查資料,警方當年曾破獲一個犯罪集團,涉訛稱為空置單位的戶主,以進行非法抵押及轉售,其中一名被捕者正是律師林欣芳。
影片截圖
此外,法庭紀錄顯示,胡先生於2022年委託律師申請逆權侵佔該單位,他在文件中自稱是伍女士的「Godson」(契仔),早在2007年已獲她交託鎖匙,不時出入照顧她,並在伍女士2008年去世後持續居住超過12年。然而,街坊一致反駁,指胡先生是2019年才出現,伍女士生前從未提及此人。李女士:「冇,我哋從來冇見過呢個人,呢個人我真係從來未見過,唔知道佢有個咁嘅『契仔』,佢從來冇契過任何人!」舖職員亦稱,伍女士去世前,胡先生從未現身。
影片截圖
而在《一線搜查》追查下,發現原來胡先生就是活躍網上討論平台、自稱為網媒記者的「軍火佬」。根據資料顯示,「軍火佬」曾於2022年被判監,當時法官曾提及他有31項定罪紀錄,其中17次與爆竊相關。如欲了解後續發展。請繼續收看《一線搜查》。
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HOY TV《一線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