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黎智英認《國安法》後仍提制裁中國 知道屬違法辯稱「不小心」 否認涉「初選」 遭法官質疑曾提及「我們努力處理」

社會事

黎智英認《國安法》後仍提制裁中國 知道屬違法辯稱「不小心」  否認涉「初選」 遭法官質疑曾提及「我們努力處理」
社會事

社會事

黎智英認《國安法》後仍提制裁中國 知道屬違法辯稱「不小心」 否認涉「初選」 遭法官質疑曾提及「我們努力處理」

2025年03月05日 17:45 最後更新:17:45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周三(3月5日)進行第143天聆訊,續由黎智英第51日作供。

囚車早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早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法官提醒辯方覆問時勿再向黎提出引導性問題

更多相片
囚車早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囚車早上進入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

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

辯方律師團隊。(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律師團隊。(巴士的報記者攝)

從犯證人陳梓華。

從犯證人陳梓華。

民主黨前副主席林卓廷。

民主黨前副主席林卓廷。

警方今早在庭外查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方今早在庭外查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Mark Simon。

Mark Simon。

外國領事職員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外國領事職員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辯方今開始向黎覆問。法官杜麗冰問及代表3間《蘋果》相關公司的大律師王國豪有否盤問,王國豪指沒有。 杜官另指,辯方資深大律師彭耀鴻因明(6日)早須處理終院案件,故本案明早不開庭。 辯方大律師關文渭指,建議明早讓黎閱讀其與秘書Julie之間的WhatsApp訊息紀錄,以節省時間,讓他明下午覆問。控方則指,昨收到辯方的一些文件,發現部分WhatsApp訊息來自「不被採用的文件」(unused material)。

辯方開始覆問前,法官李運騰指,辯方於早前主問時,常向黎作出引導性提問,提醒辯方於覆問階段須注意切勿再提出引導性問題,否則會對被告供詞的信納程度比重有影響。辯方承諾只在沒爭議的事項上作出引導。

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

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

黎指Paul 是《華爾街日報》社論版主編 非美國前國防副部長 

黎在控方盤問時提及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助理Mary Kissel不認識美國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辯方展示黎於2019 年 6 月 20 日與Mark Simon 的對話,黎稱「我們正在確保 DC 時間表,Jack 將在 G20 之後提出請求。Mary與Pau 談話,她正在為與蓬佩奧的會面做準備。」黎確認,訊息中的Mary是指Mary Kissel。辯方問黎有否在 Paul Wolfowitz在場下,與 Mary Kissel 見面?黎稱沒有。

辯方再展示Mark Simon於同月 11 日向黎發訊息指「Paul Gigot 和 Bill Mcgurn派出其中一個編輯部作者,她是Jillian Melchior。」黎指,Paul Gigot是 《華爾街日報》社論版主編,是Mary Kissel前上司,Bill McGurn當時上司,指他曾在港接受Jillian Melchior 訪問,但不知道訊息所指事件,是否指他接受 Jillian Melchior 訪問一事。

辯方再問及6月20日的對話,訊息提到「Paul」是誰?黎指應是 Paul Gigot 。辯方問,為何Paul Gigot 牽涉在與蓬佩奧見面之內?黎稱不知道。辯方問黎有否問Mark Simon、Mary Kissel?黎稱沒有。

法官杜麗冰質疑,黎假設訊息中的「Paul」是 Paul Gigot ?法官李素蘭亦質疑,Paul Gigot 和 Paul Wolfowitz有何關係?黎指,訊息中的「Paul」是指Paul Gigot,因Mary Kissel 不認識Paul Wolfowitz。杜官質疑「你認識 Mary認識的所有人嗎?」黎指,他只能說是基於他的認知﹐又指 Paul Wolfowitz不認識蓬佩奧,因Paul Wolfowitz 從不提起蓬佩奧。杜官問黎是假設Paul Wolfowitz 不認識蓬佩奧?黎解釋,因Paul Wolfowitz頗樂於表達自己認識甚麼人。

辯方律師團隊。(巴士的報記者攝)

辯方律師團隊。(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稱訪談中提及美國有「核武」是指「道德權威」 遭法官質疑  

