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審」機制 陳虹秀案展示重審糾錯的過程
作者:李法言 在普通法體系中,案件在判决後,控辯雙方都可以不服判决而提出上訴,因此,上訴法庭擔當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審理上訴案件外,有時會因為下級法院的判決未必符合法律規定和程序公義,在某些情況下,上訴法庭基於法律公義原則,會下令案件發還...

案中案(Voir Dire)
作者:李法言 「做嘢講興趣, 上庭就要講證據。」在刑事訴訟程序中,執法人員向被告人士所錄取的口供,往往是重要的證據,因此,呈堂時能夠獲得法庭接納,會成為入罪的關鍵因素。而被告人證供是否在自願情况之下錄取,亦成為控辯雙方的爭論點。 控方須要...

「唔係事必要你講……」 論「警誡」與「緘默權」
「唔係是必要你講嘅,除非你自己想講,但係你所講嘅所有嘢,我都會用筆記低,將來可能用嚟做呈堂證供。」上面這一段說話,大家都可能經常在警匪片警察拉人時聽到,耳熟能詳。 這段說話稱之為「警誡」或「Caution」。當執法人員正式拘捕一名嫌疑人的...

香港普通法不普通 有誹謗案成經典案例
作者: 李法言 在普通法制度下,有若干範疇的法律,主要是由法院判例構成,其中一個範疇,是民事過失法(Law of tort)。當中有關誹謗(Defamation)的法律,就是民事過失法的其中一個分支。 長期以來,應對誹謗民事控告的主要免責...

法官判案雖然可以形成「判例法」 但也不是大晒
作者: 李法言 香港的法律體系是普通法體系(Common law),與之相對的是大陸法體系(Continental law)。普通法源自英國,曾受英國管治的地區,多數都保留了普通法制度。 普通法體系的最大特點,是除了立法機構訂立的成文法(...

言論自由有界線 叫人投白票 話人係怪物 都可能犯官非
作者: 李法言 香港是一個享有高度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的城市,按《基本法》第27條:「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而香港在回歸後,所有市民...

金科玉律無罪推定
作者: 李法言 普通法其中一項為人樂道的精神,就是任何人在刑事訴訟中,未經法庭定罪前,都被推定是無罪(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這一項原則,目的在於保障被告人在法律上的權益,防止控方對被告指控造成公眾輿論,而對...

寧縱毋枉
作者: 李法言 普通法在英國自1066年開始實施至今接近一千年,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司法制度,一直沿用到現在,因為普通法是與時並進,緣於法官除了引用法律條文審理案件外,亦可在法律空白的地方,在判案時形成案例,成為日後法庭需要遵從的案例法...

違法眞的可以達義?
作者: 李法言 春秋戰國時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他在其學說《五蠹》中開宗明義直指「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以文亂法,有法不依,是造成社會混亂的藉口。韓非子非常不齒文人,以為文筆了得,精通六藝,就可以議論朝政擾亂朝綱,江湖俠客以為擁有一...

看得見的公義
作者: 李法言 2023年香港電影「毒舌大狀」票房超過一億元,成為香港電影史上最賣座電影票房,黃子華亦因為這套電影被稱為「子華神」。2002年由他自己執導及主演的電影「一蚊雞保鑣」,票房只得20萬收入,慘成票房毒藥,如今就大賣特賣。 毒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