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路透》指中美正草擬6項諒解備忘錄 美國要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

博客文章

《路透》指中美正草擬6項諒解備忘錄 美國要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路透》指中美正草擬6項諒解備忘錄 美國要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

2019年02月21日 13:06 最後更新:13:14

中美兩國在周三(2月20日)結束由美國副貿易代表格瑞斯(Jeffrey Gerrish)領軍的副部長級會談。今天(2月21日)開始由美國財長姆努欽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對中國副總理劉鶴的高階會談,將在今明兩日(21日與22日)展開。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中國副總理劉鶴上周在北京談判期間合影。AP圖片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和中國副總理劉鶴上周在北京談判期間合影。AP圖片

 《路透社》爆料,指中美正草擬6項諒解備忘錄,涉及1.強逼技術轉移及數碼盜竊,2.知識產權,3.服務業,4.貨幣,5.農業及6.非關稅貿易壁壘。雙方在上周的談判中已交換文本及就協議條款草擬大綱。

消息指,雙方亦討論協議的執行機制,同時設定包含10個中國增購美國貨品的項目的清單,以減少中國對美貿易盈餘,包括中國購買農產品、能源及半導體等產品。

這6項諒解備忘錄中,貨幣一項甚受關注,美國要獨立簽一個備忘錄,顯然要中國承諾人民幣不再貶值。

彭博已報導,美國正尋求中國承諾不要讓人民幣貶值,以做為結束兩國貿易戰協議的一部分。美國要求中國承諾讓人民幣幣值穩定,意在阻止北京讓人民幣貶值,以反制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彭博引述參與討論及聽取簡報人士的話說,雙方官員正在討論如何在「諒解備忘錄」中處理貨幣政策。「諒解備忘錄」將會是美中貿易協議的基礎。

財政部長姆努欽去年10月已表示,貨幣問題必須是美中貿易協商的一部分,而中國官員告訴他,人民幣進一步貶值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中國吸收上世紀80年代日本簽署廣場協議的教訓,不要如日本那樣,讓人民幣大幅升值,但若大致上維持現狀或回到中美貿戰前人民幣的水平,應該是中國可以接受的範圍。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AI發展急需核電 美西方加「鈾」無門 賴中俄出手快速

2025年02月18日 14:54 最後更新:02月19日 01:32

全球最大核反應堆用金屬生產國哈薩克斯坦,正將更多鈾出售給中俄,而對歐美的鈾出口量逐漸減少,引起西方對供應短缺的擔憂。

內地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哈薩克斯坦的鈾主要出口至中國、歐盟、印度、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等。報道援引業內人士的警告稱,隨著從家庭用電到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各種用途對核電需求的迅猛增長,美國和歐洲能源企業面臨的鈾供應緊張風險日益增大。

AP資料圖片

AP資料圖片

「更多的供應流向中國。」西方最大鈾供應商、加拿大鈾業巨頭Cameco公司分管投資者關係的副總裁科斯(Cory Kos)說,「很多客戶還沒有意識到,我們正處於一條資源耗竭曲線上。」一名前業內高管也向《金融時報》坦言,「(歐美)這個行業是在借時間過日子。」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清潔能源日益受世界青睞,對核能發電的需求將與日俱增。世界最大核能協會組織——世界核能協會(WNA)預計,到2040年,全球鈾需求將翻倍。包括美國、英國和南韓在內的許多國家已承諾,到2050年將全球核能發電能力提高兩倍。同時,科技集團也在為人工智能發展所需的數據中心尋覓能源。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中國和俄羅斯,同樣在尋求大幅擴充國內核能。

作為世界最大產鈾國,哈薩克斯坦的產量佔全球總產量四成以上。世界最大天然鈾生產商、哈國有能源企業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在2023年出售的鈾中,約三分之二的銷售額流向俄羅斯、中國和國內本土市場的買家,僅28%的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法國和英國,而後者於2021年所購買的鈾合計佔比為60%。

報道引述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本月初的一篇報告內容警告稱,中國和俄羅斯正在「迅速擴大從國際合作伙伴處獲取鈾礦」,而西方政府在確保供應鏈穩定與擴大使用鈾的計劃之間存在「脫節」,在開採鈾礦方面缺乏布局。

CSIS關鍵礦產安全項目主管巴斯凱倫(Gracelin Baskaran)在報告中擔憂道:「鈾生產是我們並未真正關注的一個薄弱環節。」

這份報告還指出,在鈾濃縮能力方面,四間公司佔據主導地位,分別是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NNC)、法國奧拉諾公司(Orano)和英德荷等國成立的國際企業聯合體Urenco。其中,俄原子能公司擁有全球約38.5%的鈾濃縮能力,中核集團擁有24.2%,兩間企業合計控制著全球六成以上的商業鈾濃縮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歐盟的鈾主要供應國,尼日爾在2023年7月發生軍事政變後,2024年停止了鈾出口,並撤銷了法國奧拉諾公司在尼日爾的採鈾權。2023年,奧拉諾公司有16%的鈾來自尼日爾。歐洲原子能聯營組織的數據還顯示,相比2021年,尼日爾2023年供應歐洲的鈾也減少了三分之一。

法國智庫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的研究員梅耶爾(Teva Meyer)透露,奧拉諾公司在哈薩克斯坦運營的鈾礦正在枯竭,企業難以增產。「奧拉諾公司在哈薩克斯坦的回旋餘地非常有限。」他補充說,其他可用的礦山正被俄羅斯人和中國人收購。

報道還援引部分分析師的話指出,美國能源企業今年同樣需要獲取更多鈾資源。美國是世界最大濃縮鈾進口國,近70%的進口來自法國、德國、荷蘭和英國等歐洲國家,其餘30%在對俄制裁後仍來自俄羅斯。

德國貝倫貝格銀行分析師上月披露的研報寫道,美國能源企業需為獲取鈾資源「簽訂中期合同」,不然供應衝擊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鈾市場緊張局勢。「供應衝擊仍有可能使鈾市場出現實質性緊縮,鈾供應缺口不斷擴大的說法依然成立。」

戰略情報公司Prism Strategy Intelligence的合伙人戈德溫(Benjamin Godwin)將歐美面臨的鈾供應緊張,歸咎於「一直渴望獲得中亞和非洲資源的俄羅斯和中國企業」,稱他們導致了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

不過,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首席執行官尤素波夫(Meirzhan Yussupov)去年9月曾指出,該公司更難繼續向西方國家供應鈾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受到俄烏衝突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

尤素波夫當時表示,戰爭引發的制裁為向西方公用事業公司供貨製造障礙。他直言,「對我們來說,將大部分產品出售給我們的亞洲合作伙伴要容易得多……他們可以吃下我們幾乎所有產品。」

盡管西方制裁措施帶來諸多麻煩,這間公司仍表示有意保持銷售渠道多樣化,希望保留更多美國和歐洲公用事業公司在內的客戶,「我們的理念是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