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班子硬手治港

博客文章

新班子硬手治港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新班子硬手治港

2021年06月25日 18:14 最後更新:18:16

 政府在「七一」之前公佈高層換馬。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升任保安局局長。是次換人,其實傳聞已久,值得注意的反而是為什麼本屆政府任期只餘一年,仍要作出高層調動。

一般而言,政府進入任期尾段,已經「落雨收柴」,來屆特首將於明年3月產生,今年下半年將進入特首的跑馬仔期,政府內部都不會有大動作。然而,經歷了過去兩年的風風雨雨,大家都知道現在的狀況並不「一般」。中央推動特區高層換人,相信有深謀遠慮的設計。

一、升官人選全屬硬手。即將升任政務司司長的李家超,在政府內部是少數敢於堅持立場的局長。在今年「六四」前夕,我已撰文提及,今年「六四」是《港區國安法》實施之後的第一年頭,港府官員對支聯會堅持「結束一黨專政」綱領是否違法,大多支吾以對,唯獨李家超的立場相當鮮明,他在「六四」前警告市民,任何人用非法手段去推翻中國根本制度,屬於顛覆國家政權罪。比起其他支吾以對的高官,李家超的形象相當突出。

李家超最近接受星島專訪的時亦提到,政府要盡早就《基本法》23條立法,又表示相關的立法的工作一直未有停頓。由於《港區國安法》並未全面涵蓋23條立法要求的7個範疇,所以他認為要立法強化。他對23條立法亦不迴避。

升任保安局局長的鄧炳強也是一個硬手。他在2019年11月反修例風波高潮中,接任警務處處長一職,大力打擊暴動,一改上任警務處處長盧偉聰遲疑不決的風格,逐步將暴動控制下來。

李家超、鄧炳強加上去年升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的曾國衛,都是紀律部隊出身的警政人員,紛紛冒升。曾國衛近期在完善政制方面有很好的表現,能夠在短時間完成如此複雜工作,充份體現了意志和擔當,未來還要負責多場選舉。

從中央策劃特區政府過去一年兩波換人的部署,顯見在這個撥亂反正的過程,以「一國」為本的思路,以硬手去啃硬骨頭。

二、換人的即時作用。過去,香港政府做事例必「嘆慢板」。2019年爆發暴動,中央要香港撥亂反正,一刻都不能拖遲。上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比較無為,現在到明年換屆還有一年,中央若不想香港浪費了這一年的時間,換一個強手上場,既可進一步推動撥亂反正的工作,又可以加快開展民生經濟相關的新猷,不用等到下屆政府上任時才慢慢摸索慢慢搞,也是一件好事。你看中央過去就一力甚為不滿特區政府改革通識科嘆慢板,初時說要搞3年才搞掂,結果在中央力催下,一年就成事。面對香港這種政治殘局,真是「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逼」呀。

三、來屆政府的部署。來屆特首的具體人選難測,但基本思路易見。香港過去是AO(政務官)治港,未來將會是硬手當政。無論是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或者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都來自警方和入境處等警政系統,他們作風強硬、行事果斷,他們較少傳統政務官對很多事情都不敢做的思想包袱。若按政府過往的思維,要《蘋果日報》在「七一」前結業,是政務官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而今天說要做就做到了。所以,提早作出人事部署,安排警政系統人員加入決策層,未來特區政府一、二把手的選擇,就會多起來了。

我和知情人士分析談到來屆政府,認為有兩個路向,一個是特區的一、二把手是「硬硬配」,即兩個都是強硬的人;另一個是「軟硬配」,即一個溫和,一個強硬。但無論是「硬硬配」也好,「軟硬配」也罷,其中的要角都是硬手的警政人員。

