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創校逾三十年的公開大學,宣布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校方早前公開徵集新校名,收到過千個提名,經三輪篩選後最終決定此名,校長黃玉山指,新校名反映大學的轉變,符合現狀及發展策略,須經過立法會審批後才可正式採用,料需時數月至一年;稍後亦擬開展徵集新校徽活動。公大學生會則發聲明,稱學生在改校名一事上知情權受限、參與度低,將收集學生意見向校方反映。
為消除公眾及海外對「公開大學」僅提供兼讀課程的誤解,校方今年八月宣布擬改校名,並舉辦徵集新校名活動,最終收逾一千一百個提名。公大校長黃玉山表示,撇除重複提名後,有五百至六百個不同名稱,大學重新命名評選委員會三輪篩選後,選出三個候選名稱供校董會考慮,最終決定「香港都會大學」為新校名,英文為「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至於簡稱是否採用「都大」(HKMU)則有待確認。
黃玉山形容,新校名反映公大的現代化,也有大都會多元化的概念,符合大學現況及發展策略,有助提升競爭力。對於外國不少大學採用「都會」之名,如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他認為校名相似並無不可,也不覺與「城市大學」相似。他未有透露其餘兩個落選校名,僅指「香港都會大學」共獲有二十四個提名,一半來自公眾,是最熱門的校名。從校方公開的初選名單可見,其他提名包括「獅子山大學」、「洋紫荊大學」和「九龍大學」等,亦有人提議繼續用「公開大學」。
新校名須待立法會審批並完成修例後才能正式使用,黃玉山料可在數月至一年內完成,稍後將開展徵集新校徽活動。「正式獲批後,信紙、卡片等都會改名,列明前稱『公大』,預計起碼花一至兩年時間適應。」他指現階段不擬更改以「公開」二字為首的校訓「公誠毅樸,開明進取」,未來或向舊生補發寫有新舊校名的證書,詳情仍須商議。
不過,公大學生會發聲明批評校方改校名過程倉卒、學生知情權受限及參與程度低,指早前曾向校方表明,新校名「因種種理由未必受同學歡迎」,要求給予七日時間讓全校學生提供意見或投票,但均被拒絕,形容有關決定「粗暴」,稍後會收集同學意見向校方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