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黎智英續作供。控方指黎在《國安法》生效後持續要求外國制裁中國,包括在Twitter發帖、撰寫專欄文章等,並在直播訪談節目「Live Chat」主張其他國際與美國結盟 ,以科技制裁中國,從而提升台灣地位以制衡中國等,惟黎辯稱僅陳述事實,及分析當時情況,否認主張制裁。期間法官更質疑黎改變證供,在5分鐘前確認曾指「最有效方法之一」是美國制裁,但之後又迴避控方問題。

囚車下午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控方指黎意圖Twitter發帖要求制裁 黎否認指已發生
控方指黎於《國安法》生效後持續尋求國際支持,展示2020年7月22日黎的「徒弟」李兆富向黎指「美國要求中國關閉休士頓大使館」,黎回應「特朗普正利用對中國的一系列制裁措施,作為他的競選策略。非常聰明,拜登只能說,但他會行動。行動勝於雄辯!」。
控方指黎繼續支持針對中國實施制裁?黎指,他只陳述事實,並非提倡制裁,因當時已實施了制裁。控方指黎想這些措拖繼續?黎指,他沒表示想繼續,因特朗普已採取了措拖。控方質疑黎支持這些措拖?黎指,他僅說對方「非常聰明」。法官李運騰指,但黎說「行動勝於雄辯」,黎認為行動更有效?黎確認,因拜登只會說話,沒有行動。
控方再展示於2020年7月23日黎的 Twitter帖文,提及特朗普正透過不同的措施採取行動,而拜登只能說話。行動勝於雄辯!」黎亦轉發了《蘋果》的Twitter帖文指「中國當局表示,美國給予北京72小時,要求關閉其駐休士頓領事館,中國當局譴責這項史無前例的舉動,並威脅會報復。」
控方指黎支持美國針對中國採取行動?黎重申,這些是已發生的事,不需要支持。控方再展示7月 22 日黎發訊息予李兆富指「這是防止侵犯人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要令犯下令人髮指行為的人,負上個人責任。」,並附上《蘋果》連結,關於與香港有聯繫的公司,因新疆侵犯人權而面臨美國制裁。
法官質疑黎迴避問題 5分鐘前後改變口供
控方問,黎指「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指美國制裁?黎確認。控方再指,黎想李兆富推出這帖文?黎確認,但強調沒提及制裁。法官李運騰指,黎附上相關新聞連結,黎指新聞與他無關;李官質疑,黎是否意指,要公司負責任並不足夠,而是要令個人亦負上責任?黎指,如果要公司負責,亦代表個人要負責,因公司由人建立。控方指,要公司負責意指要制裁?黎指他沒這樣說。法官杜麗冰追問「這是防止侵犯人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中的「這是」意指甚麼?黎指,最有效方法是令人負責。法官李素蘭質疑黎改變證供,黎5分鐘前確認其答案,之後又迴避問題。黎指,他可能聽錯,強調他僅陳述自己的訊息。
控方指出,黎意圖於Twitter發帖要求制裁?黎不同意,重申是已發生的事。控方指黎想繼續實施制裁?黎否認,質疑控方「把你的話放進我的嘴裡」。控方再展示黎於7月23日的Twitter帖文,附上《蘋果》以上的連結,控方問黎有否將帖文下架?黎稱沒有。

