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八個月大女嬰祈祈成功換心 跨境器官捐贈移植機制再次創造奇蹟

博客文章

八個月大女嬰祈祈成功換心 跨境器官捐贈移植機制再次創造奇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八個月大女嬰祈祈成功換心 跨境器官捐贈移植機制再次創造奇蹟

2025年02月17日 11:30 最後更新:11:45

八個月大女嬰祈祈,因擴張性心肌病變致心臟衰竭,急需換心延續生命,上周祈祈的父親拍片哽咽呼籲有心人捐贈心臟,令人動容。醫務衞生局和醫院管理局今(17日)凌晨公布,獲內地跨境器官捐贈,成功為祈祈於昨晚(16日)在香港兒童醫院完成心臟移植手術。今次是繼2年多前四個月大女嬰芷希成功接受來自內地心臟捐獻進行移植後,第二次跨境器官捐贈的案例,顯示本港和內地已建立密切跨境器官移植合作的溝通渠道及流程,對等候受贈器官、生命危在旦夕的病人及家屬而言,就是多了一個難得的重生機會。

祈祈父親上周呼籲捐贈心臟予女兒時,祈祈只能依賴儀器支援心臟循環功能維生。

祈祈父親上周呼籲捐贈心臟予女兒時,祈祈只能依賴儀器支援心臟循環功能維生。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今次第二個跨境器官捐贈案例,內地與香港的跨境合作更加高效,經中央批准,由國務院港澳辦、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海關總署、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廣東省公安廳交通指揮中心、廣東省和深圳市的各級海關、邊檢、醫院和『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中心等18個內地部門的逾百名人員合作,分秒必爭,橫跨多地接力保障器官轉運的安全順暢,充分體現出內地與香港以「生命至上」的原則和信念,攜手拯救生命,意義極重大,特區政府再次感謝內地各單位的大力支持。

負責移植手術的醫院心胸外科顧問醫生任力恒表示,昨較早前由北京的國家心臟移植質控中心派出心臟移植專家在內地實施心臟獲取手術,而香港兒童醫院於同日下午接收心臟後立即進行手術,手術進行歷時約6.5小時,目前祈祈在深切治療部接受密切監察,未來24小時為關鍵時期。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鄧耀鏗醫生補充,由於內地未有合適的受贈者,遂經兩地心臟移植專家共同確認其心臟適合為祈祈進行移植後,決定將心臟緊急運港為祈祈進行移植手術,需手術經內地及香港的監管機構嚴格審批,所有程序均合乎兩地法例要求。

還記得去年12月,是首個跨境器官捐贈個案的女童芷希成功換心兩周年,盧寵茂到香港兒童醫院參與芷希舉行的派對,芷希的父母還向盧局長分享了芷希返學和生活的片段,又別出心思地錄下女兒的心跳聲,附上手印,作為禮物送給局長,相信無其他比芷希的心跳聲更令局長感恩開懷。

祈祈昨晚在香港兒童醫院完成心臟移植手術,目前仍在兒童深切治療部。

祈祈昨晚在香港兒童醫院完成心臟移植手術,目前仍在兒童深切治療部。

今次8個月大女嬰祈祈,自去年9月中因食欲不振和嘔吐求醫,同日已惡化,須送入兒童深切治療部,心臟功能只剩約兩成,完全依賴儀器支援心臟循環功能以維持生命,更出現細菌入血情況,冀市民可支持器官捐贈,換心成為唯一延續生命的方案,且須盡快進行,否則很大機會出現中風等嚴重併發症,隨時危及性命。

祈祈的父親張先生上周通過影片公開呼籲,提及女兒情況時,多次哽咽,一度無法言語,直言每日唯一可做的只有陪伴女兒,亦因為祈祈的堅強和勇敢,讓他們不放棄,希望能遇到奇蹟。

奇蹟在公開呼籲的3日後就出現了,祈祈父母感謝內地不同單位及特區政府協助,亦感謝兩地醫療團隊的努力,也非常感激捐贈者親人在艱難時刻作出無私決定,認為是他們的大愛給予祈祈一個重生的機會。




Sebastian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萬眾矚目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本月底首次在啟德體育園揭開戰幔。最新一期《警聲》為大家講述港隊華人球員麥季聰的背後故事,原來他與欖球結緣,並投身這項運動成為全職港將,全因受到兩名警察兄長的影響。

身為港隊少數華人全職球員的麥季聰,原來由認識到熟悉欖球,全因受到兩位現正效力警隊的兄長麥季東及麥季軒所薰陶。麥季聰指自小學已與欖球運動結緣,三兄弟在訓練中一直互相扶持,「小時候以為欖球只講碰撞,幸得兩位哥哥引導,身型較小的華人要在洋人堆中找到定位,一定要『食腦』,講求走位、速度和轉數快!」

效力警隊的大哥麥季東(右)及二哥麥季軒(左)將欖球精神的冷靜、果敢和團隊合作應用在警務工作上。

效力警隊的大哥麥季東(右)及二哥麥季軒(左)將欖球精神的冷靜、果敢和團隊合作應用在警務工作上。

身為大哥、現駐守黃大仙警區反黑組的麥季東表示,慶幸當年介紹兩位弟弟認識這項運動,更為三兄弟留下不少共同回憶。他笑說:「我們首次搭飛機,就是一起到東南亞參賽!」

其後,大哥和二哥憑實力,同入選香港欖球隊轄下隊伍,獲得與外隊對壘的寶貴經驗,而三弟當時則在港隊U20青年軍受訓。三兄弟最難忘的聯手戰,就是於2017年代表西貢隊參與全港運動會決賽。當天,球隊於賽事末段落後對手一次「達陣」,形勢緊迫下,兩位哥哥負責中場組織,在重重包圍下將球傳到已突破對方防線的三弟手上,成功「達陣」扳平。之後,大哥再射入附加罰球,協助球隊反敗為勝;三弟更一戰成名,獲賞識加入港隊跟操,翌年簽約成為全職港將。

三兄弟多次共同上陣,以高度的默契打好每一場比賽。三弟麥季聰奮勇作戰(左三)。

三兄弟多次共同上陣,以高度的默契打好每一場比賽。三弟麥季聰奮勇作戰(左三)。

香港欖球的成績在亞洲位列前茅,港隊成員的席位爭逐激烈。麥氏兩位哥哥未能在運動員生涯上再進一步,卻將欖球精神順利轉移。兩人均指在欖球場上鍛鍊的堅毅精神,在警務工作上大派用場。現駐守柴灣分區雜項調查隊的二哥解釋:「我和哥哥在球場上的崗位都是負責中場傳球,習慣在對手重重包圍和截擊下,有效傳球給前鋒得分,因而學會在沉重壓力下,冷靜和果敢地協助團隊完成任務。」

在警隊的工作雖然繁忙,但兩人均仍有參與欖球運動,主要是代表警隊或紀律部隊聯隊,出戰本地及海外比賽,為港爭光。三弟則繼續以全職運動員身份追夢,力爭在年底舉辦的全運會,代表香港角逐殊榮。麥氏一門三傑,三兄弟均感恩能夠透過這項運動磨練身心,幫助他們向理想達陣。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