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洛桑最新報告勁打羅奇塊面 死雞撐飯蓋 時亨哥出一招KO

博客文章

洛桑最新報告勁打羅奇塊面 死雞撐飯蓋 時亨哥出一招KO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洛桑最新報告勁打羅奇塊面 死雞撐飯蓋 時亨哥出一招KO

2024年06月18日 20:58 最後更新:21:08

評論交鋒如打擂台,有人論據薄弱,不堪一擊倒地,卻仍不認輸,死不改囗,大唱「香港玩完論」的前大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就屬於這類。他早前「奇論」一出,即受到各方有力反駁,當中包括一些國際金融高人,但他不但沒有認衰,近日還繼續拋出「絕望論」,指香港的火花已消失,無可救藥。如此死雞撐飯蓋,實在難看。

恰恰在這時候,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今日發表最新的世界經濟力排名榜,香港上升兩級,居全球第5位,其中「國際貿易」一項更排於榜首,這份亮麗成績,勁勁打臉羅奇,大快人心。早前曾以7大理據反駁羅奇的金融猛人馬時亨,看完此報告後甚感鼓舞,他指「玩完論」只是憑觀感,在客觀數據面前,完全站不住腳,一擊就可KO。

羅奇繼「玩完論」後,又拋出「絕望論」,指香港的火花已消失。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新發表的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升至第5位,幾項評分亮麗,客觀上對羅奇作出有力反駁。

羅奇繼「玩完論」後,又拋出「絕望論」,指香港的火花已消失。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最新發表的世界競爭力報告,香港排名升至第5位,幾項評分亮麗,客觀上對羅奇作出有力反駁。

羅奇近日再出「香港玩完論」續篇,於網上撰文,題為《接近絕望的無奈》,說他見到京港兩地年輕一代正瀕絕望邊緣,又感到兩個城市「火花已消失 」。他又指港府並未能對其論述提出有效反駁,而所用的數據多是「公關宣傳」。

羅奇沒有就港府的數據作出具體爭辯,而是以輕蔑態度虛晃一招,反而顯出其心中無底。他對港府的說法不屑一顧,但對具國際權威的瑞士洛桑世界競爭力報告,難以當冇到。

據報告的細項排名,香港在「國際貿易」和「商業法規」居全球之首,「國際投資」、「基礎設施」、「金融」和「教育」都列於頭5名,「政府效率」則排第3位。至於「經濟表現」也躍升,明顯反彈。各項分數加起來,香港重回全球「5強」之列,與其他強勁對手比較,絕不輸蝕。這一系列評估,都有根有據,如果香港情況真如羅奇所說「就快玩完」,怎可能排名不跌反升?

馬時亨對洛桑報告KO羅奇,拍晒手掌,事實上他早在今年3月初,就與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鄧希煒聯名撰文,提出7方面論據反駁「玩完論」,認為若香港金融穩定、維持司法獨立及普通法法制、保持廉潔高效政府、保持資本和人員自由流動、維持訊息自由流通、發展高質教育、構建人才庫,經濟就必能興盛,遑論「玩完」。

馬時亨早於3月初已羅列7方面論據,有力駁斥「玩完論」。他說羅奇只是憑主觀觀感造文章,可用具體理據將他擊倒。

馬時亨早於3月初已羅列7方面論據,有力駁斥「玩完論」。他說羅奇只是憑主觀觀感造文章,可用具體理據將他擊倒。

時亨哥同我講,這7項與洛桑報告的排名項目不謀而合,負責出報告的機構是根據客觀評估定高低,由今次排名結果可見,他在文中提出的7點,香港都能維持,部分更有改善,以目前這表現,當然不會「玩完」。

他說自己曾細看羅奇的觀點,多基於主觀印象和觀感,並無實質數據支持,不難擊倒,所以他與鄧希偉蒐集了7方面的資料,列出7個香港可維持的優勢,基於此反駁「香港玩完論」,現在再加上洛桑全球競爭力報告對香港的評分,羅奇的論點將難站得住腳。

除了時亨哥外,另一位金融猛人、「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早前也在個人網站以「香港:遠未玩完」(Hong Kong :Far from Over)為題,指香港將透過擁抱科技和人工智能,配合內地的鴻圖大計,在連接中國與世界的橋樑中大大得益。這番說話明顯是跟羅奇唱反調。

看過洛桑最新報告後,我會毫不猶豫落注於時亨哥和麥樸思的預測,而賭「空囗講白話」的羅奇輸。看情況,最後玩完的,很可能正是他的「玩完論」。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瑞士

