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有蓋行人通道形同虛設,行人好天曬、落雨淋,又與輪椅爭路極危險。
為構建香港成為「易行城市」,以及推動「香港好•易行」,政府在2020年完成制定有關香港易度整體策略,並依循「行得通」「行得妥」「行得爽」和「行得醒」4大方向,致力締造行人友善環境。不過,近日有沙田的街坊向HOY TV《一線搜查》反映,指沙田豐石街一條行人通道的上蓋未有完全覆蓋路面,下雨天時亦不能遮擋雨水;加上路面不夠寛闊,出現人多爭路的情況,十分容易發生意外。不少街坊都表示這條行人通道根本發揮不了有蓋的作用。

有沙田街坊向HOY TV《一線搜查》反映,豐石街行人通道上蓋沒有覆蓋路面,下雨天時不能遮擋雨水。(《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途經豐石街行人通道的街坊向《一線搜查》表示,「(路面和上蓋)太窄呀,遮唔到雨,又遮唔到太陽;人又爭,會撞嚟撞去,小朋友啲BB車、輪椅好多時都相撞。」她又補充,早上上班、上學,及黃昏是爭路最嚴重的時間。另一位居住在附近已有30多年的街坊亦說,天橋的問題是上蓋太窄,遮蓋不到整條路,變相浪費了突出來的路面,造成「好天曬,落雨淋」。她補充,落大雨時行人會擠在上蓋下行,但走出去上蓋便會被淋濕;離開行人通道走出馬路行更會與車擦身而過,非常危險。而且路面不平,上落時很多被絆倒的情況。

有街坊表示行人通道好窄,BB車、輪椅好多時都會相撞。(《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沙田區議員梁家瑋一直關注區內社區設施,他指出有蓋行人通道於10年前加建閘水位置,讓下雨天時更容易去水。不過,梁議員就質疑其功能,認為應該直接將上蓋弄大。他表示平時落雨時,即使有上蓋,街坊們仍要撐傘;甚至天氣炎熱,街坊亦要撐傘避陽光。當大家撐傘一上一落就會容易碰撞到。加上,有蓋行人通道的柱子建於整條行人路接近中間的位置,使嬰兒車和輪椅上落期間不夠位通過,有時也見過撞車的情況。

不論晴天、雨天,即使有上蓋,街坊們仍要撐傘遮擋。(《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梁家瑋雖然知道該有蓋行人通道已落成30多至40年,但有不少地方是需要改善,以配合居民日常出入。他舉例,如地面凹凸不平,他指聽過很多街坊和坐輪椅的人士反映,通道當中有1至2個路口位置設有斜道用來過對面馬路,然而斜道方向有機會令輪椅人士飄移至行車路,相當危險;更不時發生意外,例如跌傷手腳。此外,最易出意外的就是老人家街坊推著的買餸車,如果車輪在凹凸不平的地方絆著,長者便會向前仆倒。

沙田區議員梁家瑋收過不少街坊和坐輪椅的人士反映,行人通道上蓋的遮蓋問題。(《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梁議員表示已經將這條有蓋行人通道的問題向房屋署反映,而對方回覆他指,會研究怎樣在地面增加鋼砂重鋪路面以及在財政許可下重做上蓋。至於中間柱子的問題,梁議員希望通道的柱子可以移到另一邊,令路面能完全擴闊。但由於行人通道後方村屋位置是擋土牆,如擋土牆上任何建築物要進行拆除或重整可能會影響結構,所以整個工程都有一定的難度。

行人通道當中的路口位置有斜道以便過對面馬路,而斜道方向可能令輪椅人士飄移至行車路。(《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梁議員又補充,房屋署知道加建柱子中間位置的方案有難度,以及要考慮造工費用,甚至動工的話有機會需要封閉整條路,將會嚴重影響居民出入。房屋署表示採用希望用一切可行的方法,盡量將上蓋擴闊,讓市民最少不用「好天曬,落雨淋」,有一個更好的上落點。

進行通道改善工有機會需要封閉整條路,將會嚴重影響居民上落。(《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有關行人通道上蓋問題,《一線搜查》也向房屋署查詢,署方以書面回覆指,由於早年建成約2米闊的上蓋未能完全覆蓋行人通道,署方正探討加闊上蓋的可行改善方案。另外,署方早前已檢示行人通道近沙田頭路段部分路面有輕微耗損的地方,承辦商亦已完成修復。

房屋署表示正探討加闊上蓋的可行改善方案。(《一線搜查》影片截圖)
更多詳情請到網站收看:《一線搜查》: 57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