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七日的書展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原本是一個各大展商施展渾身解數銷售書籍的黃金機會。可惜好事多磨,在臨近衝刺的時刻,卻偏偏被幾本內容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書籍、少數立心不良的書商藉「政治化」搶過了風頭,分化了入場人士的焦點,間接令在場的銷情大打折扣。
已提醒展商遵守法例 被勸下架按機制處理
作為書展主辦單位,貿發局已提醒展商必須遵守《參展商手冊及展覽會規則》和所有香港法例,包括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及知識產權法等相關法律。展商其實有責任審視銷售書籍的內容,是否涉及危害國家安全以及其他敏感內容,尤其是書展場內有不少心智未成熟的孩童穿梭其中。現在主辦單位收到投訴,只是按既定的機制處理,主動呼籲展商收回有關書籍或展品,實屬合情合理,過程中也不涉及言論自由及出版自由。各界也不用反應過敏,只需將視線重投在展商為入場入士搜羅的琳瑯滿目書籍,及各項令人心動的折扣優惠,定必能滿載而歸,令30元的門票物超所值。
「賣慘」伎倆司空見慣 打「悲情牌」被時代淘汰
誠然,被勸退下架的其中一位作者,一臉無辜地接受訪問,無奈地表示「賣得一天得一天」,這種「賣慘」的伎倆其實早已司空見慣。教育局提倡的十二種首要價值觀,當中一項便是守法。作為前新聞工作者,應該很清楚有益的讀物如何在年輕人成長階段時激勵他們人心,讓他們奮發圖強;相反意識不良的書籍有礙年輕人心智的健康發展,甚至荼毒他們的心靈,稍一不慎更會走上歪路。既然作者自詡在年輕人心目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就更應該有責任向下一代傳播正面訊息,為香港的未來而奮鬥;而不是在場內閃閃縮縮般「擦邊球」,被揪出來後才不甘情願在大眾面前「賣慘搏同情」。
現在香港已邁進「由治及興」的新勢代,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士無不費盡心思,出謀獻策為本土經濟打拼。至於那些仍只顧緬懷昔日大打「悲情牌」便能坐享其成的人,只會剩下被時代淘汰的份兒。
王偉傑
香港島青年聯會常務理事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文宣委員會副主任
來論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李霄鵬
近期,全城關注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宣佈以228億美元向美國貝萊德財團出售全球港口核心資產,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大港口的權益。支持者津津樂道於長和負債率從23.6%降至18%,是筆化算的「好」買賣。事實真是如此嗎?
巴拿馬運河作為全球核心航運通道之一,其對中國、美國等國家貿易的重要性自不待言。長和此時套現抽身,表面是「規避風險」,實則是將經營28年的戰略要地送入美國資本手中,借與貝萊德此交易向特朗普政府遞上「投名狀」。有關港口落入此類資本手中,對於作為製造業出口大國的中國,相當於其海量過境物資的咽喉被套上絞索。美資隨時可以上演現實版「大富翁遊戲」——對中國貨輪收取「過路費」,給盟友發放「優惠券」,這比關稅戰更狠辣。航運自由及供應鏈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更何況特朗普政府揚言要對所有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的船舶徵收高額附加費,難怪有人驚呼:「這不是賣港口,這是賣國運的保險箱密碼啊!」
美國慣用「國家安全」與「自由市場」的雙重標準:一面以數據安全為由封殺華為、強奪TikTok,一面放任Meta收集全球使用者數據。而此次交易中,特朗普直接表態:「貝萊德購入兩個巴拿馬港口是美國收回巴拿馬運河向前邁進的一步」。特朗普政府這回徹底不裝了,攤牌式亮出「拳頭政治」的底牌,擺明就是要用強權用硬實力重新洗牌國際秩序,「自由市場」這件皇帝的新衣,穿與不穿已不再重要。
而長和的「商業邏輯」也「一以貫之」:將香港葵青碼頭、深圳鹽田港等現金奶牛緊攥在手,巴拿馬和其他海外港口則打包賣給美資。這種看似「精明」的操作實則是以短期套現犧牲國家航運安全,用戰術性財務操作替代戰略資產守護的責任擔當。這種交易短期或許實現千億級套現,長遠來看卻失去了由港口資產構築的實體護城河,斷開了與國家發展戰略共生的紐帶。這種操作,計算了每一枚銅板的重量,卻唯獨忘了衡量腳下土地的分量,也把香港企業家素有的愛國情懷拋到九霄雲外。
有些人高喊「商業歸商業」,認為企業只需追求利潤,卻選擇性忽視歷史教訓:資本若無國家庇護,不過是待宰羔羊,當國際資本獵食者循著血腥味圍獵時,所謂商業傳奇,始終難逃灰飛煙滅。二戰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縱有金山銀山,在納粹的鐵蹄面前也只能任人宰割;俄烏衝突中西方「合法搶劫」俄資的鬧劇,更是撕碎了資本無國界的遮羞布。當企業將算盤珠子打的震天響時,似乎忘卻了名字裡「長」與「和」的真諦,「食碗面反碗底,遲早要還」,沒有國家戰略支撐的「長」,不過是無根浮萍,背離民族利益的「和」,終成空中樓閣。真正的大商人,從不囿於時代變局的戰略短視,也從不在國家利益前撥弄算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