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一(3月3日)進行第142天聆訊,續由黎智英第50日作供。控方環繞「科技制裁」作提問,質疑黎2020年在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議題,即使《國安法》生效,黎仍倡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並指出「科技制裁」對中國的負面影響,黎否認,辯稱僅陳述事實,指當時已實施制裁。

囚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同意前以色列副總理指將科技制裁與港人命運連結
控方展示2020 年11月20日黎與以色列前副總理Natan Sharansky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對談騰本,Natan Sharansky提到希望時任美國總統將科技合作的步伐與中國維吾爾人的命運、香港人民的命運以及黎個人的命運連結起來,與中國所有技術和其他合作聯繫起來」,黎當時回覆指「這是非常重要」。
控方指黎同意Natan Sharansky 的言論?黎確認;控方再指黎強調「科技制裁」的效用,以提倡針對中國的「科技制裁」?黎否認,指是對方提出的想法。
法官李運騰再問黎當時是否同意Natan Sharansky?黎指,他同意美國將科技合作的步伐與維吾爾人及港人的命運連結起來;李官再問,黎支持「科技制裁」要與港人的自由運動連結起來?黎指這是更可取的的方式,但他沒這樣說。

以色列前副總理Natan Sharansky。
黎撰文冀拜登續禁止科技產品及芯片輸入中國
控方展示2020年11月29日黎於專欄「成敗樂一笑」的文章,題為「天下圍中 拜登騎虎難下」,黎提到:「川普發動貿易戰,禁止輸出高科技和晶片到中國,打擊其經濟,即使不致垮台亦需作重大讓步,改革政治融入西方文明體系。川普的終極目標是徹底解除中共對世界的威脅。拜登若是認同這個目標,則需雷厲風行,堅持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可是拜登卻是個擅長妥協的資深政客…他已揚言將放棄懲罰性措施,即是取消貿易戰下提升的入口稅。雖是對華綏靖,看來他會繼續禁止出口高科技產品和晶片到中國。」
控方問黎是否支持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繼續進行「科技制裁」?黎否認,指只分析現況,行動會導致甚麼後果。控方指黎害怕拜登政府不跟隨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如「科技制裁」?黎指他沒害怕,只提及拜登的政策。
控方又引述2020年12月6日黎的文章題為「道德窒息 終釀大爆炸」,提到「當人民的生存空間收窄了,藉以生存的想像力也給耗盡,人民將起來反抗,將想像力轉向抗爭。源自抗爭的創造力量,往往形成改朝換代的力量…借助境外通訊科技,這股爆炸力化為言論力量,人民將利用電子資訊反制專橫的政權,這才是獨裁者的最大隱憂。當人民發揮電子網絡功能,發表和團結意見,凝聚為反抗政權的共識,專橫的強權將面臨挑戰,走向崩潰。」控方問黎是否提倡政權「走向崩潰」?黎否認,指僅分析情況,但確認是他的意見。
控方指黎於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中國議題
控方再引述文章提到「美國若是全面禁制向中國輸出科技和芯片,將沉重打擊其科技研發,窒礙其電子監控的發展。倘若民間反對聲音得到更多外國科技支援(這科技支援毋庸安置中國境內),將能超越政權的監控而自由發揮,人民資訊自由了,有了凝聚共識的工具,人民將能制衡政權,令獨裁者喪失生存空間」。控方問黎「獨裁者」是指習近平?黎答是中共。控方問黎是否提議「民間反對聲音得到更多外國科技支援,將能超越政權的監控而自由發揮」,黎確認。
控方質疑,黎提倡續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否認提倡,只提出推論。控方又問是否提議要針對中國實行「全面禁制」輸出科技?黎否認,指當中提到「若」,是講述這情況下會發生的後果。控方質疑黎是強調「科技制裁」中國的成效及重要性?黎指,不是提倡,只提及其可能性。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控方指黎於《國安法》生效後,續要求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否認,指「科技制裁」早已實施,沒要求繼續,亦否認想中國被「全面禁制」,稱這只是可能性。
但控方指,黎於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的議題?黎重申,當時「科技制裁」已實施,他只是分析現況。控方指黎重複提及「科技制裁」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事實上是提倡針對中國「科技制裁」,黎否認。

被告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