往下看更多文章

超哥學精咗不搞政改極明智 鄧伯伯教落「一爭論什麼都幹不成」

2024年06月26日 20:01 最後更新:21:13

特首超哥上任快將兩周年,昨天他接受訪問時,講到明政制不會變,政改不是他優先處理的事項,未來要全方位拼經濟、為民生。我與一位政圈朋友談起這段話,都異口同聲話「舉腳贊成」,因為我們都曾目睹,過往幾屆政府每次搞政改,都搞到焦頭爛額,而反對派則乘勢積累「作亂」能量,結果動亂頻仍,社會撕裂,民生施政卻深陷泥沼,一事無成,看來超哥已從多年慘痛中學精咗,避免再行錯路,搞到周身蟻。

特首李家超講到明政制不變,政改不是他優先處理的項目。政圈朋友指,他的想法十分明智,過往幾任政府搞政改,都焦頭爛額,結果釀成大亂,超哥顯然吸取了慘痛教訓,也免再行錯路。

特首李家超講到明政制不變,政改不是他優先處理的項目。政圈朋友指,他的想法十分明智,過往幾任政府搞政改,都焦頭爛額,結果釀成大亂,超哥顯然吸取了慘痛教訓,也免再行錯路。

政圈朋友又話,近日睇到前高官曾德成文章引述鄧小平一段金句,話「一爭論就什麼都幹不成」,又指「把時間都爭掉了」,現屆政府應好好領悟鄧伯伯的話。

政圈朋友與我對政改的遺禍,都記憶猶新,至今心有餘悸。先由2014年那場亂局講起,那年年初,政府就2017年特首及2016年立會選舉進行公眾諮詢,反對派早已磨刀霍霍,戴耀廷提出以「更大殺傷力武器」爭取真普選,那就是「佔領中環」,故諮詢一開始便山雨欲來。

政圈朋友說,當時大家已看到一個規律,每當政府展開政改討論,泛民與激進派便借勢搞大「對抗」,並利用其他議題凝聚力量,然後集中火力製造衝擊,圖顛覆原來制度。即使不成功,也可積聚更大能量,等候下次機會再爆發,周而復始,鑊鑊新鮮鑊鑊甘。

當時「佔中」蓄勢待發,並醞釀所謂的「622公投」,而激進派又乘機反對新界東北發展,作為爭取真普選的「前哨戰」,首次暴力攻入立法會大堂,開了「佔領議事堂」的先河。

到了當年71大遊行,衝擊政改成了主題,並擺明「預演佔中」,短暫佔據遮打道,試試警方的火力。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通過政改方案後,泛民與激進派醞釀已久的「佔中大戰」終於開打,結果亂了79日,社會元氣大傷,政府忙於應對亂局,許多民生政策都擱下不理,發展大計也卻步不前。

折騰了一年多之後,政改方案最後在立法會遭反對派議員否決,政制原地踏步,到頭來一場空,泛民「攬炒」成功,激進派和本土派的勢力則得以壯大,為2019年反修例動亂種下禍根。

其實歷史在不斷重覆,政圈朋友記得,2009年曾蔭權任特首時,政府就2012年政改展開諮詢,給了激進派和公民黨一個做大騷搶位的機會,它們聯手策動「五區總辭,變相公投」,更名之為「全民起義」,雖然反應未見浩大,但整個社會鬧得沸沸揚揚,把焦點都放到了政改之上,其他重大政策則被冷待。

他說,特首曾蔭權為推自己的一套政改方案過關,找來民主黨前成員劉細良助拳,還與一眾司局長一起上街高呼「起錨」,瞓身搞一場「政治騷」,與反對派齊齊癲。「政改大戰」的影響是,社會進一步政治化,並走向兩極,民主黨雖向阿爺爭取到「改良方案」,卻失去了思想激進的新一代支持,令溫和路綫全面失勢,再難成為主流。

政圈朋友說,兩次政改引發的無休止爭論,把香港一步一步推向更大的動亂,而政府被困於政治鬥爭中,沒法集中精神搞民生經濟,許多政策因而停滯不前,多年後的今日,「後遺症」終於陸續浮現。

我近日看到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一篇文章,當中引用了鄧小平一段話:「不搞爭論,是我的一個發明。不爭論,是為了爭取時間幹。一爭論就複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什麼也幹不成了。」曾德成原意是借鄧伯伯這段話,希望港大高層平息人事紛爭,但對特區政府應如何施政,同樣適用。

鄧小平有一段金句說:「一爭論什麼都幹不成」,這話也適用於特區政府施政,政改爭論避之則吉。

鄧小平有一段金句說:「一爭論什麼都幹不成」,這話也適用於特區政府施政,政改爭論避之則吉。

過往的政改爭論,耗掉了特區無數幹實事的時間,超哥明言不搞政改,體現了鄧伯伯的教誨,實在十分明智,很值得支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