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對外公佈,在雲南祿豐發現早侏羅世蜥腳型類又一新屬種「王氏栗樹龍」。目前,王氏栗樹龍化石已在雲南祿豐恐龍穀大遺址館內展出。
雲南發現新恐龍化石
據內媒報道,2007年,雲南祿豐市自然資源局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在川街盆地發現了新的恐龍化石,化石層位於祿豐組沙灣段中上部,包括較完整的頭部骨骼及9枚頸椎骨。
影片截圖
名字是為了紀念發現祿豐古岩的王正舉先生
該化石是在大栗樹村的後山發掘出來的,通過多年的研究,取名為「王氏栗樹龍」。王氏栗樹龍是為了紀念祿豐1975年發現祿豐古岩的一位叫王正舉的先生。
影片截圖
屬早期分化的蜥腳形類 增加中國西南地區恐龍的多樣性
經過專家們長期、系統的研究,王氏栗樹龍屬於早期分化的蜥腳形類,與雲南龍親緣關係較近。王氏栗樹龍擁有祿豐組該類群中最大的頭骨材料,長約40厘米,這一發現增加了中國西南地區恐龍的多樣性,提高了對於早期分化蜥腳形類特徵演化的認識。
影片截圖
化石已經對外展出
據祿豐市自然資源局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濤表示,由於化石的頭骨、頸椎保存得比較好,活著的時候應該在8米左右。目前,王氏栗樹龍化石已在雲南祿豐恐龍穀大遺址館內展出。
影片截圖
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發現一塊巨型駭鳥 ( Terror birds ) 的腿骨化石,估計身高超過 3 米、體重達 156 公斤。
化石早在20年前出土
《紐約時報》報道,這塊化石早在約 20 年前,由哥倫比亞風暴博物館、44 歲的研究員佩爾多莫(Cesar Perdomo),於塔塔科阿沙漠(Tatacoa Desert)發現,當時未能確定其牠的種類。研究團隊去年開始利用 3D 模型技術分析後,確認屬於駭鳥科(Phorusrhacidae)。
觀看影片
以掠食為主 攻擊力強
資料顯示,駭鳥在大約 1200 萬年前的中新世時期出現於南美洲。根據腿骨推測,這隻駭鳥的體重大約 156 公斤。牠擁有粗壯有力的雙腿和巨大的嘴,猶如鳥狀的霸王龍一般,主要以原馬為食,狩獵時候可用單腿踹斷原馬的肋骨,也可用巨大的喙涿斷獵物脖頸。
(圖擷取自Palaeontology期刊)
推測遭巨鱷攻擊致死
這塊化石為駭鳥的左脛跗骨(tibiotarsus),相當於人類的小腿骨。其巨大尺寸最初令古生物學家難以判斷來源,但掃描結果顯示骨骼上有深坑,這是駭鳥科腿骨的典型特徵。此外,骨骼表面還有齒痕,可能來自一隻巨型鱷魚——普魯斯鱷(Purussaurus)的攻擊痕跡。
(圖擷取自Palaeontology期刊)
可能棲息更熱帶地區
這項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是迄今為止在南美洲最北端發現的駭鳥,表明這些鳥類可能棲息在更熱帶的生態系統中。大多數駭鳥化石是在南美洲南部發現的,包括阿根廷和烏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