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Facebook背後的互聯網真相

博客文章

Facebook背後的互聯網真相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Facebook背後的互聯網真相

2021年10月07日 17:56 最後更新:18:02

當互聯網剛接連世界之初,它建構了一個烏托邦,令人憧憬這裡是最純正的自由之地。嘭然一聲,一名女子今天把這個夢想戮破。

互聯網開始普及時,沒有管理也不設規範,只有自然的社會法則,我們名之為道德——如果有人犯眾憎,出位了,便會激起社群力量的反對抵制;如果你有不解問題,總有好心人出來義務為你解答——這是科技文明美好的一道曙光,不過,也只是剎那的光輝。很快地,互聯網便被企業介入,它逐步設計了、操控了這個烏托邦,道德退場了…...你可知今天的互聯網世界是什麼?

豪根成為Facebook的吹哨人。(AP圖片)

豪根成為Facebook的吹哨人。(AP圖片)

前Facebook前僱員、37歲的豪根(Frances Haugen)揭露Facebook多起內幕公開的內部文件,最近她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表示,Facebook將公司的商業成長置於公眾的安全與利益之上。豪根揭露Facebook的商業模式和大數據演算法,指出「Facebook的廣告銷售業務基於用戶互動,促使Facebook不惜一切代價讓用戶留在其平台上,即便是知道使用者互動的內容是有害的。」

互聯網服務發展至今,已不再由個人的自由意志和道德驅動,代之而行的是高速計算海量數據的人工智能(AI)機器,這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新銳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21世紀21堂課》深入的談到這個問題。2019年4月他與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作過90多分鐘的對談(視頻放在YouTube,超過215萬人觀看)。當時朱克伯格批評擁有15億全球用戶的中國社交媒體抖音TikTok,是「病毒式視頻」——不斷產生及傳播,不停有人接收及被感染——但驚訝它能夠如此流行起來。

哈拉瑞向朱克伯格解釋,抖音核心是一台AI計算機器,只要你加入抖音,系統便會不斷與你互動,愈來愈認識你,向你推送愈來愈接近你的內容,再進一步,AI憑累積的大數據,加計算能力,能一邊影響你,一邊牽引你的潛質方向。從首先推薦你看哪部電影、去哪裡度假,你應該過什麼的生活、跟什麼人拍拖結婚,乃至你應該有什麼信仰、投什麼的票。哈拉瑞對AI的主宰能力很擔心。不過,他也許基於禮貌,沒有向朱克伯克表達對Facebook也有同樣的擔心。

今天,豪根把Facebook的問題揭露出來,顯示朱克伯格原來是嚴以對人,寬以待己,去年7月,朱克伯格以Facebook CEO的身份,在美國國會指控抖音TikTok「試圖構建另一個建基於不同價值觀的互聯網,並試圖推廣到其他國家」,反而,他把Facebook說成是美國價值的維護者。很可惜,豪根把朱克伯格的面紗撕破了。

Facebook涉及一個更廣闊的問題,政府應否約束網上行為,藉此維護公眾的安全和利益?例如美國可以傚法中國的互聯網規範模式(中國當局針對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假期的每天晚8點至9點提供一小時服務),為美國用戶設定更多保護的法規。

朱克伯格與哈拉瑞對談。(網圖)

朱克伯格與哈拉瑞對談。(網圖)

大家即時想到的問題就是自由,哈拉瑞在他書中已經表明,資訊科技的演進將把我們的「自由意志」扭曲,這個自由的矛盾如何解決?也許,我們回到一點點哲學的範疇。這是康德的自由觀——自律即自由——自律是一種理性的象徵,是一種用理性克制欲望和本能的能力,大家可擁有自由意志的表現,同時需要承認自律等同於自由。

美國放任自由主義最大缺點是否定理性,並好為人師的指責克制等同專制。看來,這是美國甘於落後的一種表現。




深藍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Facebook

 特朗普選情未能看漲,反而受到各方批評,甚至被前顧問嘲諷,Trump其實是「Chump」(笨蛋),經常被形形色色的專制大國領導人「當猴耍」。西方媒分析,北京或更期待特朗普當選。

AP圖片

AP圖片

反觀特朗普對手行情看漲,賀錦麗在最新民調中以45%比41%支持率,擴大領先特朗普。沙利文在北京不忘為民主黨造勢,指賀錦麗一直是拜登外交團隊核心成員,「中國兩位最高領導人都認識她」,勝選之後,將「負責任地管控」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持續拜登政府實施的對中政策。

不過,德國的《新蘇黎世報》猜測,北京可能更希望特朗普勝選,一、中國熟悉特朗普,即使他難以預測,「但特朗普的單邊蠻幹、『美國優先』政策會損害美國的國際形象,這對中國反而是有利的。」之前,特朗普很失體面的辱罵賀錦麗是「瘋子」

《紐約時報》最新文章披露前白宮顧問麥克馬斯特新書爆料特朗普原來與他自我包裝為「交易藝術」大師身份不符,「(他)經常會變得不知所云,難以捉摸,導致在與世界上的對手打交道時處於下風。」其中一次是2017年,在北京與習近平會談時,竟然附和接近中方對韓國軍演及釣魚島的立場,如此失態,白宮團隊私下稱,習近平「吃了我們的午餐」。

80年代,未入政壇的特朗普自詡為成功企業家,寫了一本《交易的藝術》(Trump︰The Art of the Deal),其中一章〈教你做生意〉︰「我認為自己也有(著名成功人士)這種敏銳力,所以不會聘用統計員,也不看那些天花亂墜的市場分析報告,我自己觀察,自己做結論。」明白了,當年40出頭的特朗普已經自成一種那麼獨特的行事作風,憑自信和直覺闖天下,最弊的是還搞出了名堂出來,可想而知,特朗普當總統怎能不讓正統的華盛頓精英,看得心驚膽顫?

無論如何,美西方媒體還有意在「中國比較願意哪位當選」來帶節奏,企圖反映「中國依然對美國抱有施捨善意」的心態。早前,拜登未退選之前,外媒訪問內地智庫顧問高志凱,他表示,「毫不誇張地說,兩者都不是完美人選。拜登是一個冷戰戰士,不在乎是否會把世界推向衝突,而特朗普很可能會對中國實施制裁和關稅,以實現他的美國優先議程。」換言之,中美難以說理說利來修補雙方的矛盾關係,美國未曾放棄傾西方全力來壓倒中國,難道你可以在美國找到一個更關心中國發展,更理性看待中國式現代化成功的政治人物嗎?

「在一筆生意中,千萬不要表現出你為了生意奮不顧身,這可讓對手輕而易舉地把你幹掉。在生意中,要善於發揮優勢,能夠牽制對手,就是一大優勢。牽制對手,就是你手裡要握有對方想要、需要、離不了的東西。」

特朗普在書中天花龍鳳的寫出一套大道理,他不是沒有身體力行的,例如全面禁制華為5G、加徵中國進口關稅、禁止中美科技經濟交流…無一不是他以為這是中國「想要、需要、離不開的東西」,不過,經過兩任總統,美國一無優勢;二無牽制中國的能力。

我有理由相信,以中國目前擁有的實力和地位,不會因為特朗普「笨蛋」,還是賀錦麗「瘋子」而動容,反而要問,美國離得開中國嗎?事情便是這麼簡單。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