辯方另展示黎於2019 年 7 月在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訪談提到「美國透過支持我們,也在撒播他們的道德權威,因為我們是中國的一個小島,唯一與你們分享共同價值觀的地方,與你們一同戰爭⋯這是美國必須知道的事,不僅支持我們,而且利用你們在這場冷戰中的道德權威來贏得這場戰爭,因為他們一無所有。就好像他們不帶任何武器就上戰場,而你卻擁有核武。你可以在一分鐘內解決他們。」

辯方問黎所指的「核武」是否指真核武?黎稱不是。控方打斷指,他盤問時沒問及此部分,辯方指是法官問。辯方再問黎所指的「核武」是甚麼?黎稱,是指「道德權威」,中共沒有的「道德權威」。

黎在同一訪談又提到「美國確實忘記了他們手中的武器——道德權威有多重要。」辯方問黎提到的「武器」與「核武」有何不同?黎稱兩者一樣,都是誇張描述。法官李素蘭問及,黎指的「道德權威」如何在一分鐘內解決中共?,黎解釋,這只是一種寫作方法;李官質疑,他不是在寫作而是演講?黎指是一種表達方法。辯方再問,黎所指的「解決」是甚麼?黎指是「打敗」(defeat),使用「道德權威」,因為中共沒有。辯方問有何後果?黎稱難以形容。

法官李運騰指,黎在訪談提到「我認為,美國確實忘記了他們手中的武器——道德權威有多重要。很多人說,好吧,我們現在與中國有貿易協議」,李官問黎提到貿易協議?黎指,其意思是「很多人認為與中國有貿易協議,那麼『我們不要得罪他們』」。

辯方又提到黎接受美國《霍士財經網》(Fox Business)訪問提到,「美國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武器,那就是道德權威」。黎指,這裡提到的「武器」同樣指「道德權威」。

黎指2019年8月想平息示威者暴力

另辯方問及黎與美參議員 Rick Scott、Ted Cruz的關係,辯方指兩人分別於2019年9月及11月來港,是否應黎邀請來港?黎否認,指不知是誰邀請兩人來港。

黎提曾供聯絡陳梓華因著對方平息勇武暴力,指「至少我是在跟一個和平的人說話,而不是跟一個暴力的人說話」。辯方問黎何時開始想與「和平的人」說話的想法?黎指,這不是一個想法,這是一個「邏輯思考」(logical thinking),因民主黨創會主席李柱銘介紹陳給他時,形容陳是保守派,就是透過陳平息暴力。

辯方展示黎與Mark Simon於 2019年8月6日的對話,Mark Simon指「我唯一擔心的是該死的擲石頭。他們必須知道,如果他們扔石頭並殺死某人,就會在短期內嚴重損害運動。…從長遠來看,這場運動仍在發展」 ,黎答「我也關注擲磚頭和汽油彈。但我沒有辦法向那些年輕孩子傳達這個訊息。」辯方問黎在2019年8 月初出現了「認為要平息暴力」的「邏輯思考」?黎指,當有暴力事件出現,這個邏輯思考自然會出現。

辯方引述控方盤問時,提及黎於2019年9月8日的專欄文章,題為「這是良知之戰」,提到「黑夜靜寂無人,全副武裝警察排列嚴陣以待,在尋找敵人。未有催淚彈、胡椒噴霧、布袋子彈發射,未有警棍狂揮掠影硝煙四起之前,已等得不耐煩。馬路對面行人路,孤身一人站着的白衫青年問:『阿Sir,係咪跌咗良心?』…」。

辯方指,控方質疑黎捏造事件,而黎當時稱在新聞中閱讀到事件,包括《蘋果》新聞。辯方展示文章刊登5天前《蘋果》的報道,題為「旺角諷警『跌咗良心』青年遭打穿頭」。黎確認,他當時曾閱讀此報道,但不記得有否觀看相關影片,否認捏造專欄中提及的事件。

辯方播放2019年10月22日的《蘋果》影片,旁白提到黎與「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等一同會見共和黨參議員,接著播放黎的受訪片段。辯方問黎當時有否聽到旁白提及「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黎指沒有,相信是由員工之後製作。

