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護士註冊條例》修訂草案。多名議員支持修例,認為需要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應對人手短缺情況,但亦需要對質素作嚴格把關。
林哲玄。 資料圖片
法案委員會主席、醫療衞生界的林哲玄說,護士責任重大、風險不少,業界十分重視非本地培訓護士的專業水平,認為並非湊夠數目般簡單,擔心日後可以在院舍工作的有限度註冊或登記護士,未必熟悉與院友溝通,院舍又會否提供足夠培訓和監督。
周文港。 資料圖片
選委界議員周文港說本地培訓護士始終未能追上人手需求,加上政府近年發展基層醫療服務,形容遠水不能救近火,幾乎可以肯定短期內只有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才可應對。他認為問題已涉及重大公眾利益,不能作無謂阻撓,否則全社會均要為此「埋單」,促請醫管局和衞生署日後要針對每個相關申請的學歷、臨床經驗和工作抱負作嚴格把關。
管浩鳴。 資料圖片
另一名選委界議員管浩鳴表示,絕對歡迎修例,但質疑並非解決人手問題的「萬試良方」,關注非本地培訓護士能否以粵語與患者溝通、或以英文「寫牌板」,又建議增加本地登記護士名額,並設立晉升階梯至成為註冊護士。
23年廣東省護士獲安排到醫院管理局醫院交流。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修例提出3個新途徑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包括特別註冊或登記、有限度註冊或登記、以及暫時註冊或登記。其中特別註冊或登記的非本地培訓護士,如果在指明機構全職受僱一定年期,表現獲僱主滿意,並接受持續護理教育,將獲資格至正式註冊或登記,毋須參與執業考試。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周五(28日)批准一筆為數2.15億元的新承擔額,用以開發及推行港口社區系統,促進香港港口數字化,推動智慧港口發展。系統擬於今年12月完成構建,將由 2026 年起推出,並交由第三方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營運。
財委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表示,將建立一個中央數據交換平台,基本功能包括為經香港運送的貨物提供貨物追蹤、實時運輸資訊及分析提示功能;除此之外,亦會提供增值電子服務功能。他指出,系統預計可供約 5 萬個用戶使用,預計系統能為香港的航運及物流業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提高運作效率,並有助提升香港港口競爭力,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財委會現場。巴士的報記者攝
不少議員關心系統的增值服務是否會向用戶收取費用,提出可能會增加參與區塊鏈的企業的營運成本。對此,廖振新回應,系統運作初期並不會收取用戶費用,以吸引使用人群,形成規模化的用戶群,提高系統的使用效益。不過,他指出,當局會在申請撥款的4年間,探討如何善用系統開拓財政收入,考慮後續增值服務的收費方案。將以「用者自付」的原則,收取一定的增值服務費用,自負盈虧,令系統可以持續經營,支持日後的經常開支。
廖振新。資料圖片
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行政總裁黃廣揚則表示,平台由第三方公正性地營運,業界可以放心加入,輸入系統的商業資料和電子數據會確保安全、保密。他又表示,商業性港口發展數字化系統已是世界潮流,經驗證明,加入系統的中小企業,日後有減少成本和增加融資機會的可能。
不過,亦有議員建議當局需考慮新系統推出後對港口從業人員的影響。立法會議員鄧飛(選舉委員會)問到數字化系統將降低多少就業人口?又會開創多少新技術就業崗位?廖振新則表示該系統只是為企業提供簡單、便利的操作平台,對港口從業人員影響不大。
鄧飛。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