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福局與香港電台聯合製作全新節目《照顧者們》,逢星期日晚8點港台31台播出,真實呈現本港照顧者群像,並介紹政府及社福機構提供的各種支援服務。
今晚最新一集,將講述無兒無女的麥婆婆與胡伯,如何在同行半生之後,重新找到生活節奏,對將來重燃寄望。

相濡以沫的麥婆婆與胡伯。
麥婆婆與胡伯一直只有二人共同生活,相濡以沫。直至大坑西拆遷消息來臨,二人為尋找新居奔波煩腦之際,麥婆婆突然在街上暈倒,掀起生活巨變。
年近90歲的胡伯獨力奔波覓新居、搬遷之餘,更要照料跌傷後無法自理的妻子。兩老最終作出艱難抉擇——麥婆婆入住環境合適的安老院,胡伯風雨不改每日探訪。院內物理治療與軟餐推廣等服務,竟讓銀髮生活重現色彩,麥婆婆日漸適應院舍生活⋯⋯在大坑西重建前夕,這對老夫妻重遊舊地細數半生回憶,亦發現人生下半場新可能。
近年來,照顧者的福祉備受社會關注,有社福機構估算香港有過百萬名照顧者,他們身心往往承受巨大的壓力。不管他們是跟病患或長者同住或不同住,照顧者都要陪伴覆診、定時服藥、甚至上廁所和洗澡等。當責任愈來愈大,壓力相應增加,有些照顧者更感無力,衍生出自身的情緒問題,值得社會關注和給予更多支援。
《照顧者們》喻意為照顧者提供一扇門,讓照顧者不覺孤單,提醒他們顧人也要顧己,希望他們看得見出路。節目以多位照顧者的故事為骨幹,找來不同經歷的照顧者和被照顧者講述他們的親身故事,讓觀眾更全面知悉照顧者面對的真實情況,同時了解政府及社福機構提供的各種支援服務,如家務支援、日間照顧、護理、康復、暫託服務及樂齡科技等。

百歲人瑞金容與七旬女兒悅嫻「老老照顧」。
節目內容涵蓋各類型照顧者,例如在第三集,就講述了百歲人瑞金容與七旬女兒悅嫻的「老老照顧」日常,道盡高齡照護的甜蜜與掙扎。為延緩母親腦退化,悅嫻化身「記憶導航員」,從老照片中重啟母女對話。最動容是粵劇迷兩代人踏足南丫島,追尋昔日「追星」足跡,讓戲曲聲韻再繫親情。
第四集節目則關注兩位照顧特殊教育需要(SEN)兒子的媽媽,何媽媽面臨自閉症兒子確診思覺失調、丈夫始終迴避現實,夾在兩代男性間的她抑鬱纏身,直到求助心理學家,開始接受若無法改變丈夫的想法,只好改變自己,並在愛羣社福機構遇見同路人,大家一同分享當照顧者面對的困難,終於感到有人明白自己。

媽媽嘉嘉見證着洭洭的成長,也學懂欣賞自己,肯定自己作為母親的價值。
另一位媽媽嘉嘉獨立撫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和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的兒子洭洭,兒子每個躁動瞬間,都牽動抑鬱症母親的敏感神經。在社工介入下,這對母子發展出獨特的情感密碼:孩子學會用童真方式安撫母親,而嘉嘉更從兒子成長中重新看見、欣賞自身價值。
《照顧者們》全輯共十集,逢星期日晚8點港台31台播出,並可在港台網站及Youtube重溫。大家不妨趁周末收看節目,並推介給身邊親朋戚友、鄰里、照顧者、被照顧者等,為照顧者加加油、打打氣,藉此良機同喘息、齊放鬆吓。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