從犯證人陳梓華。

從犯證人陳梓華。

黎堅稱沒向陳梓華提及國際線 

辯方問及黎與陳梓華的6次會面,其中第3次會面於2019年11月,黎與陳梓華於車內會面。陳梓華曾供稱,黎稱要結合街頭、議會及國際力量。黎接受辯方主問時則指自己可能提到街頭及議會,但沒提及國際線;黎在控方盤問下再指,他不記得有否這樣告訴陳梓華。

辯方問黎在第3次會面中有否與陳梓華談及國際線?黎指沒有,他從不知道陳涉及國際線,也不會與陳談及此事。辯方再問及陳與黎於2019年12月31日會面,陳供稱黎當時提及初選,而黎於盤問時稱,他當時有注意初選,而「徒弟」李兆富亦涉及初選的軟件。辯方問黎當時有否與陳梓華談及初選?黎指,他認為沒有,但不記得。

黎指從未與任何初選候選人聯絡 除其朋友林卓廷 

辯方引述陳於2020年7月12日初選後向黎發訊息指「你在初選中所做的一切,這在香港歷史上是非凡的。」黎當時答:「It's a miracle!(這是奇蹟)」辯方問,陳梓華為何在初選後向黎發此訊息?黎指,對方分享其感受。辯方再問在7月12日前,二人有否談及初選?黎指不記得。法官杜麗冰追問,陳為何感謝他?黎指是感謝《蘋果》提供論壇平台,重申自己不牽涉在內。

辯方又提到陳梓華曾於2020年2月26日向黎發訊息,提及「眾志Alliance: Confirmed plan. They are not bound by primary. 新西:朱凱廸 新東:立場姐姐(阿藍) 九東:黃之鋒(Plan B: 梁凱晴) 九西:Sunny 港島:羅冠聰 超區:岑敖暉」。辯方問陳為何向黎發此訊息?黎指,他對於陳認識名單中的人感驚訝。辯方再問黎有否涉及安排初選候選人?黎指,他從未與任何候選人聯絡,除其朋友民主黨前副主席林卓廷。

民主黨前副主席林卓廷。

民主黨前副主席林卓廷。

辯方又問及陳與黎的第5次會面,當時二人與「攬炒巴」劉祖廸在黎於台北陽明山的大宅會面。陳供稱黎要結合議會、街頭力量、國際線及商人,黎在主問時否認,指「我認為他有自己想法,把話塞到我嘴裡」。但辯方指,黎在盤問下稱他可能有提及議會、街頭線及國際線?黎指,他當時沒想到國際線,但可能提到議會及街頭線,因劉祖廸在場,劉可能提到國際線,故自己亦可能談及,但重申不知道陳梓華涉及國際線,亦不記得當時關於國際線的對話。

辯方再問為何當時與劉祖廸會面?黎指,因他認為當時是建立領袖團隊,控制勇武派暴力的好時機。辯方指,黎在主問時提到他從未想到要結合4種力量,即包括商人?黎指因他自己亦是生意人,熟悉商人。

黎盤問下就初選有多種說法 

辯方引述黎在盤問下有就初選曾供稱3組答案,包括控方問黎是關注(concern)初選? 黎答不關注(concern with)初選,因與事件無關; 控方指綜觀整日庭上展示訊息,指黎在2019年12月至 2020年1月跟進初選進度? 黎同意;控方再問及黎關注甚麼?黎指關注正在發生的事,但不關注初選,因他沒有參與,(I was concerned about what was going on, I was not concerned about the primary anymore because I wasn’t involved)。

辯方問黎所使用的「concern with」和「concern about」有否分別?黎稱沒有。辯方問「concern」有「worry」(擔心)、「fear」(害怕)的意思,黎的意思是什麼?黎指,當時他覺得李兆富提出的電子投票很方便,是一個很好的想法,遂成為李與組織初選人士的「中間人」,強調自己當時主要與民主黨李永達聯絡。

法官質疑黎自稱不涉初選  但曾向陳梓華提及「我們需要努力處理」

辯方問黎是對初選有興趣,還是牽涉初選之內?黎指,他沒牽涉初選之內,只是對電子投票感興趣。法官杜麗冰質疑,當陳梓華向黎發送初選名單時,黎回覆「Thanks. We’ve to work on them」(謝謝。我們需要努力處理),故黎是牽涉初選之內?黎否認,當時認為初選重要,他所指的「We」是代表「我們這邊的人」;杜官再問,黎為何說「We」?黎稱因為「我們都在同一個陣營」。辯方問黎有否與初選名單上的人士合作?或黎有否著另一人代表他,與初選名單上的人士合作?黎稱沒有。

