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助殺菌是其一向給大家的印象,除此,原來蒜還具有防治胃癌作用。這項新發現,來自北京大學臨牀腫瘤學院的研究團隊、長達22年的最新大型研究。它評估了幽門螺旋桿菌治療、補充維他命及大蒜補充劑等三種不同方法,對預防胃癌的正面影響作用。
大型追蹤研究發現,長吃大蒜減胃癌病發及死亡率。
中國山東原來是全球胃癌死亡率最高的地區之一,研究團隊在當地召募了3365名胃癌高發地區的志願者,作為檢測對象,把他們分別隨機給予三種測試,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補充維他命及補充大蒜等的其中一種。經過22.3年的長時間隨訪,結果顯示持續7年攝入大蒜補充劑與胃癌死亡風險降低有關,這與幽門螺桿菌治療兩周、攝取維他命充劑7年的組別。
網圖
研究又發現,進行以上三種方式的均可達到一定的降低胃癌死亡率效果。當中,及時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可將胃癌死亡率降低38%,攝取維他命補充劑則可降低52%,攝入大蒜補充劑可降低34%。雖然,攝入大蒜補充劑起效可能會比較慢,但效果卻逐漸明顯,而且能夠在22年間持續存在。
團隊於其後追加的跟進研究中,再發現於從不喝酒的組別中,攝取大蒜補充劑的保護作用,更為明顯,與對照組相比,胃癌死亡風險下降達67%。幽門螺旋桿菌治療雖是較有效的預防胃癌的方法,但不能完全消除胃癌的發生,期間也可能出現耐藥性的不理想情況,反而攝取維他命和大蒜補充劑,在降低胃癌發病率、死亡風險上,更具潛在價值。
網圖
雖然,蒜具有防胃癌的療效,但仍須小心食用,因部分人不宜多吃,例如腸胃敏感或消化不佳者,因大蒜所含某些成分對胃、腸具刺激作用,可抑制腸道消化液的分泌。部分腹瀉患者亦不宜吃生蒜,因其辛辣的大蒜素會刺激腸道,使腸黏膜充血、令情況惡化。至於大蒜的揮發性成分,則可使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等降低,並有可能引起貧血。
網圖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美國專家提醒,在超市選購生鮮食品要注意,3種食物建議別買,以免感染病原體奪命。
超市3「生鮮食物」恐造成致命後果
超市購物雖然方便,但在選購生鮮食品時需格外謹慎。某些看似無害的食品實際可能隱藏健康風險。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應提高警覺,避免購買處理不當可能增加食品安全風險的產品,以免造成致命後果,尤其應避免購買以下「3種食物」。
Unsplash設計圖片
1. 預先切好的蔬果
美國食品化學家兼具產業顧問布萊恩(Dr Bryan Quoc)指出,預先切片的芒果、哈密瓜及菠蘿等水果,由於具有保護性的果皮已被切開,果肉長時間暴露在外且質地潮濕柔軟,相比一整顆的水果,較容易成為大腸桿菌等有害細菌的滋生地。
示意圖。設計圖片
2. 生食苜蓿芽
德拉瓦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克尼爾(Professor Kali Kniel)警告,經常出現在沙律、湯品和三文治中的苜蓿芽,這種蔬菜因為種植過程複雜,難以進行有效的殺菌處理,因此可能含有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和沙門氏菌等危險病原體。《每日郵報》指出,苜蓿芽的最佳生長條件是溫暖潮濕的環境,除非進行汆燙或徹底煮熟,否則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風險。
Getty示意圖
3. 未殺菌生乳
布萊恩提到,儘管許多人認為飲用生乳對身體健康有益,但未殺菌的生乳實際含有大腸桿菌、曲狀桿菌以及李斯特菌等致病微生物。因此,飲用生乳的風險實在太高,實在「不值得冒險」。
Getty示意圖
病原體感染後果
沙門氏菌感染可能引發的症狀包括腹瀉、胃痙攣、嘔吐以及發燒等,若情況嚴重可能會因為脫水而需要住院治療,甚至危及生命。而大腸桿菌的感染症狀包括發燒、噁心與腹瀉,大多數情況下,能夠在幾天內消退,不過對於較脆弱的族群如老年人、孕婦以及嬰兒等,感染可能進入血液及器官,造成災難性損傷,而李斯特菌的感染也同樣具有威脅性。
Getty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