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N95好過外科口罩?美國報告指無顯著差別

生活事

N95好過外科口罩?美國報告指無顯著差別
生活事

生活事

N95好過外科口罩?美國報告指無顯著差別

2020年01月09日 08:43

兩者都有防範作用~

武漢爆發不明病毒性肺炎,引起市民議論紛紛,不少人到藥房及五金店購買價格較高的N95口罩有備無患。不過到底N95口罩是否一定代表比一般外科口罩,更有效防範病毒感染呢?其實兩者未見到明顯差別,反而如果佩戴方式不正確,兩者都可能失去保護。

N95口罩更多是用來預防空氣污染。AP圖片

N95口罩更多是用來預防空氣污染。AP圖片

香港大學團隊2018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在雪貂實驗發現流感病毒可透過含有小於5微米的微細粒子在空氣中傳播,但一般外科口罩無法阻擋小於5微米的微細粒子。理論上,需用N95口罩才可阻隔。

不過,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去年9月3日刊登的論文,由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進行研究,收集了美國2,862名醫護人員樣本,在7間醫療中心的137個門診進行測試。研究人員隨機分配醫療人員使用N95防毒口罩和外科口罩,結果發現佩戴N95口罩的患流感機率是8.2%,而佩戴外科口罩則是7.2%。結果反映醫護人員的患流感或其他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機率沒有顯著差別(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兩款口罩同樣可以預防呼吸道感染。

研究指外科口罩與N95口罩在預防病毒方面無明顯差異。資料圖片

研究指外科口罩與N95口罩在預防病毒方面無明顯差異。資料圖片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外科口罩可以過濾空氣中較大的粒子,但研究顯示此類口罩並不能有效過濾10微米以下的懸浮粒子(PM10),更不能過濾2.5微米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在使用防護口罩(如N95防護口罩)時,其過濾功能將視乎口罩能否緊貼面部。此外,長時間佩戴防護口罩會令人感到不舒適,使用時亦須加倍用力呼吸。

除了在高傳染性病房醫護人員、化工或工程人員,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地方,例如北京、首爾等大城市,或者發生大型山火的三藩市、雪梨,當地民眾佩戴N95口罩,更多是為了日常外出阻擋懸浮粒子。

N95口罩更多是用來預防空氣污染。AP圖片

N95口罩更多是用來預防空氣污染。AP圖片

N95口罩指的是通過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認證合格,9種防塵口罩中最基本的等級,N代表其材料僅適用於過濾非油性微顆粒,95代表其對0.1至0.3微米顆粒過濾效率達至少達到95%。

N95口罩。網上圖片

N95口罩。網上圖片

美國專家提醒,在超市選購生鮮食品要注意,3種食物建議別買,以免感染病原體奪命。

超市3「生鮮食物」恐造成致命後果

超市購物雖然方便,但在選購生鮮食品時需格外謹慎。某些看似無害的食品實際可能隱藏健康風險。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提高警覺,避免購買處理不當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風險的產品,以免造成致命後果,尤其應避免購買以下「3種食物」。

Unsplash設計圖片

Unsplash設計圖片

1. 預先切好的蔬果

美國食品化學家兼具產業顧問布萊恩(Dr Bryan Quoc)指出,預先切片的芒果、哈密瓜及菠蘿等水果,由於具有保護性的果皮已被切開,果肉長時間暴露在外且質地潮濕柔軟,相比一整顆的水果,較容易成為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的滋生地。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2. 生食苜蓿芽

德拉瓦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克尼爾(Professor Kali Kniel)警告,經常出現在沙律、湯品和三文治中的苜蓿芽,這種蔬菜因為種植過程複雜,難以進行有效的殺菌處理,因此可能含有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和沙門氏菌等危險病原體。《每日郵報》指出,苜蓿芽的最佳生長條件是溫暖潮濕的環境,除非進行汆燙或徹底煮熟,否則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風險。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3. 未殺菌生乳

布萊恩提到,儘管許多人認為飲用生乳對身體健康有益,但未殺菌的生乳實際含有大腸桿菌、曲狀桿菌以及李斯特菌等致病微生物。因此,飲用生乳的風險實在太高,實在「不值得冒險」。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病原體感染後果

沙門氏菌感染可能引發的症狀包括腹瀉、胃痙攣、嘔吐以及發燒等,若情況嚴重可能會因為脫水而需要住院治療,甚至危及生命。而大腸桿菌的感染症狀包括發燒、噁心與腹瀉,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在幾天內消退,不過對於較脆弱的族群如老年人、孕婦以及嬰兒等,感染可能進入血液及器官,造成災難性損傷,而李斯特菌的感染也同樣具有威脅性。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