法官李素蘭問當黎向陳說「Thanks. We’ve to work on them」(謝謝。我們需要努力處理),陳回覆「I will try my best to work on it」(我會盡力處理),問黎是否告訴陳,他會與初選名單上的人合作?黎指,陳的回覆是陳對其訊息的理解,強調自己沒牽涉初選。法官杜麗冰再問,黎所指的「We」是包括他本人?黎同意,因為大家是同一陣營,但他沒牽涉初選。

警方今早在庭外查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警方今早在庭外查車。(巴士的報記者攝)

法官指黎著李卓人與初選相關人士「努力處理」

辯方問黎與知否陳梓華牽涉初選?黎稱不知道,甚至對陳梓華有初選名單感驚訝。辯方問黎知否陳梓華與初選名單上的人士相識?黎指,陳沒告訴他。辯方再指,黎其後轉發陳梓華發送的初選名單給李卓人,指「我們需要努力處理。至少我們已經透過大多數泛民主黨的支持,使我們的初選正當。」李卓人當時回覆「Will work on them. Will tell Benny and 區諾軒」(會努力處理,會告訴Benny 和區諾軒)。

法官李運騰問黎是否著李卓人與初選相關人士「努力處理」?黎指,不知道李卓人是否認識初選相關人士,但猜測李卓人認識他們;李官問黎至少著李卓人與初選相關人士「努力處理」?黎同意。辯方問李卓人是否初選組織者之一?黎稱不是。

黎專欄提及「中共撕掉《基本法》」 辯方追問黎所謂「官方資料」  遭法官指問題具引導性

辯方另展示2020年4月26日黎的專欄文章「專橫暴政打壓 我們氣魄不滅」,提到「中共出擊撕掉《基本法》,摧殘香港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地位。沒有釋法權利的港澳辦和中聯辦高調曲線釋法,稱兩辦並非《基本法》22條所指的一般意義上的『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公然向港府奪權⋯」。控方盤問黎有何基礎說「中共出擊撕掉《基本法》,摧殘香港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地位」?黎指,他只是陳述事實,基於官方資料作出陳述,但指不記得資料來源。 

辯方再問,黎所指的官方資料是甚麼?黎稱不記得,但李柱銘、何俊仁等律師曾說過。辯方指李柱銘、何俊仁不代表官方,問黎有否閱讀過官方資料?黎稱,他是從傳媒知悉,才會在文中引述。辯方指,黎指是官方資料,會否是港澳辦的資料?法官杜麗冰指,這是引導問題,控方亦指,黎已供稱不知道、不記得。辯方遂問黎閱讀過甚麼傳媒的資料?黎指是《蘋果》及其他傳媒。辯方問為何黎說是官方資料?黎重申,他肯定是官方資料。

辯方再問黎,有甚麼官方資料提到「中共出擊撕掉《基本法》」、「摧殘香港一國兩制特別行政區地位」?控方打斷指,黎已供稱不知道、不記得。法官杜麗冰指,黎說資料來自傳媒。辯方最不再問此部分。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長子黎見恩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承認見美國官員屬「政治敏感」  憂減低申保釋成功機會

另黎被指刑事恐嚇記者案件,於2020年5月5日獲准保釋,保釋條件為不得離港。辯方提到,黎隨後申請更改保釋條件,要求獲准離港。辯方展示黎與Mark Simon於5月27日之間的對話,黎提及其女兒Jade誕下女嬰,其孫女的出生證明應會在一周左右抵達,「若我飛往紐約並進行14天隔離,應該可以在6月20日左右吃午餐,希望能恢復會面安排。在這危機時刻,是很好的保護,希望也能見到大老闆」。控方曾質疑黎以探望孫女為由,隱瞞他赴美會見美國官員的事實。

辯方問及,若沒有預計與美國官員會面,黎是否仍會申請更改保釋條件?黎確認,因希望探望孫女。辯方再問,黎為何於申請保釋時沒提及計劃與美國官員會面?黎指,他赴美主要是探望孫女,且當時與美國官員會面並非犯法,但仍擔心會過於政治敏感。法官李運騰問黎是指他與時任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屬政治敏感,抑或是通知法庭此事屬政治敏感?黎指,是告知法庭。

