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我在街站助選的觀察

博客文章

我在街站助選的觀察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我在街站助選的觀察

2021年12月20日 14:36 最後更新:14:41

立法會選舉於昨晚終於落幕,在我執筆時還未有點票結果,相信不會有太多意外或爆冷的人選,前提是“愛國者治港”不能違背。

這次選舉的投票率達30%多點,過程秩序暢順、便利,較以往的文明程度高,是有質素的選舉。

更多相片

這次是完善選舉制度的第一次投票,我去了街站為參選人助選,一盡市民的責任,呼籲選民積極投票;二也希望以行動支援一些有心服務香港的參選人。

之前我寫過一篇評論,感受到這次選舉“少了叫囂,多了理性;少了空洞,多了實際;少了懈怠,多了勤奮”

在最後衝刺的幾天裏,我在不同的街站,撲面而來的這種選舉文化,開始蔚然成風,確是可喜。

在街站中,為參選人舉牌呐喊之餘,我有些點滴觀察,在此與大家商榷。

一是選舉策略不能代替選舉競爭。

在街站,看到各候選人都很認真策劃選舉工程,上樓派單張,下樓勤握手,向市民講解選舉政綱,爭取各方支持。

他們從早站到晚,從大街小巷走到高樓大廈,很有競選的氣氛,這讓我有點出乎意外,也的確讓人感動。

正當大家一身水一身汗時,忽然隔著一條街,聽到競爭對手在大喊“某某票夠了,請選民把票轉給我”;更有甚者,手機不斷收到無名無姓飛來的,什麼二十人、三十人核心名單。這些小動作,讓人覺得有競爭的選舉,忽然變了味道。

我理解,中央希望這是一場有競爭的立法會選舉,讓“五光十色”的人選站出來,是希望大家通過拼政綱,開展一場社會大辯論,將焦點轉移到香港未來的發展和民生方面。

大家在公平競爭同一起跑線上,別人在流汗時,他人卻公開叫選票轉介?還有不斷糾結什麼“核心”名單,說到底是參選人缺乏足夠的自信。

當然,沒有人有絕對的勝算把握,但也沒有人是為陪跑而來。有選舉工程就有選舉策略,如果連掩飾一下競爭的意思都不做,即使你當選了,是否還會真誠為市民服務,為香港發展打拼?

二是選舉輿論不應干擾選舉進程。 

這次選舉雖然敲鑼打鼓不多,但不少機構、團體以及媒體舉辦了大小論壇,讓參選人有機會與選民見面。

特別是地區直選論壇,邀請不同理念、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參選人站在講壇上,各自闡述政綱,質詢對方在大事大非問題上的取向。

論壇有聲有色,辯者火花四濺,觀者心中有數,也回擊了一些人說建制派“躺贏”的污蔑。

遺憾的是,當選舉進入到最後一周的衝刺時,竟然有建制派大佬公開講,建制派“全贏即輸”,讓許多人分不清這是何方“神聖”!

既然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所有參選人均符合資格,而大家已經按部就班地開展選舉工程,在這關鍵時刻公開講這樣的言論,目的要暗示什麼?勸誰退、勸誰進?這是賭馬嗎?

我想起前兩天香港馬場競跑時,忽然一馬失蹄,造成四人受傷,兩匹馬要人道毀滅的慘局。

同樣,這個違背選舉規則的忽然提醒,搞得不好也會讓一些政團或個人選情逆轉而告失敗。

作為建制大佬在不當的時間,發表不當的言論,誤導公眾的輿論不應發生。

三是選舉人才不會一次選舉造就。

這次選舉出現了許多新人,特別是功能界別和選委界別,論壇上一老一少對決辯論不在少數,大學剛畢業、剛就業也披掛上陣,有些過去從不沾政治的“素人”、生意人也站到了選舉行列。

政治是眾人之事。後浪拍前浪是規律,可喜中也有可憂。

從政是要經過歷練,要摸爬滾打才會成熟。

我在街站看到,資深的從政人,他們與市民打招呼自然從容,稱呼親切,市民有問,他們有答。

而一些初哥站街青澀生硬,對市民提出的身邊事懵然不知。從政必然要有一個學習、實踐的過程,從來沒有“政治天才”這回事。

但有一點值得關注,從政者一定要走入群眾,更多更深入地接地氣,只有讓他們下沉地區打滾,增長對社會的認識,而不是過快地把他們推上一線大舞臺,否則可能是欲速不達。

況且,立法會不是政治培訓班,是代表市民就香港重大政策、法案審議的機構,需要懂國情港情民情的議員,拋開各種私心雜念,有質素、有理據地為民監督行政機構施政。

如果過多更新年輕人,而忽視了議會的本質,這不是中央完善選舉制度的初衷。更有可能,由於太多人初出茅廬,議政能力低下而讓市民失望。

為此,建議有關政黨、政團考慮,今後議員的更新比率原則上不超過1/4,任期也不宜過短,新議員往往需時熟悉議事規則。

據我觀察,比較出色而質詢言之有物的議員,兩屆後才會有亮眼的表現。

希望新一屆立法會,可以真正擔當起“愛國者治港”重任,讓香港再起航。

作者:

