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不只搞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要全面發展 成為優質生活圈

博客文章

不只搞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要全面發展 成為優質生活圈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不只搞經濟 粵港澳大灣區要全面發展 成為優質生活圈

2019年02月18日 22:56 最後更新:23:15

經過幾乎一年時間的反覆調研,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規劃綱要出爐,總共十一章文件好詳細,關注香港未來的網友可能要花一點時間細讀。

熟悉內地政壇高人士話,這是一份正規的綱要文件,是中央要推動的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而早前多名高層領導已強調,這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部署的國家戰略,顯示阿爺高度重視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亦務必要這個規劃落實好。

高人話這份綱要檔,用了近一年時間才完成公佈,體現了在制定規劃時十分務實,無話要急於求成,而一步步地推進,希望出來的規劃,要將事情辦好。

在整份規劃中,內容豐富,多個範疇都有提及,高人話可以先關注對大灣區的戰略定位,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個提法很重要,意味著大灣區發展計劃,不僅是局限於經濟發展,而係各方面都顧及,建立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這是一個更高的目標。

在過去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港人在內地發展,較注重的經濟方面,而這次大灣區的規劃,在經濟發展上固然是希望尋求新的動力推動對外開放,除此之外,還要「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顯示未來的大灣區合作發展還包括了民生、社會等等各方面,而不只是獨孤一味。無論商界或機構,想要到大灣區發展,不要將思維局限於經濟層面。

這次規劃開宗明義分兩階段,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到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要基本形成。到 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而以兩個年份來劃分近期和遠期,是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闡述的兩個一百年目標相呼應。在中共建黨第一個百年(2021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第二個一百年,即是新中國成立一百年(2049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其中第一階段就係2035年時,美麗中國目標要基本實現。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民主黨最快明天決定解散

2025年02月19日 09:54 最後更新:15:01

消息話,民主黨正醞釀解散,最快明日有決定。

民主黨的前身是李柱銘、司徒華、何俊仁等人在1990年創立的香港民主同盟(港同盟),1994年10月與「匯點」合併為民主黨,成為第一個全港性政黨,曾經是本港議會內的第一大黨。

上年年底,民主黨舉行創黨30周年的周年大會,羅健熙繼續連任黨主席,副主席二減一,中委會則由9人增至11人。羅健熙曾公開承認,部份黨友因為家庭或個別原因而未有繼續擔任中委,而且外界感覺民主黨生存空間狹窄,短期未必能恢復如昔。

羅健熙當時亦表示,距離立法會選舉仍有一段時間,並不急於討論參選與否。他又透露,民主黨財政仍然緊絀,曾評估可營運一段時間,但不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將開源節流繼續運作。

高人話,民主黨早已陷入一個苟延殘喘的階段,由於在2021年決定不參加立法會選舉,加上所有區議員亦都被DQ或者辭職出局,而政黨其中一個營運資源來源是議員部分薪酬上繳,民主黨在立法會及區議會議席歸零,等於就斷了絕大部分水源。

高人話,可見將來亦都不見得民主黨有參選的機會,據黨內人士話,對於今年12月的立法會選舉,即使他們有黨員決定重新決定參選,亦很大機會被政府DQ出局,所以前途一片黑暗,解散係唯一的出路。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