法官李運騰追問,所以黎認為會面本身並不政治敏感?黎指,同樣政治敏感。辯方再問,黎是否故意誤導法庭?黎否認,只認為沒有必要向法庭公開此事;李官問及,黎認為會因此令其申請保釋的成功機會減低?黎確認。

黎承認欲見美國安委與《國安法》有關

辯方另就黎與現被通緝、在美國籌組「香港議會」袁弓夷的關係作提問,指黎曾提及他對袁「不放心」,黎解釋,他與袁飯局時有此印象,因當時對方提到郭文貴,但黎認為郭文貴是個騙子(fraud);辯方再問,那黎為何容許袁使用《蘋果》作平台推出影片?黎指,當時應尚未知道對方與郭文貴有關;辯方問黎事後有否要求影片下架?黎指沒有,他亦沒想到要這樣做。

辯方提到2020年6月Mark Simon曾向黎發訊息,提及Mark Simon接到美國國安委人員約12次來電,包括國務院官員、國會山莊人員及記者,指他們對黎不能到美國感失望,並非常擔心黎的安危。辯方問,黎當時計劃與美國國安委會面有何目的?黎指,為爭取支持保護香港的自由,免受侵害。辯方再問與《國安法》有關?黎確認。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的妻女到庭聽審。(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指知《國安法》生效後倡制裁屬違法  

辯方展示黎於2020年6月10日接受《自由亞洲粵語》 (RFA)訪問的片段謄本,提到「將中國專橫做法阻擋住,美國歐洲唔係得個講字,而係實際執行、制裁。我覺得我哋會有機會係個國安法,就算佢立咗都唔會執行,或者係執行咗都會將佢water down,唔會做到咁辣」。

辯方指,控方盤問黎在《國安法》生效後,是否仍想美國對中國實施制裁?黎當時否認並指「我沒有說過」。辯方問黎是否在《國安法》生效後,續請求美國制裁以削減《國安法》效力?黎否認,指《國安法》生效前有這個想法,但《國安法》生效後提倡制裁是違法。辯方問黎在2020年 6月初,不知《國安法》會如何生效?黎稱不知道。

辯方讓黎解釋為何沒要求撤回港官制裁名單 黎指不記得 

辯方續展示2020年6月23日黎問Mark Simon「制裁名單有中國高官汪洋、韓正,以及他們的貪污指控,是假消息還是確鑿消息?你能核實一下嗎?」Mark Simon 指「正在核實,暫時是假新聞,汪洋和韓正二人名字,都在香港社運團體提交的幾份名單上。上周在華盛頓討論名單時,我只提出香港官員,因為其他人已被要求提出中國官員,供美國國安委考慮」。

辯方指黎在控方盤問下表示,沒要求Mark Simon在《國安法》生效後,撤回香港官員制裁名單,又反問「為甚麼我要?」,並希望向法庭解釋。辯方指現在是黎解釋的機會,黎閱讀訊息後,指不記得。

黎專欄文章指勾結外國勢力可「槍斃」 黎指是「神燈」在節目所說

辯方展示2020年7月5日刊出黎的專欄文章「飛翔吧 良知的脊梁在撐着」,提到「有心人說,快點走,勾結外國勢力是叛國罪,可以是槍斃的啊!我說,我不走,煮到來就食,走了我還怎能做人。很久前已決定不讓恐懼嚇阻我,否則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忌諱後果,我還可以說什麼,還可以做啥事,還可以抬起頭做人嗎!」

控方盤問黎時指勾結外國勢力是不會槍斃?黎稱,他不是說條文提到會槍斃,而是有人告訴他會槍斃。控方問多次問及,這不是真的?黎亦承認根據《國安法》條文,這不是真的。控方當時指「看來真相對黎毫無影響,當時黎回應說有人告訴他這件事。

辯方問黎哪裡知道「勾結外國勢力是叛國罪,可以是槍斃的」?黎指是有人說,「人哋叫佢神燈,佢個仔做電影,佢以前做編劇呢,喺亞視嘅,叫咩元⋯I forgot the name of 神燈」。辯方問及,該人有否提到《國安法》?黎稱沒有,指對方在節目提到其名字,並著他離開。