辯方律師團隊。(巴士的報記者攝)
帖文提及「幫兇無處可逃」 黎否認指涉旅遊簽證 遭控方質疑證供有出入
控方再展示9月17日黎的Twitter帖文,提到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撤走美國資產的報道, 指當美國和其他自由世界國家結盟並實施制裁時,「中共的幫兇無處可逃,他們的資產無處可藏。他們迫害香港人的惡行必將產生後果」。黎指,帖文由李兆富撰寫,他沒將帖文下架。
控方問帖文所指的「幫兇」是否指香港官員?黎稱不知道,是李兆富撰寫,但同意相關內容。控方問黎所指的「中共的幫兇無處可逃、資產無處可藏」,是否與旅遊簽證有關?黎稱,帖文沒提到旅遊(travel)。但控方指黎早前曾供稱,此句與旅遊簽證有關,黎重申沒說「旅遊」。辯方指黎只說「簽證」,沒說「旅遊」。但法官翻查法庭紀錄,顯示黎是說「旅遊簽證」。
法官李運騰關注,控方是問黎如何理解他人撰寫的帖文,控方回應指與協議有關。李官質疑,黎的答案如何協助控方?控方指,因帖文在黎的Twitter帳戶上發布,李兆富與黎達成共識。李官指控方是問黎對帖文有何理解?控方指是了解黎當時的想法(state of mind)。
控方又指,黎當時供稱他們很難再與西方世界交涉,如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以及獲得簽證出遊。黎解釋,當時他只是推測,因帖文不是他撰寫。控方問,但黎不爭議帖文所指的制裁後果,是不能在外國開銀行戶口、獲得簽證出遊?黎同意,強調只是推測。控方指,黎透過帖文提倡對香港官員制裁?黎不同意。
控方指黎撰文認為制裁帶來希望 黎:「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
控方另展示2020年11月29日黎的專欄文章「天下圍中 拜登騎虎難下」,提到「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全世界最撐川普連任的相信是香港和台灣人。道理好簡單,大家都面對中共打壓,敵愾同仇;川普強硬對付中共猶如幫我們出頭,讓大家有個靠山的安全感。川普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取締中共萬一與美國爆發衝突的江湖救急通道,打擊中共在貿易、外交以至政治上的靈活性。此外又制裁某些協助中共鎮壓港人的官員,要他們承受個人損失,令其他有可能參與鎮壓的官員多一重顧慮,對中共肆意鎮壓港人或多或少有個牽制作用,令為國安法蹂躪喘不過氣來的港人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而寄存希望」。
控方問黎提到「令其他有可能參與鎮壓的官員多一重顧慮」?黎指,只是陳述已發生的事情。控方問黎認為制裁會出現文章所述的效果?黎同意。
控方問,黎是否想續推制裁?黎稱這裡沒說,但「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給予他們希望。控方問,黎當時認為制裁帶來希望?黎稱當時沒這樣想,只說「感到有人為我們出氣而寄存希望」。

黎妻下午離開法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控方指黎於《國安法》後仍重複要求制裁官員 黎指僅認為他們要負上責任
控方展示2020年12月1日黎的Twitter 帖文,提到「拜登政府應知道透過讓那些教唆中共鎮壓的人承擔個人責任,這些措施可以挫敗他們作惡的士氣,因此即使這些措施看起來,帶來少許不便,也會有效」,並附上《蘋果》新聞連結,提到前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因美國制裁,家裡有成堆現金。黎指帖文由李兆富撰寫,並確認沒要求帖文下架,及措施有少許成效。
控方又展示黎於2020年8月7日與李兆富的對話:李兆富指美國財政部對11名破壞香港自治、限制香港市民言論或集會自由的人士實施制裁,指他還未發帖文,但認為可直接發新聞和摘錄內容;當時黎指:「那些選舉主任呢?他們基於政治原因取消參選人資格,應否負個人責任?」。
黎指,當時是提出問題,問選舉主任有否被制裁。控方再指,黎的Twitter翌日轉發了《蘋果》的帖文提及上述事情。控方問,黎是否要求選舉主任也要受制裁?黎指是的。控方指,黎在《國安法》後重複要求香港及中國官員實施制裁?黎指,他只認為這些人要負上責任,沒提及制裁。惟控方稱,剛才黎回應「Yes(是的)」?辯方指,黎說「Yes, no, yes.」控方指是「Yes, well, yes.」。控方再問黎在《國安法》後,重複要求香港及中國官員實施制裁?黎重申,只認為這些人要負上責任。
黎節目主張其他國家與美國結盟 以科技制裁制衡中國
控方展示2020年9月24日「Live Chat」節目謄本,黎提到台灣隨著與美國的關係,地位將會提升,以美國制裁為例,制裁導致中國在許多方面不得不依賴台灣,如果對中國展開知識和技術制裁,台灣或成為亞洲的矽谷;黎又提到,認為所有國家都必須幫助台灣,因為它們都面臨著同樣的敵人。
控方問黎是指美國對中國技術制裁,導致中國的初創企業需要搬到台灣?黎同意,指是其意見。控方問這會增強台灣在科技業的重要性?黎同意,認為台灣對美國而言十分重要,因台灣在亞洲地位顯著,以及台灣是聯盟的一環,即台灣是國際聯盟成員之一。控方問,黎當時是否認為台灣地位應該提升,以便與美國結盟,從而影響中國?黎同意。控方問黎所指的「敵人」是誰?黎稱是中共。
黎節目中指科技制衡中國為時未晚 辯稱僅陳述及分析
黎提到「台灣是一個很好的槓桿,如果台灣失敗,美國的信譽就會失敗,會像蘇聯冷戰時期的柏林一樣。」控方問黎支持技術制裁,作為對抗中國的手段?黎否認,指當時美國已實施技術制裁,又指歐洲沒技術制裁,認為各國應團結起來與中國交涉。控方問黎主張歐洲與其他國家與美國結盟,以制衡中國?黎同意,又指當時各國已這樣做,他只是陳述事實。
控方指,節目嘉賓前《蘋果日報》董事Mark Clifford當時及,特朗普政府試圖利用科技來制衡中國軍事力量,反應是否為時已晚?黎當時回應指「我想現在還不算太晚,首先要制裁中國晶片」。黎指僅陳述事實。控方問黎想美國繼續實施技術制裁?黎指,他沒說想繼續,僅分析狀況。黎在節目又提到「美國實施科技禁運,會導致所有西方國家都實施科技禁運,因為所有西方國家都依賴美國技術」,問黎是否想繼續科技禁運?黎反問「我在哪裡說想繼續科技禁運?」,重申只是解釋和分析。法官杜麗冰問及,黎是否同意想繼續科技禁運?黎不同意。

