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公布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年內仍有670億元赤字。據了解,特區政府為了避免國際大鱷借機大做文章,正嚴陣以待,有3招防大鱷狙擊香港,其中包括與評級機構溝通,向他們說明政府發債並不是作為經常性開支,本港財政健政穩健。
財爺陳茂波修訂2024/25年度赤字至872億元,2025/26年度赤字預算為670億元,未來5年發債規模增加,由之前預期的2027/28年度發債1350億元、2028/29年度950億元,調高至2027/28年度1950億元,其後兩年發債也達1900億元。由於香港一直都以發短債為主,到最後一年1900億的發債中其實有1300億是用於償還之前的債務。
但當前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增加,不能排除評級機級也受美西方影響,國際大鱷有機會趁機發難,衝擊香港的穩定。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當局曾與評級機構溝通,評級機構了解到特區政府發債不涉及政府經常開支,而是只為公共工程融資,而且發債規模僅佔本地生產總值(GDP)16.5%,在發達經濟體中屬健康水平,表明特區政府財政穩健。
除了與評級機構充份溝通,港府也3大招,第一,設立監察點,每天監察證券市場,包括現貨市場及衍生產品,看是否有異動,是否有對沖基金或投機者聯合行動 ; 第二,消息人士指,香港有充份的緩衝,本港金融體系流動性有163%,資金充足率121%,雖然部份銀行涉及內房借貸,但銀行整體壞帳率僅2%,金融體系處健康水平。
第三,特區政府與中央保持緊密聯絡,萬一出現極端情況,有不同預案應對,消息人士說,特區政府保持「高度警惕,充份準備。」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