香港由2019年的殘局,在中央親自落場下棋之後,形勢快速扳回,但顯然未竟全功。千萬不要小看中央換人這步棋,相信未來的大圖畫,已經成竹在胸。

盧永雄

往下看更多文章

水源斷盡 民主黨歸天

2025年02月21日 20:07 最後更新:21:21

在3年前的國慶日,我評價民主黨「無理念、無遠見、無大將,那有未來」。當時香港定出完善政制新方案,民主黨敲定非常嚴苛的參選要求,變相抵制立法會選舉。我感嘆這個政黨已經自己走上絕路。如今3年之後,預言應驗,民主黨終於決定解散。

可以從幾個角度,看到民主黨的困境:

第一,水源枯竭。民主黨決定關門的時機有點古怪。近日美國政府效率部部長馬斯克關停美國國際開發署,並凍結美國對外援助,之後就有幾十個號稱監察中國人權和勞工權利的反華組織被迫暫停運作,並且要大幅裁員。澳洲戰略研究所的成員貝書穎是記者出身,被中國稱為「反華妖女」,她最近就大聲疾呼,指美國切斷了一些援助,令針對中國的整個生態系統都處於危機當中,在香港、台灣和美國,數十家非政府組織陷入雜亂無章狀態,面臨暫停運營、解僱員工甚至關閉的風險。就在這個斷水聲中,民主黨就決定關門,難免令人懷疑包括民主黨在內的反對派政黨和政治團體,過去是否有收取美國政府的資助。

香港的政黨表面上有兩個收入來源,一個是靠當選各級議會的議員,將部分薪金按比例捐予政黨,在民主黨決定杯葛立法會選舉,以及所有區議員出局之後,民主黨這個收入歸零。第二個水源是捐助,這部分收入無透明度,亦不知道資金來源,但一般相信在香港反對政治風起雲湧的年代,很多人包括商界都會捐錢給民主黨,但是時移勢易,民主黨失去了政治影響力,商業捐款亦自然大減。民主黨牌面牌底水源枯竭,死於自然。

第二,國安法的威懾。自《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先後訂立後,香港勾聯外國的反對派政治團體,生存空間大幅收窄。民主黨、特別是其前黨魁李柱銘過去經常毫不掩飾地走訪美國,和美國高官會面,甚至肆意批評特區和中央政府。不過,《香港國安法》訂出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罪,《維安條例》亦將有參與選舉的政治團體獲取外國資助的行為定為非法,就大大收窄了反對派政黨靠外國勢力撐腰的政治空間。

第三,無領袖的困局。政黨的成敗和其領袖有莫大的關係,在政黨生存和發展的過程當中,會去到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要作出這樣或那樣的選擇。民主黨的前身是港同盟,當時司徒華和李柱銘是港同盟的領袖,但真正核心是司徒華。港同盟當時雖然已是反對派政團,在末代港督彭定康扶植下成長,但華叔對中央政府是採取一個「鬥而不破」的態度。不過,隨著2009年反高鐵運動開始,香港激進運動冒興,在民主黨內部亦出現大批激進的少壯派如許智峰之流,挑戰黨內領袖的話事權。

隨著華叔年事已高、身體狀況日差,民主黨第二代的接棒人對內無力對抗少壯派,對外和黎智英勾連,民主黨全面向激進路線傾斜。華叔在2009年曾一力反對參與激進的五區公投,到2011年華叔過身,2014年民主黨就轉軚投入違法的佔中運動,到2019年更全程投入黑暴運動。即使在2019年11月11日激進分子在馬鞍山港鐵站放火燒人,民主黨作為一個打著「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口號的政黨,對政治暴力化也不吭一聲。到那一刻,我已經覺民主黨和泛民主派已經完全背離了自己的宗旨,已經玩完。

民主黨失去了魅力領袖,在重大決策的十字路口,一錯再錯,到最終走向末路,到2021年決定杯葛新的立法會選舉,為自己釘上最後一口棺材釘。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國家發展,勢不可擋,民主黨的潰敗,正正反映和國家對抗的悲慘下場。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