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
控方質疑黎在節目中想歐洲國家跟隨美國對中國實施科技禁運
控方展示2020年10月1日「Live Chat」節目,討論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制裁,提到台灣可成為對抗中國的最大槓桿,又指歐洲國家十分依賴美國技術,他們可能仿效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制裁。如果對中國進行科技制裁,中國科技研究將發生非常大變化。
控方指黎想外國向中國實施科技禁運和制裁?黎指,當時美國已實施科技禁運,其他歐洲國家也會跟隨。黎指,歐洲國家已經跟隨,反問「我怎能想他們跟隨?」。但控方指,黎不僅陳述事實,也表達了意見,因黎說「美國對台灣所做的事情是正確」?黎指,當時已實施相關措施,他僅作評論,不是提倡,重申「我沒有權」,也沒有資格想或不想。但控方質疑黎在同年9月24 日的「Live Chat」也提出同一言論?黎重申,沒資格想這事。控方問黎希望美國繼續對中國實施技術制裁?黎不同意。
黎撰文指美國對華科技制裁將助台發展為亞洲「矽谷」
控方續展示黎於2020年10月11日刊出的專欄文章「台灣也要感謝黨」,提到「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和晶片封鎖,也將牽制西方陣營和日本澳洲等國家,封鎖他們出口高科技和晶片到中國。這將大大打擊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研發。」
文章又提到「面對全面的制裁,中國的科技研發就更加寸步難行。科技研發不能獨自發展,而需其他科技的配合。沒有進口科技的供應和支援,科技研發將難上加難。科技人員擇木而棲,科技研發公司亦會轉移到別的地方去。台灣有深厚的科技基礎和完整半導體產業鏈,是個理想的選擇…將吸引更多科技研發公司到台灣,蓬勃其科技行業,發展為亞洲的矽谷。」
黎稱不是提倡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只陳述當時情況及分析,指西方國家已追隨美國,重申沒資格想或不想,只是陳述及分析。控方指黎提倡禁止外國技術和晶片進入中國?黎不同意。
控方又提到文章刊出4日後,黎在「Live Chat」節目再提到科技制裁,當時節目嘉賓為美國前國防副部長Paul Wolfowitz,黎提到對中國實施制裁、想美國繼續對中國實施科技制裁,黎不同意。控方指,黎認為台灣對美國很重要?黎同意,因台灣晶片對美國很重要。
控方指,黎想提升台灣的利益,藉此對抗中國?黎稱,指制裁與台灣無關。法官李運騰質疑,黎提到台灣將成為亞洲矽谷,這樣會令美國有興趣「保住」台灣?黎指,他是說制裁本身與台灣無關,但同意從而對台灣有利。控方問黎想中國受制裁以提升台灣地位?黎稱,他沒這樣說。

被告黎智英。(圖片來源: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