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案第142天|控方指《國安法》生效後 黎於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中國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第142天|控方指《國安法》生效後  黎於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中國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

黎智英案第142天|控方指《國安法》生效後 黎於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中國

2025年03月03日 12:12 最後更新:18:35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一(3月3日)進行第142天聆訊,續由黎智英第50日作供。控方環繞「科技制裁」作提問,質疑黎2020年在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議題,即使《國安法》生效,黎仍倡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並指出「科技制裁」對中國的負面影響,黎否認,辯稱僅陳述事實,指當時已實施制裁。

囚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同意前以色列副總理指將科技制裁與港人命運連結

更多相片
囚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以色列前副總理Natan Sharansky。

以色列前副總理Natan Sharansky。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控方展示2020 年11月20日黎與以色列前副總理Natan Sharansky的「Live Chat with Jimmy Lai」對談騰本,Natan Sharansky提到希望時任美國總統將科技合作的步伐與中國維吾爾人的命運、香港人民的命運以及黎個人的命運連結起來,與中國所有技術和其他合作聯繫起來」,黎當時回覆指「這是非常重要」。

控方指黎同意Natan Sharansky 的言論?黎確認;控方再指黎強調「科技制裁」的效用,以提倡針對中國的「科技制裁」?黎否認,指是對方提出的想法。

法官李運騰再問黎當時是否同意Natan Sharansky?黎指,他同意美國將科技合作的步伐與維吾爾人及港人的命運連結起來;李官再問,黎支持「科技制裁」要與港人的自由運動連結起來?黎指這是更可取的的方式,但他沒這樣說。

以色列前副總理Natan Sharansky。

以色列前副總理Natan Sharansky。

黎撰文冀拜登續禁止科技產品及芯片輸入中國

控方展示2020年11月29日黎於專欄「成敗樂一笑」的文章,題為「天下圍中 拜登騎虎難下」,黎提到:「川普發動貿易戰,禁止輸出高科技和晶片到中國,打擊其經濟,即使不致垮台亦需作重大讓步,改革政治融入西方文明體系。川普的終極目標是徹底解除中共對世界的威脅。拜登若是認同這個目標,則需雷厲風行,堅持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可是拜登卻是個擅長妥協的資深政客…他已揚言將放棄懲罰性措施,即是取消貿易戰下提升的入口稅。雖是對華綏靖,看來他會繼續禁止出口高科技產品和晶片到中國。」

控方問黎是否支持美國政府針對中國繼續進行「科技制裁」?黎否認,指只分析現況,行動會導致甚麼後果。控方指黎害怕拜登政府不跟隨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如「科技制裁」?黎指他沒害怕,只提及拜登的政策。

控方又引述2020年12月6日黎的文章題為「道德窒息 終釀大爆炸」,提到「當人民的生存空間收窄了,藉以生存的想像力也給耗盡,人民將起來反抗,將想像力轉向抗爭。源自抗爭的創造力量,往往形成改朝換代的力量…借助境外通訊科技,這股爆炸力化為言論力量,人民將利用電子資訊反制專橫的政權,這才是獨裁者的最大隱憂。當人民發揮電子網絡功能,發表和團結意見,凝聚為反抗政權的共識,專橫的強權將面臨挑戰,走向崩潰。」控方問黎是否提倡政權「走向崩潰」?黎否認,指僅分析情況,但確認是他的意見。

控方指黎於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中國議題

控方再引述文章提到「美國若是全面禁制向中國輸出科技和芯片,將沉重打擊其科技研發,窒礙其電子監控的發展。倘若民間反對聲音得到更多外國科技支援(這科技支援毋庸安置中國境內),將能超越政權的監控而自由發揮,人民資訊自由了,有了凝聚共識的工具,人民將能制衡政權,令獨裁者喪失生存空間」。控方問黎「獨裁者」是指習近平?黎答是中共。控方問黎是否提議「民間反對聲音得到更多外國科技支援,將能超越政權的監控而自由發揮」,黎確認。

控方質疑,黎提倡續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否認提倡,只提出推論。控方又問是否提議要針對中國實行「全面禁制」輸出科技?黎否認,指當中提到「若」,是講述這情況下會發生的後果。控方質疑黎是強調「科技制裁」中國的成效及重要性?黎指,不是提倡,只提及其可能性。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控方指黎於《國安法》生效後,續要求針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否認,指「科技制裁」早已實施,沒要求繼續,亦否認想中國被「全面禁制」,稱這只是可能性。

但控方指,黎於3個月內7度提及「科技制裁」的議題?黎重申,當時「科技制裁」已實施,他只是分析現況。控方指黎重複提及「科技制裁」對中國的負面影響,事實上是提倡針對中國「科技制裁」,黎否認。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致函英國《衞報》,反對該報3月22日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對香港法院處理國安案件進行抹黑,強調特區政府將繼續依法堅定維護國家安全。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衛報》的評論文章指,黎智英早前就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簽證被拒批而提出的上訴許可被駁回,顯示香港法治正受到侵蝕。鄧炳強反駁指,特區政府堅定不移地維護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指香港現有超過100名資深大律師、超過1,600名大律師以及約13,000名執業律師,《基本法》保障市民選擇律師的權利,市民有權選擇有資格並可在香港執業的律師。

鄧炳強致函反對《衛報》一篇有關黎智英上訴被拒的評論文章。

鄧炳強致函反對《衛報》一篇有關黎智英上訴被拒的評論文章。

他續指,香港就國家安全案件引入逐案審批的特准執業制度,比大多數其他司法管轄區(包括英國)更加寬鬆。英國等地並無類似的特准執業制度或允許海外律師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制度。

終審法院

終審法院

《香港國安法》第14條規定,國安委的決定不能司法覆核,這與普通法原則一致,該原則亦為英國所認可,即法院對行政當局在國家安全事務上的判斷予以適當尊重,因行政當局在這方面擁有更優越的資訊及判斷能力。這並不影響香港法院在《基本法》保障下依法享有的獨立司法權及終審權,所有被告人均可得到公平審判。

鄧炳強指,黎智英的上訴許可申請是毫無合理理由而被法院駁回,《衛報》的評論文章聲稱終審法院的裁決「令人費解」,此說法毫無依據,重申反對文章使用這種帶有偏見和誤導性的語言來詆毀法院的專業精神和公正性,並強調特區政府會繼續依法堅定維護國家安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