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袁國勇等發起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及應對

社會事

袁國勇等發起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及應對
社會事

社會事

袁國勇等發起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及應對

2023年12月04日 14:43 最後更新:16:37

涵蓋香港、內地、新加坡、澳洲及美國科學家的「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成立。由港大袁國勇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發起。

左起袁國勇、何大一以及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 (港大圖片)

左起袁國勇、何大一以及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 (港大圖片)

星島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星島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首個涵蓋香港、內地、新加坡、澳洲及美國科學家的「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成立,為推動有關呼吸道病毒人畜傳播的研究協作,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能力,更有效應對未來可預期的疫情爆發。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針對一旦再次爆發新一波疫情,聯盟指出,其中目標是運用快速分子測試,及時作出早期預警、適當反應及控制措施,並利用中和抗體等,在最短時間內生產特定疫苗供全球使用,以降低死亡率,希望有助大眾維持正常生活,毋須封城或關閉學校。

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政府新聞網資料圖片

聯盟由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何大一發起。何大一表示,根據疫情歷史,預計有更多新發傳染病出現,其中一種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導致下一場疫情。聯盟候任主席袁國勇亦指,未來25年內,可能約有一半機會再次發生與新冠疫情相同規模的病毒大流行。

聯盟計劃發表聯合研究成果,擴大研究影響,以協助提升各地防疫能力。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呼籲,醫管局人員如有肚瀉情況,不要隨便吃抗生素,應先驗清楚大便,了解哪種藥物有幫助,一旦感染了產志賀毒素,服用抗生素可能會更嚴重,甚至可能發生「怪的併發症」。

瑪嘉烈醫院。資料圖片

瑪嘉烈醫院。資料圖片

瑪嘉烈醫院腫瘤科懷疑爆發「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群組,涉及3名腫瘤科醫生,其中一名年輕醫生離世。有腹瀉症狀的三名醫生,其中兩人驗出產志賀毒素為陰性。袁國勇今早(12日)在港台節目上解釋,暫時懷疑他們是服用抗生素後留大便化驗,所以未能驗出。

袁國勇強調,現在沒有排除任何可能,包括會不會有其他感染,現時正用最新一代的基因排序嘗試找出答案。他說,由於該名去世的醫生很年輕,身體健康,他們會了解是否有其他可能,例如會否是因為一些化學藥物甚至是自體免疫的病引致。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圖片

他表示,三名醫生在辦公室共用的洗手間,也可能是一個傳播途徑。衞生防護中心取了很多環境樣本,包括來自廁所的樣本,希望找到傳播途徑,但因為院方之前已做了消毒,變相找到機會減低了。另外,病理科亦會為過身醫生做死因研究,抽出組織檢查。

袁國勇不排除會有其他人感染,但病人受感染機會很低,因為產志賀毒素不是經空氣傳播,而醫生檢查病人前也先做手部衛生。

2月11日,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向傳媒交代情況。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2月11日,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向傳媒交代情況。有線新聞影片截圖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