辯方問這是否私人對話?黎指不是,指對方在節目說。辯方問這是否一個「威脅」?黎指「他可能說一些事情來嚇我」。辯方問黎為何形容對方是「有心人」?黎指,可能對方關心他,說一些話來嚇走他。辯方問黎認識對方?黎同意,但忘記對方名字。黎在小休後表示,憶起文章內的「有心人」是蕭若元。

黎指若他在港 沒理由缺席「飯盒會」

黎在控方盤問下指,《蘋果》同事在《國安法》生效後表達憂慮,辯方展示《蘋果》工作平台Slack紀錄,有員工提及「因應《國安法》,有少部分財經專欄作家擔心而擱筆,會增加同事以筆名撰寫專欄,打造自家KOL。他們本身評論及分析能力不錯,部分反應及點擊更勝昔日專欄作家,往後可藉此搞活動及 Seminar。」黎回覆「很好,但也可以找些業內人士口述,同事將之改寫為文,或以對話形式出現。」

另有員工指擔心《國安法》後會誤墮法網、多了受訪者不敢受訪,黎回覆「我們可以想法子令對方感覺安全」。辯方問黎有否在「飯盒會」討論以上議題?黎稱不記得,但指當時同事之間都有恐懼。

辯方展示《蘋果》前總編輯羅偉光在Slack傳送的會議紀錄,控方指這是引導問題,辯方則指這是協助黎回憶,法官杜麗冰批准辯方展示Slack截圖。辯方問「飯盒會」有否討論《國安法》影響?黎指不記得。

辯方指,黎在2020年沒外遊,他有否缺席任何一場「飯盒會」?黎稱可能缺席一至兩次,因2020年初他還是獲批外遊。辯方指2020年出現疫情?黎指「哦」,那應該整年也沒外遊﹐又指如果他在港,就會參加「飯盒會」。法官杜麗冰問黎是否不肯定?黎指,如果他在港,沒理由缺席「飯盒會」。

Mark Simon。

Mark Simon。

黎承認不小心在與Mark Simon對話中提到「制裁中國」

辯方再提及 2020年7月15日Mark Simon問黎「這是Mary提出的問題,因他們有點困惑,就像一些媒體報道那樣,你是否說你希望美國不要斷絕與香港的所有聯繫?」,黎回覆Mark Simon 「我說沒必要取消香港特殊地位,因實施《國安法》香港已經完了。重點不是香港,而是中國。制裁中國,阻止中國打壓香港。但我想了想,他們取消香港特殊地位是對的,若美國和中國脫鉤,香港將是中國的出路。而關閉中國這出口,可迫使中國更容易順應美國的要求。」

辯方問,黎曾供稱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助理Mary Kissel是其朋友?黎確認,二人相識超過15年,不是經常會面,但Mary每年生日,黎都會向對方送花,直至對方離開《華爾街日報》。辯方再問黎是否知道Mary為何不直接與黎聯絡,而是透過Mark Simon?黎指,相信是因為對方當時替蓬佩奧工作,若直接與黎聯絡會變得敏感。

辯方再問,黎當時是否知道Mary會如何處理其回覆?黎指,他只是回應對方問題,不知道對方會如何處理。辯方指,控方質疑黎直接請求制裁,黎否認。辯方再問黎為何在訊息中提到「制裁中國」?黎指,他亦不知道,只是不小心。法官李素蘭追問何謂「不小心」?黎指,他知道「制裁」在《國安法》實施後是危險字眼,所以他是不小心。

辯方再問及,黎於同年7月25日後有否與Mary Kissel直接或間接聯絡?黎指沒有。辯方追問,Mark Simon為何助Mary Kissel 及黎之間溝通?黎指,因 Mark Simon 是其助手,同時亦是Mary Kissel 的朋友。

就黎接受盤問時如何回答是否要制裁選舉主任 控辯雙方有分歧 

辯方另問及黎的Twitter於2020年8月8日發帖文指「那些取消參選人資格的選舉主任呢?他們應該為決定負責任嗎?」。辯方指,控方盤問黎時質疑黎是否要求針對選舉主任制裁,而黎當時回覆「Yes, no, yes.」。控方打斷指,控方聽到的是「Yes, well , yes.」。法官提議翻查法庭紀錄。辯方問黎是否指提倡制裁選舉主任?黎否認,僅說選舉主任應為決定負責任及面對後果。