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董事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我們手中和平的籌碼更多了

2024年11月18日 14:47 最後更新:14:58

作者:李達詩,資深政經評論人。

這兩個月,內地各種大型展覽紛紛登場,廣州貿易進出口交易會、上海進口博覽會,而最熱鬧的當數在珠海剛剛結束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

前兩個展覽會,展品大同小異,而珠海航展則是中國唯一的國際性專業航空航太展覽,今屆已發展成為集貿易性、專業性、觀賞性為一體,並躋身於世界五大航展之列,的確很有看頭。

這次航展規模盛大,吸引了來自 47 個國家和地區的超 890 家企業參展,展品覆蓋 “陸、海、空、天、電、網” 全領域,展示了航空航太及國防領域的全方位成果,已躋身世界頂級航展之列。

由於各方參展熱烈,今屆的由以往10 萬平方米提升至 45 萬平方米,為更多的展品展示和活動開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

最特別的是,這屆航展有眾多首秀。

之一是歷史性地集齊了三款隱形戰鬥機。

其中殲35A,作為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首次亮相,其隱身性能出色,可與殲20 高低搭配、協同作戰,標誌著中國空軍進入雙隱形戰機時代。

中國的殲20S雙座五代戰機首款正式亮相,在態勢感知、電子干擾和戰術指揮控制能力方面更加突出,具備有人、無人機的協同作戰能力。

俄羅斯蘇 57單座雙發隱形多功能重型戰鬥機,也是首次境外展出。航展中大家追星的是,該機由62歲飛行員柏格丹天空“炫酷”,幾乎達到人機極限,引起所有軍迷們的驚呼和歡呼。

這款飛機首秀即獲得首份訂單合同,不枉俄國飛行大叔單人駕機往返4千多公里的“寂寞”,也為珠海航展開拓了軍事交易市場。

之二是新型導彈系統加入航展。

國產紅旗19地空導彈首次亮相,該導彈具備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代表著我國在防空反導領域的先進水平。

“昊龍” 貨運航天飛機模型首次亮相,這是一款帶翼可重複使用商業航太飛行器,用於開展低成本的空間站貨物運輸任務。

之三是我軍自用的 qbz191 系列槍族首次獲批用於外貿。

在完整的輕武器裝備體系中,20e 槍族十分亮眼。

之四是首次開設無人機、無人船展示。

通過 “室內 + 室外”“動態 + 靜態”“水上 + 空中” 的形式,進行無人機、無人船全景化展演,呈現了未來無人作戰的發展趨勢。

之五是前沿技術首亮相。

如將一套融合通信對抗、雷達對抗、光電對抗等打擊干擾手段的電子對抗沙盤,搬上本屆航展,類比還原地對空電子對抗作戰場景,實在吸睛。

“機器狼”的表演雖然行動仍慢,遠未能成為戰鬥力,但放在本屆航展上首次亮相,實現“人、車、狼”互聯互通、資訊共用和動態自主協同,從而執行複雜清剿任務。

這個亮相,宣示中國軍隊運用集群作戰的概念,未來是中國軍隊無人作戰的重要裝備之一。

觀看完珠海航展,有兩點特別的感受,一是珠海航展由展示航空技術轉變為軍事裝備貿易會,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突顯了中國的軍事裝備的飛躍,正走向現代化、先進化、實戰化,從過去靠引進裝備轉向變為模仿生產,由模仿生產轉向自主創新,說明中國軍隊正伴隨著國家強大,在軍事裝備上日益進步,讓所有參觀者都感受到中國製造、中國力量的強大。

同時,中國軍事裝備也增加了透明度,願意在國際市場上進行公開展示,並與友好國家進行貿易,提供捍衛主權必要的軍事裝備。

二是沒有強大的軍事裝備,就沒有遏制戰爭的能力。

在和平時期,軍事裝備可能只是一種“身價”的象徵,一旦戰爭爆發,裝備都將成為不可缺少的消費品,需要不斷產出輸送到戰場。

因此,沒有自主設計、自主製造的能力,是完全不可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俄羅斯與烏克蘭打了近三年仗,俄羅斯沒有輸掉戰爭,仍緊握這場戰事的主導權,原因就是他們有設計、生產能力,並在戰爭中靈活主動地根據戰事不斷更新武器裝備,減少戰損。

而烏克蘭每天都在向歐美國家求援,靠別人施捨武器來應對,以雜牌武器、雜牌軍隊來應付戰爭,即使有再強的意志,也難以贏取戰爭的最後勝利。

這是歷史的教訓,也是現實的警示。

珠海航展給了我們以強大的軍事保障,戰爭可能不遠,但戰爭是可以遏止的,就看誰的手中有“硬核”。

正如毛澤東的浪漫詩句,“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