另就《壹傳媒》前行政總裁張劍虹供稱,黎於2020年還押後曾探監,請示如何繼續運作《蘋果》,黎表示「唔使怕﹐繼續做啦,好似照原來咁做」。辯方問黎所指的「照原來咁做」是甚麼?黎指「The show must go on, the business must go on」(表演必須繼續,業務必須繼續),但《蘋果》不是「犯罪公司」,故「繼續」不代表「違法地繼續」。

外國領事職員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外國領事職員到庭旁聽。(巴士的報記者攝)

黎再否認知道陳梓華涉國際線 認為Mark Simon也不知 遭法官質疑 

辯方另指,黎在控方盤問下同意Mark Simon會用黎的名義與陳梓華聯絡,而陳梓華曾供稱,他與 Mark Simon於2020年7至8月的Signal Call 提到,陳梓華加入美國線Telegram群組,成員定期向Mark Simon匯報美國線工作,Mark Simon又指陳可給予「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實質支援,並加入國際線。

辯方問Mark Simon 是否代表黎與陳梓華透過Signal通話?黎否認,指當時不知道IPAC,也不知道TG,只在談及過渡性貸款時提起陳梓華。

辯方續指,陳梓華曾供稱 2020年10月與 Mark Simon透過Signal 對話,指Mark Simon 著他繼續游說進行制裁,問Mark Simon 是否以黎的名義對話?黎指「我們」都不知道陳涉及國際線,又如何著他繼續。

法官杜麗冰指,黎是指他本人或 Mark Simon都不知道?黎指是他本人,但他認為Mark Simon也不知。杜官質疑,黎如何能指Mark Simon不知道陳涉及國際線?黎指,因Mark Simon常以他名義行事。辯方問Mark Simon 在這次Signal 對話也代表黎?黎否認,重申他不知陳涉及國際線。

杜官再指,黎如何能代表Mark Simon說知道或不知道陳涉及國際線?黎指,這是其假設。法官李運騰問,黎知否有Signal Call?黎稱不知。

針對黎曾供稱每周都有《蘋果》高層的「飯盒會」,但《蘋果》內部通訊平台Slack卻沒有相關紀錄,指黎與秘書Julie 的WhatsApp 紀錄可補充此部分,黎明早會在庭內閱讀相關紀錄。

被告黎智英。

被告黎智英。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致函英國《衞報》,反對該報3月22日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對香港法院處理國安案件進行抹黑,強調特區政府將繼續依法堅定維護國家安全。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資料圖片

《衛報》的評論文章指,黎智英早前就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簽證被拒批而提出的上訴許可被駁回,顯示香港法治正受到侵蝕。鄧炳強反駁指,特區政府堅定不移地維護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指香港現有超過100名資深大律師、超過1,600名大律師以及約13,000名執業律師,《基本法》保障市民選擇律師的權利,市民有權選擇有資格並可在香港執業的律師。

鄧炳強致函反對《衛報》一篇有關黎智英上訴被拒的評論文章。

鄧炳強致函反對《衛報》一篇有關黎智英上訴被拒的評論文章。

他續指,香港就國家安全案件引入逐案審批的特准執業制度,比大多數其他司法管轄區(包括英國)更加寬鬆。英國等地並無類似的特准執業制度或允許海外律師處理國家安全案件的制度。

終審法院

終審法院

《香港國安法》第14條規定,國安委的決定不能司法覆核,這與普通法原則一致,該原則亦為英國所認可,即法院對行政當局在國家安全事務上的判斷予以適當尊重,因行政當局在這方面擁有更優越的資訊及判斷能力。這並不影響香港法院在《基本法》保障下依法享有的獨立司法權及終審權,所有被告人均可得到公平審判。

鄧炳強指,黎智英的上訴許可申請是毫無合理理由而被法院駁回,《衛報》的評論文章聲稱終審法院的裁決「令人費解」,此說法毫無依據,重申反對文章使用這種帶有偏見和誤導性的語言來詆毀法院的專業精神和公正性,並強調特區政府會繼續依法堅定維護國家安全。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